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变奏曲

来源 :快乐作文(5.6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赶紧哪!赶紧出校门,赶紧鞠躬行礼,赶紧回家!胡静珩,你就不能走快一点儿吗?我一边紧紧拽着裙子,一边抱怨着,跟着队伍缓慢移动着。伴随着同学们的欢笑声和我咚咚咚的心跳声,我终于挪出了校门。
  点评:心理活动开头,描述自己的焦灼不安,异样地“拽着裙子”“咚咚咚”的心跳声,从而留下悬念——为什么这么急?引人入胜。
  “立正,一二,向前看齐,解散。”领队胡静珩不紧不慢地发着解散口令。天哪!简直是老牛拉破车,你能再慢一点儿吗?我恨不得脚下有风火轮,极速赶回家,摆脱这种窘境。我用余光飞速瞄了一眼校门口的家长群。糟糕!妈妈正在和身边的那位阿姨说着什么,脸上漾着笑意,不时往这边瞅。哟,看见我了。只见她还朝阿姨伸手示意,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我眼睛里发出两道“电波”,示意她赶紧走。
  点评:从语言、动作角度写了领队胡静珩的不紧不慢,接着写自己的满腹牢骚,再用观察视角写到了等候的妈妈,用眼神表达了不满。这里采用人物轮流描写的方法,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
  心急如焚的我使劲拉下外套,遮住裙子,在一片短袖人群之中显得格外明显。“婷婷,把外套脱下来,这么热的天气,热不热呀!”妈妈伸出双手试图接过外套。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一边挥着手,一边说:“赶紧走了,赶紧走了。”拽着拉杆书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狂奔。
  点评:好心的妈妈和尴尬的女儿演出了一场大戏,妈妈好心的提醒成了此时最让“我”难堪的话语,一个“狂奔”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
  “站住!”我转过头来惊讶地望着妈妈。妈妈暴怒,呼呼地喘着粗气,钉在那里。我又气又急,大声喊着:“走啦,走啦!”媽妈的眼里射出两道愤怒的光,我回以急躁的光,我们俩足足对视了近一分钟。
  点评:不明真相的妈妈和焦灼不安的“我”演绎了街头对视的一幕。把妈妈的恼怒,“我”的不安刻画得细致入微。
  对视的一幕把读者的心拎了起来,作者干吗急急忙忙往家赶呢?为什么怕妈妈的呼喊?悬念叠生,剧情到了高潮部分,推波助澜运用得太好了。
  过了许久,妈妈才走上前来,眼圈红红的,声音有点儿哽咽,抛出一句:
  “我不认识你,因为你也不认识我!”我呆呆地望着妈妈的背影,跑上前,谨慎得像只兔子,凑近妈妈的耳朵,悄悄地说:“妈妈,今天我的裙子拉链坏了,襁要掉下来了。”
  点评:终于惹得妈妈生气了,只好负荆请罪。这里的连贯动词一下子把“我”的小心和歉意写出来了。
  妈妈恍然大悟,夺过拉杆书包:“你怎么不早说呀?我还以为你怕我在你同学面前丢人呢。”声音里透着焦急。我提着裙子,尴尬极了:“旁边有好多同学呢,赶紧走吧!”
  点评:真相大白,母女和好如初。此处描写了妈妈比女儿更急切的表现,剧情反转,读者如释重负。
  “婷婷,慢一点儿,别跑那么快,小心……”
  点评:文章戛然而止,省略号让故事意犹未尽。从对话中,看的出是妈妈对女儿的关切,以及女儿狼狈前奔的场面,语言活泼生动,画面让人捧腹。
其他文献
你感到经常受到压制。被人欺负吗?你想改变这种处境吗?请接受我的劝告——人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负?你是否觉得别人总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
上世纪80年代末,在那个经济相对落后教育很不重视的年代,17岁就想为家担事的母亲借口一句“我不想上学了”,便放弃了初二的学业。其时,母亲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擅长语文,写得一手好
作者介绍杜鹏程(1921—1991)陕西省韩城县人。1938年到延安。1947年被派到部队担任了新华社战地记者,转战在西北战场上。1949年随西北野战军进驻新疆。1951年,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
这是一首挽诗。作者从当时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立场出发,高度赞扬了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将领戴安澜的辉煌战绩。首联交待作战背景,颂赞了戴安澜的爱国主义精神。“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少不了大大小小的烦恼。遇到它们,的确让人心烦不已。可是每当烦恼过去之后再想,它们其实也是生活中的另类情趣。
九岁时的一个夏日的晚上,我和妈妈在“奶吧”喝完奶之后准备回家。此时我们恰好遇到了同学王梓润在学骑自行车。于是,我跟妈妈商量回家推车,我也要学骑自行车。  开始,妈妈扶在车后,我骑在车子上,两只脚使劲蹬着脚踏板,两手紧握车把,时慢时快,掌握不了平衡,总怕摔倒,紧张得满头大汗。妈妈在一旁边扶车,边教我。慢慢地,我不那么紧张了,也掌握了些技巧,能够拐好方向了,但还是不敢让妈妈撒手。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敢坐
小时候,  妈妈是一棵参天大树,  我在大树的怀抱里,  尽情享受。  长大了,  妈妈是天空中最闪亮的星,  每当我沉醉不知归路时,  那颗星便指引我踏上归途。  小时候,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奇妙的世界时,  我还不懂,  是母亲给予了我宝贵的生命。  长大了,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天空的浩瀚,  我还不懂,  是母亲给了我伟大的梦。  小时候,  每次我回到幸福的家,  我总会习惯地说一声:  
何老师唠叨两句  如果觉得玩一轮不过瘾,或者是材料不足以供写作,可以分男女生竞赛。每一轮的陈述者、模特和模仿者都应该是“一国的”,而评委应该是“外国人”,这样的竞争才够刺激!  同时,这听描述模仿的过程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要让所有的同学都看清楚,记牢靠,这样才能写具体。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模仿是一种新潮的游戏。你别不信!今天,我们就在班上体验了一下这个游戏的乐趣。  首先,何
作者介绍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字子青,四川安县,人。他早年接近与参加革命,流落上海时,与成都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艾芜相遇,开始练习写作,并向鲁迅先生请教。
传说,在一个字词王国里,国王决定办一场舞会。这场舞会所有的字词都可以参加,但他定下规矩:一起跳舞的舞伴必须是自己的反义词。在舞厅的一个角落,“伤心”小姐看上去十分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