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成:沥血十年,不如啮血一团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y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潦河石的重要藏家,石友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吕伟成。
  吕伟成的石馆像一座神秘的城堡,他的无数宝藏就藏在其中。吕伟成生性豪爽,所以他看重的石头都大气,有筋骨,似乎带着铿锵的金属之音。跟许多实力派藏家一样,他的理念是收就要收好东西。早年,吕伟成曾豪气千云叱咤石市。回忆起当年手握巨资,满怀信心地到柳州去准备“杀”下几件重器,却又阴差阳错地失之交臂,他也不过摇头一笑:缘分缘分。
  奇妙的缘分为他留下的,恰恰是那些,经历住时间检验,屹立于潮流之外的收获,沉甸甸,没有浮华气,脂粉气,市侩气。
  他也玩大化,但不玩亮丽,玩厚重;他也玩彩陶,但不重光鲜,重玩味。楼梯角,乍看去“破破烂烂”的石头,却有一份浓厚的充满艺术味的幽默……
  “沥血十斗,不如啮血一团”,有些人是受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天生有对美的良好直觉和判断。吕伟成应该就是这样的幸运儿。他可能不会跟你讲形质色、点线面各种天花乱坠的理论,但他的藏品会说话,有丰富的故事,有性格之美。
  潦河石也是以那种清雅的美,一下子抓住了吕伟成的直觉。他收藏石头从不唯石种论,所以在潦河石还各不见经传的时候,他已在产地频繁出手。他的潦河石不仅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对品质的追求。因此,往往不过于计较价格,初到产地就开出几万高价,以后,当然不愁于收获“隐藏”在石友手里的精品了。
  即便石友对他买贵了唏嘘不已,即便以前外界对潦河石的质疑还是现在对它的热捧,都不曾干扰他对潦河石的判断与把握,而从他的潦河石大气狂澜的画面里,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从容与淡定。
  峰峦耸落,
  缓坡就水,
  雾霭升腾如烟。
  如聚似拢,
  墨浓墨淡,
  皆张弛有致,
  拱出了心中的一座瑶台。
  山水丘壑大气象,
  丰美如它,
  最难得不藏不掖,
  坦诚无碍,
  胸怀雍容广博。
  —— 熊 军
  阿诗玛
  黑白荡开,
  山廓云影。
  近峰丈起,如幕。
  侧影,
  如此清晰,
  恬静。
  秀丽的脸庞,
  风起的头巾,
  又那样遥远。
  隐隐,
  刻在岁月里。
  石上山中,
  有了她,
  便有了故事。
  —— 许静
  云·山
  晨曦剪雾
  墨染群山
  莽莽苍苍
  云恋山巍峨
  山喜云逍遥
  云入山
  山破云
  云山缠绵醉心田
  —— 欧阳文韬
  生旦净末丑,
  一抹油彩一场戏。
  喜怒哀乐悲,
  脸谱下的情,
  谁猜得到是怎样的百转千回?
  浓了眉,花了眼,
  看这世间的大戏,
  唱着一段不散场的人生。
  —— 牛福宁
其他文献
熊悠靖,靖安人,这两年把潦河石的经营做得风生水起。生意好到没朋友,因为不论是对石头还是客户,他都有超强的狙击能力。仿佛,好石头都被他整了去,大客户都被他抢了去。但狙击手,还是要具备一些技能的。  利用各种平台展示石头,这点谁都行,只是对自己的每块石头都给予能够引起共鸣的解读,那就需要功力了,小熊恰好具备了这功力。他的“解读”,往往能够对陌生于潦河石的人起到最初的引导。来他这里买石,常有买家会问,这
期刊
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完善和规范玉石收藏行业鉴评和评估体系,中国收藏家协会决定举办第六期宝玉石鉴评师培训班。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参加培训的学员每人可携带一方玉器和观赏石,由主办方免费提供场地展出,并作为培训期间的教学实物进行点评和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2015年10月15日- 10月19日(10月15日报到)  二、培训地点:辽宁省阜
期刊
题名:【鱼鳞紫龙睛】  石种: 玛瑙  尺寸: 25×14×12cm  产地: 内蒙  都说『画龙点睛』,却不曾有人见过这石替人了了心愿。白色的瞳孔、褐色的瞳仁,目光如炬,眼睛周围竟有些许皱褶。鱼鳞泛着紫粉色的光,鱼鳍、鱼尾明晰灵动,似在向上跃起。  观此石有看跳鱼踏浪而舞之感。
期刊
深褐如漆,叠块如磊,奔突鼓胀,自然的力信手摩形,一只健壮孔武的黑猩猩侧脸望来,肌肉紧实贲张、头骨隆起、眉弓高耸,脸庞抽象深邃,是力量的暗流在涌动。无需具象,心底有回响,让力澎湃,汹涌如磐石、如峰峦。 (文 / 严丽娟)  题名:【人猿泰山】 石种:来宾石 尺寸:45×25×50cm 产地:广西
期刊
如果你以为潦河石只能表现山水或竹子,那就来看看吕教授的潦河石吧。  吕教授的家,是一座石头王国。上下几百平米的房子,实在不算小了,可几十年的心血似乎还是摆不下。教授藏石丰富,没有石种偏见。既有大化、戈壁这样的“主流”,也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石种。江西本地的潦河石,是他的偏爱。  在产地之外,吕教授是接触潦河石比较早的藏家。2003年花博会,教授就注意到了家乡这个极具特色和美感的石种。从那时起,干洲
期刊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三百多年前,著名的画家郑板桥在做这首《竹石》诗时,一定不会想到,竟会有一块石,画面意韵与诗中情境竟如此的契合。  与竹子题材有关的奇石,一直都令石友玩家藏者心向往之。其中原因不言而喻——竹子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因此,不论懂不懂石,石上有竹,必定是好卖、好玩、好藏的。而潦河石,相对于其他石种,善于出竹子。  2012年,江西的潦河
期刊
在每一个石头的舞台上都不乏造梦者,更多的人禁锢在自己编织的梦里无法自拔,与目标渐行渐远。而他,却时刻提醒着自己,梦该醒的时候一定要醒。  2013年,在南昌初次看到潦河石,就为了这个陌生却又过目难忘的石头追到了产地。就如他所认为的那样,“石头就是石头,真正有价值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潦河石就有这样的文化价值。”于是,他成了那个开启潦河石一个新阶段的造梦人。  产地人在回顾潦河石蓬勃的初始时,总会这样
期刊
没有想到,已有摄影、垂钓等多种业余爱好的我,几年前会钟情于无气无味、无雕无饰的奇石,特别是喜欢造型独特、上面经常鬼斧神工般地出现各种奇特图案、一种会“唱歌”的石头,这便是江西的潦河石。  去年年初,几位石友邀我去江西奉新,走进干洲镇“石缘街”,一下被众多精美奇石所吸引。此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我已赴靖安、奉新寻找潦河石六次,从藏家到石农,从县城到河边,先后收藏了200多枚潦河石。  我认准潦河石为
期刊
2015年7月以来,宁夏发现“罕见亿年戈壁肉石”的消息不胫而走,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引起赏石界的轰动,也受到地方政府的极大关注。应中卫市国土资源局邀请,笔者与宁夏国土资源厅有关部门领导,近日前往实地进行了考察。  地质概况  宁夏中卫肉石产于中卫单梁山基岩裸露的低山区,产地分布着石炭纪中期的杂色砂岩、粉砂岩、页岩、夹薄层灰岩,系3亿年前滨海环境形成的沉积岩,岩层向北陡倾斜。在高低起伏的山坡上出露着
期刊
新北:林妍吟  从古至今,雅石都秉持着代代传承的精神,当代赏玩雅石,不仅仅是阅尽天下美石,更能结交意想不到的石友。以石结缘的好友,实属雅石艺人,眼光独特,审美不俗,常常搜奇列异。经常看到参赛者从赛前就很努力地在为自己的雅石做准备,每一次摆设都认真琢磨,从不马虎,就是要将自己雅石的最佳角度及布局完美地呈现出来,看到石友们这么重视属于自己的活动,内心真的很感动。  每一场展览,事前的筹备工作劳心又费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