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世案的不同解讀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台灣媒體稱為國民黨最大貪官的林益世,因為一審法院只判他7年4個月有期徒刑,立刻引起台灣社會一片譁然,各種不滿和指責聲音充斥各種場合,不管是民意代表,還是名嘴,乃至普羅大眾,皆認為一審法官對林益世輕判了,台灣社會也因此對林益世案一審判決結果有「各種解讀」。
  最典型的解讀是「偏幫說」。這種說法認為: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因為林益世是馬英九心腹,所以一審法官對林益世案採取「雙重標準」。也正因如此,為民進黨攻擊馬政府找到了藉口,多位民進黨知名人物紛紛發表高見,直指法官「包庇」,甚至有些名嘴也在媒體上公開指責判決「情何以堪」!
  另一種解讀是「陰謀論」。這種說法認為:是馬英九「故意要這種判決效果的」,一方面可公開表明「他馬英九是挺林益世的」,另一方面也暗示:「我馬英九只能幫到這些,是全民不放過你林益世」。這種「陰謀論」自然沒有任何證據支持,但是在不少民眾中流傳着這種說法。如此「解讀」林益世案,足見台灣社會「多姿多彩」的一面。
  再一種解讀是「故意說」。這種說法認為:法官是故意這樣宣判的,其目的就是要引起全社會對馬政府的不滿。這種「解讀」也缺乏事實依據,但是這種說法在藍營內部有一定市場。一些藍營支持者稱,台灣很多法官都是傾向民進黨的,很多法官對馬英九施政成績不滿,因此就有人借機「製造話題」,引起民眾對國民黨和馬政府不滿,以便為2014年「七合一選舉」積蓄民意。
  依法判決與依情定罪
  林益世案之所以引起台灣社會各種「解讀」,其主要原因,是法官的判決結果與社會的普遍看法相差太大,與檢察官的起訴刑責也是天壤之別。
  其實,林益世案非常具有「台灣特色」。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撕裂社會,任何帶有政黨色彩或者由政黨插手的事件,都不可能有「共識」,再加上台灣社會根深蒂固的「未審先判」認知,很難讓林益世案判決結果不被「道德審判」或者「社會情感審判」。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林益世案顯得更加複雜和莫衷一是。
  不管是林益世案,還是其他什麼案件,在台灣「言論非常自由」的今天,都會遭遇「社會心理承受」和「社會期待」問題的挑戰,以林益世案為例,要判多重才符合人民期待?社會是否需要尊重法官與他們的專業?
  從3名承審法官自請評鑒的動作來看,他們並不認為判決結果有何瑕疵,他們也不願隨輿論起舞,就該案而言,他們堅持以無罪推定、罪刑法定原則與嚴格的證據法則做出審判,拒絕接受經過變造的證據,拒絕接受社會大眾未審先判的結論。就法官本身而言,這種「不畏輿論」、「不怕權力」、「不顧社會壓力」的「依法判案」精神應該值得肯定的是,至少他們是在維護法律尊嚴,他們的行為至少對推動台灣成為正常的法治社會有很大幫助。
其他文献
一個城市的繁榮振興,有待投資興業的拉動。近些年,大陸台商在整體轉型升級過程中,隨著大陸中西部城市的開發,開始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中西部城市甚至是鄉鎮,也因為台商的到來,迸發出蓬勃生機。  2013年9月28日,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的美好時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喜氣洋洋迎來了海峽對岸的貴賓,由中國國民黨中常委謝坤宏領銜的台灣企業家參訪團一行,為泰和縣泰鑫台灣文化公園的開工奠基儀式,增添了振奮人心的
期刊
5月17日下午,乘風踏雨,財團法人中技社高級顧問施顏祥教授風風火火趕到了上海台協1號會議室。天公不作美也絲毫不影響這裡一眾上海台協企業會員代表們高昂的熱情。儘管初夏大雨紛飛,由上海市台協與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舉辦的「台商轉型升級與兩岸經濟合作」研討會現場,會員們卻興意融融,期待著施教授對兩岸經濟發展的趨勢及其中存在商機的解讀,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  3個小時的時間裡,從宏觀的世界經濟發
期刊
在台北與幾個從事大陸人士赴台旅遊的協會老闆聊天,不約而同談到「陸客赴台」千奇百怪的行為,聽後一方面讓人捧腹大笑,一方面讓人感到悲哀。  A協會老闆說,他曾經安排西部省份一個稅務團到台灣「考察」,臨去之前,對方提出的要求給人感覺「很敬業」。某日午飯後,按照既定行程安排到一間知名大企業聽簡報,直到上電梯前,各個表現得「都還像模像樣」,可是當接待單位老總開始做簡報時,全團20幾個人,只有2個人「勉強堅持
期刊
經濟轉型需要「傻」一點的政府。政府太聰明的話,天天算計企業,企業被搞得痛不欲生。凡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政府都是比較「傻」的;政府比較聰明的地方,經濟發展不起來。  解析:  許小年指出,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並沒有問題,中國的企業家資源是最豐富的,世界上罕見的。從30年的改革開放看,只要放手讓企業家創造,他們可以適應市場上的嚴峻挑戰,這一點無可擔心。讓人擔心的是政府,尤其是特別「聰明」的政府,政府不
期刊
帶來美妙音樂的冰冷的黑白鋼琴鍵,也可以溫暖整個房間;東方古代書法灑脫明快的氣韻居然可以融入西方的餐具組;讓人感受到「幸福」的台灣農村原住民裁縫媽媽手工製作的包包;浮雕與雕塑、東方美學與現代藝術融合的法藍瓷,浪漫而夢幻;用傳統工藝編織的一個個竹球,構造出輕盈現代的「泡泡椅」;珊瑚設計的「戀灩桌燈」,勾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擁有欲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這一切,都只是筆者對台灣文創金點展的點點碎片記憶
期刊
陳光標又來台灣了,但此行相對來說並不高調,原因是他此行不是「行善之旅」,而是「健檢之旅」。他到士林的新光醫院做了一次健康檢查。  以陳光標在兩岸的知名度,爭取到這個客戶,肯定對新光健檢的形象有正面促進作用,新光醫院對陳光標自然也給予相當禮遇,除了提供食宿招待,事後還為陳光標安排了一次健檢經驗分享會,一方面對台灣的大眾傳播媒體提供新聞供應的服務,一方面也滿足公眾人物的新聞曝光需求,算是煞費苦心。  
期刊
論經濟實力,菲律賓何止望台灣項背!論軍事實力,菲律賓與台灣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論社會綜合實力,菲律賓更無法與台灣相比!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菲律賓都不是台灣對手。但是,就是這個不被世人看在眼裏的窮弱國,竟敢公開剃台灣眼眉,並且用輕佻的動作在剃。也難怪台灣民眾義憤填膺、群情激奮。  針對菲律賓公務船射殺台灣漁民事件,無論是射殺的彈孔數量,還是射殺的角度,都是一次無需爭辯的「故意殺人」行為。即便
期刊
湯顯明,大陸肯定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他就是香港廉政公署「一哥」——香港廉政公署前廉政專員。因為濫用公帑、公款吃喝超標、向賓客贈送超額禮物等「罪名」,被社會舉報。廉政公署接獲舉報後,立刻由現任廉政專員直接領導專責調查,2013年5月14日,香港廉政公署對外宣佈,對湯顯明涉嫌貪污的投訴展開刑事調查。  湯顯明1950年出生,香港中文大學畢業,曾任保安局署理常任秘書長、香港海關關長。1972年11
期刊
中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發展小城市,人均土地佔有量太大,其實是不合算的。尤其中國,很多地方是不適宜人居住的。所以,中國更應該發展水土資源較好的大城市,規模大一點,將居住在不適宜人居住地方的人口慢慢轉移。相較於中國的面積來說,中國的大城市是比較少的。像河南、四川的人口和日本相差無幾,而河南卻幾乎沒有像樣的大都市,日本卻有好幾個。所以,水土資源較好的中等城市還可以發展壯大。  解析:  在大城市內部
期刊
「到2015年底,中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都將建成能夠監測PM2.5等指標的先進城市監測網路,大概有1,500個監測站點。這些站點將構建成一個覆蓋城市、區域和背景的空氣品質監測體系。」日前,大陸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高調宣佈。  自從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以來,被首次提出的「美麗中國」概念,便成為大陸產業政策的風向球。 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