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0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古至今,在历代的古代诗词中诗与酒总是形影不离,一直有着不解之缘,迄今为止,诗与酒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在酒的陪衬与烘托下获得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与发展空间,散发出了无穷的文化魅力。我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可以说是绵延不绝,无处不在,每一字每一句无不体现着诗人或是深沉或是奔放或是愤慨或是激荡的情感,每一首诗都如同一坛上好的百年佳酿,意义绵延,历久弥香。形成了别具一格、拥有独特魅力的酒文化。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词;诗人;酒文化;饮酒;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5
  一、以酒明志
  1.保国之志
  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最优秀的民族之魂就是“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在一些动人事迹中得到体现,还在一些古代诗词之中表现出来。诗人通过将诗与酒的良好结合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一种浑厚而深沉、豪放而激荡的酒文化。
  (1)例如,在《凉州词》这首诗中王翰曾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将军在两军交战之前以酒明志,后两句诗既是用来激励战士们的豪言壮语,也是将军自己为了保家卫国准备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壮志雄心。仅仅是这四句话,把大敌压境、两军交战之前将士们临危不惧饮酒壮行誓死保家卫国的伟大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2)《渔家傲》这首诗,也是一首以酒明志动人心魄的传世佳作。作者是著名诗人范仲淹,主要描写的是守卫边疆,破敌保国的故事。常年守卫在边疆,远离亲人朋友,对亲人的思念不言而喻,唯有靠杯中佳酿来消愁。这一杯浊酒承载了作者多少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多少报国之志。
  2.忧民之心
  (1)大家都熟识的“诗圣”杜甫,绝对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楷模。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封建贵族的奢华宴会,也描写了底层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苦难的人们被迫背井离乡,流落街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无人过问。这两种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分具有讽刺性。
  (2)大诗人白居易的《轻肥》这首诗,将底层社会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艺术感染力。
  二、以酒抒发思念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中用来表达对家人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词句数不胜数。而当这些情绪经过酒酝酿之后,所产生的已经不仅仅是原本的醇厚酒香,还有更多的是表达诗人或喜悦、或悲伤、或悔恨、或激动的思念之情。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感染这些走进诗中的读者。
  1.亲情的思念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可谓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辞彩绚烂无比,字字扣人心弦,堪称千古绝唱。它描写的是阖家团圆的中秋之夜,诗人独在异乡无法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心中不免伤心难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醉意朦胧独自伤心,唯有杯中酒邀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词更是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了詩人当时的心中所想,可见思念之情之浓厚。
  2.爱情的思念
  《钗头凤》这首词,为著名大诗人陆游所作。这是一首描写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与悔恨之心相融合的作品。这首词从头到尾情意缠绵,想念与悔恨同在,惆怅与无奈与日俱增,愈演愈烈。“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无尽惆怅!“错,错,错”三个字既是表达诗人难以掩盖的伤痛,又是表达无尽的悔恨与自责!“莫,莫,莫”是诗人对这份已逝感情的无奈与绝望!让后人无不嗟叹!
  三、结束语
  诗是一杯饮不完的酒,酒亦是一首无尽的诗,诗中有假、丑、恶,酒中有真、善、美。读诗可以读出最真的感情,品酒可以品出最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 学.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赏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8):126-127.
  [2]李德民.酒象与诗魂——酒文化探微[J].学术交流,2005(5): 133-137.
其他文献
中原大地,九朝古都。每年四月牡丹花盛开,簇拥着我国工业重镇洛阳。坐落在这里的中信重工,是共和国“一五”时期156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今天已成长为国家重矿装备的龙头老大
报纸
摘 要:微课教学是目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之一。本研究将微课教学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微课实现教学目的。微课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微课教学;应用实践  一、微课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1.微课教学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微课教学以视频为载体,教师可以对视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微课的有效应用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文章主要研究微课在高职职业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微课教
<正> 唐五代间的科举取士,礼部贡院考试即是最高一级的选拔,一切取舍权力归礼部掌握。北宋开宝六年(973)正式确立殿试制,礼部贡院考试仅仅成了殿试的预试。皇帝直接控制科举,
虚拟社区为御宅族提供了ACG文化传播的载体,尤其是哔哩哔哩弹幕网等御宅文化分享网站的出现,使御宅族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在虚拟社区的互动中得以充分显现。基于此,本文对御宅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已经逐渐变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本文根据信息素养的含义解析信息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高中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