白原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出我少陵古老的村子眺望,我千次百次地感到故乡广袤而富于形势。它属于原,晴朗的日子,特别是天高气爽之际,我的视野可以触及遥远的秦岭峰峦,阳光之下,炉火纯青,江水粹蓝。不过故乡的土地,也绝不是那种单调的坦荡,它有沟回,有坡度,在坦荡之中粗犷地起伏着,变化着。它天生弃除了山野的闭塞和平川的简易,呈现着一种巨大的动态。这是故乡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祖祖辈辈在耕耘它。农民的手,显然摸遍了它的角角落落。这里没有一垄是闲置的,没有一寸是荒芜的。
  故乡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农民在公历十月播种,越过漫长的冬天,到明年夏季它才成熟。小麦破土萌芽的时候,故乡大地苍翠欲滴,一片晶莹。即使冬天,寒风吹拂,冰雪覆盖,它都一样呈现着绿,只不过它成了一种墨绿。返青之后,小麦开始起身,此间真是一层春雨,一节高度。静谧的深夜,田野到处是拔节的脆响。迅猛的生长速度,使小麦很快就齐腰了,遂不再向高提升。五月的阳光,明媚而灿烂,恰适宜它扬花和孕穗。小麦的成熟,是从根部开始的,然后慢慢向头部发展,所以麦穗黄了,麦秆早就白了。
  收獲季节,农民总是在喜悦之中隐隐有一些紧张,因为那些日子,天气的变化很是无常,突发的一股狂风,便会带来一阵暴雨,从而可能打落黄了的小麦。如果这样,那么农民的辛劳便要付之东流,哭都没有眼泪。他们是尽量避免如斯结果的。他们全部出动,夜以继日地收获。阔大的田野,男女老少,割的,捆的,运的,一派繁忙。仅仅几天,田野就空空荡荡了,剩下的,唯有冒出地面的一寸左右的小麦茬子。在夏日强烈的阳光之下,这些茬子密密麻麻,绵延伸展,千里雪色,万里银光,茫茫一片。我所谓的白原就是它。
  白原将丰产的小麦缴给农民,清爽轻松,悠然地休息着。细碎的土壤,透过坚硬耸立的茬子作着微妙的呼吸,远远而望,仿佛白原进入了梦中。土壤老化了,上边薄薄的一层是绵软的,但一尺之下却渐渐硬实。它年复一年地贡献着粮食,世世代代,以至无穷无尽,当然疲倦了。此刻农民正在紧张地脱麦,晒麦,急着让小麦入库,于是田野就几乎不见人了。田野显得更加浩瀚,更加伟大。没有云彩的蓝天映照着故乡,这使绵亘在十数公里之外的秦岭,竟凝作细长的一痕。
  故乡的农民无不清楚粮食的珍贵,饥馑留给他们的痛苦之感一代一代遗传着,遂十分爱惜粮食。黄了的小麦,在收获过程,难免要将麦穗和麦粒洒落于地,村子的老人就带着孩子扫之拣之。夏季是酷热的,拾麦的人一般是在太阳东升之前或西沉之后下地,他们提着竹篮,拿着笤帚,头戴一顶草帽,一步一步地走在白原。不只是走着,他们几乎是用眼睛将白原检查了一遍,是用手将白原摸索了一遍。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否则,总觉得有粮食洒在白原了。农民甚至连小麦茬子也不愿意浪费。小麦茬子可以烧火,翻在地下,烂在土中,当然可惜,我们这些孩子就用铁耙搂着。我们将铁耙的把子扛在肩膀,双手翻在背后压着它,或是将砖石捆于铁耙以增加分量,使它紧贴小麦茬子的根部,不要飘滑。我们拉着铁耙,沉重地走在无边无际的白原。偶尔回头,举目四野,白原真是干干净净。
  白原是收获了小麦之后,一时出现于我故乡的风景,一般只保留几日,十几日。它保留的唯一条件是天气晴朗,没有雨,因为雨会改变它的颜色,而且下了雨,农民就要犁地。不过无论如何,白原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悲壮的地方。在我的白原,熟透了的岁月与孕育着的生命已经融合。
  (选文有删改)
其他文献
站在操场上遥望那片青黄相间的银杏林,像是一本书。  起风了。树们摇曳着,叶子簌簌作响,上下翻飞,像是互相嬉戏,又像是窃窃私语。它们在风中旋转着,飘落在草地上、花丛里,如彩蝶,似鸳鸯……我心里一动,信步走进了那片银杏林。  四周是密密的树。树的皮坑坑洼洼,高低参差不齐,像鱼鳞,像皱纹。在鱼鳞和皱纹的中间,是一条条不规则的槽,随手一抠,甚至能揭下一层纸屑一样的东西来。这是岁月,还是衰老的生命?我倚在树
康虞佳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香,是一种奇幻的味道,它可能承载了一段记忆,也有可能叙说着一段故事。请以“那一缕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名师题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那一缕香”为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作时,需要首先理解“香”的含义,这里的“香”可以指真实的香味,也可以指抽象意义上的香味,比如说高尚
1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医生正在工作时被持刀男子砍伤。1月25日下午,陶勇医生的友人在其个人微博上更新博文称,陶勇医生终于清醒过来。之后,他口述了一首诗。“他说即使以后不能再重返手术台了,也想组织一群盲童进行巡演,让他们赚钱养家。”  “我,来自安徽,七岁那年,一场高烧让我再不能看见……”这首诗题为《心中的梦》,以盲童的视角,感同身受地讲述了盲童们辛酸的故事。盲童们也和
初入学堂时,父母携我举家搬迁至此,好奇的我用指节扒着窗口向外探身,一棵青稚的小树在我家门前抽叶生长。彼时我还不知,那就是即将伴我八年的伙伴,任时光漫漫,它始终不离不弃。  日光明朗,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从书包里抽出崭新的语文书,用稚嫩的童声大声朗读起来。梧桐荫翳蔽日,叶绿得仿佛能掐出水來。一阵暖风抚过它的发端,枝叶翕动,“沙沙”声一片,宛如在为我用功读书的声音相和。春日微凉,梧桐也在默然生根发
★张晨珂自述  我是大家公认的“森女”,穿清新简洁的衣服,喜爱杏色和绿色,依恋自然,更憧憬森林里的生活。写作是我最热爱的事情,喜欢在自己养的花花草草的臂弯里,笔尖流出一行行字,开出一朵朵花,记载下我每个成长阶段最真实的万千心绪。我的文字总是有森林的味道,我在与文学的一场场约会里,长成我所向往的林中雏菊。  秋夜思。  这是我的古筝曲谱集上的最后一支曲子。看到已被六七年光阴浆洗得微黄的书页上那三个很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并不熟悉的名词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着这一场战“疫”,有人在前线与死神抢人,有人在后方保驾护航。而你、我,也是这场战“疫”中的一员。本期的读图栏目记录下了点滴闪亮的瞬间,记录下我们众志成城,也记录下我们守望相助,温暖彼此。  敬!向我们这个时代平凡的英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一场疫情的阻击战中
花色小径,清晰的鞋印蔓延到時间的交接点,风信子的歌一路唱到墙角,回首,老家墙上的黑白照片,一切是否依旧?梧桐更兼细雨,我在黄昏凝眸,却只有单纯的色彩映人眼眶,一直望到时间的边缘……  今年的清明节不似往年的“雨纷纷”,回家祭祖的途中,慵懒的双眸被春日的暖阳所唤醒,皆是暖橙之色。霁雨成烟,大地朦胧在浪漫的情调里。油菜花重叠在这错落有致的乡野阡陌问,似乎天生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
美文原篇:  听 雨  刘荒田  在一本书里读到已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轶事: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说:“我很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雨声哪里听不到?写出《虞美人·听雨》的蒋捷的一生,“歌楼上”的少年,“客舟中”的中年,“僧庐下”的晚年,赋雨声以不同的人生况味。我们这等平常人未必那么敏感雅致,但听雨是没有问题的。铁皮屋顶下,雨如奔马;柏油路上,雨如爆米花;
“8元一份的水饺,管饱不限量”,在济南市历下区一处工地旁,这样一个“暖心摊位”火了。这家水饺摊给附近工地工人们吃饭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工人们称,工地的食堂只开放给施工单位的人,附近的餐馆又远,所以可流动的水饺摊就成了上佳之选。因为原本8元30个水饺,工人們一份吃不饱,两份吃不下,所以史女士才出于善意,定了8元管饱的“规矩”。  这家水饺摊的经历有些一波三折。原来,临时摊位已经营半年多的时候,由于道
院子里的老杨树就在办公室门口的两三米外,仿佛孙大圣会七十二变,转眼挂满了毛毛虫似的花序,转眼冒出了新绿的叶,转眼杨絮洁白漫天飞,转眼又是一大蓬绿荫,转眼又是黄叶纷纷。转眼又一年。  电脑前坐久了些,推开门,就是老杨树,笃定安稳地待在那里,不声不响,在它自己的热闹里悄悄换着流年。老杨树是一道美的风景。  门口旁有一个水池,我在那里洗杯子,鸟儿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站在老杨树的枝上婉婉转转对着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