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关系与互动:理解互联网“公众”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nie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理解"公众"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在互联网时代,"次反公众"和"替代性公共领域"作为理论修正,更符合对网络公众和公共领域的理解.对公众的理性讨论要求、道德要求和公共利益取向要求,都需要重新审视.当代的互联网公众,可由关系和连接来定义:公众是由参与讨论而形塑、使用媒介连接起来的,追求向外的可见性的群体.关系型公众塑造了以社交和互动为目的的日常公共生活参与新图景.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突出地体现为群体内成员通过不断互动、交流而逐渐形成的"共同心理",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公共信息的供应和传播的重心也越来越从传统纸媒向社交媒体倾斜.以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然成为政治传播、政治沟通的主要渠道,而巴西主流媒体官方推文内容则反映了其对华意识形态的演变规律.对2015—2020年巴西《圣保罗页报》和《环球报》官方推文的全方位分析显示,巴西主流媒体意识形态在文化、社会问题上反华情绪较明显,但在经贸、科技等议题上表现出了对华友好的态度.除此之外,
在媒介化仪式中,媒介在呈现仪式过程的同时对社会产生作用,通过共享符号和价值使社会对于媒介化社会中心产生确信、维持和强化秩序.在为普通民众设立的四次全国哀悼日中,国家级英文媒体《中国日报》构建的媒介化仪式通过符号化展演,结构化地表达了中国在应对灾难之时的国家权威、社会中心、民族团结和民众自强.在软实力视阈下,从符号与价值意义的阐释、构造和流通维度对中国本土实践开展研究是中国未来国际传播研究路径之一.
"艺术性"与"现代性"作为时尚的标签,在大众传媒的助推下形成压制社会知性与判断力的时尚"霸权".从生活品用到生活方式再到思想文化,大众传媒正以泛滥的方式介入并标定着时尚传播的维度,对现代社会时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从媒介素养引伸到时尚素养,从媒介批判引伸到时尚批判,以回归人的主体性为目标,抵抗时尚传播的物化、异化现象,倡导可持续性时尚发展理念,应该成为时尚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通过影响信息的国际传播进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不同的传播机制,对资源全球配置的影响也不同.正是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革命使得信息传播可以跨越时空阻碍,进而为资源的全球配置提供信息支持.在资源全球配置的实践中,每种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孤立地对资源全球配置产生作用,而是以信息组合的方式影响资源全球配置.信息组合的实质就是提高分析运筹问题的维数.不同信息的组合对于资源全球配置具有赋形升维的作用.资源全球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必须
"十七年时期"(1949—1966)新中国的摄影事业从起步到发展都深受苏联摄影影响.对苏联摄影,中国摄影走过了全盘照搬、反思扬弃和自主发展三个阶段,摄影的专业性与政治性之争、围绕"摆布与组织加工"的讨论伴随着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综合中国国内环境的起伏和中苏关系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摄影和苏联摄影既存在强调摄影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的默契,也存在模糊和淡化摄影的客观规律的错位.中国摄影受到的苏联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自身进步,但其负面效应至今仍时有回响.
在人文地理学的"地方感"、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及媒介地理学的"空间媒介"视野下,以发迹于石库门里弄的明星影片公司为历史案例,发现媒介生产与城市建筑交融滋生出物质性层面"生产电影的地方感"与文本性层面"电影生产的地方感",并且这样辩证动态的"地方感"呈现空间媒介的生产性,促进了电影与城市在连接"全球—地方"维度上的现代性.
"山水"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审美系统,但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性与新媒介进入中国,山水系统受到冲击,山水意象及其新的文化意涵在摄影、画报、电影、数码影像等不同媒介的竞争、叠加与融合所形成的跨媒介关系网络中不断跨越、传递与重构.在新媒介对旧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中,与传统山水所代表的和谐不同,山水意象所承载的更多是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地域与国家、乡村与城市、写意与写实、超越与世俗、精神与物质、精英与大众以及文化的延续与断裂、生态的维护与破坏之间的矛盾的二元性.
VR影音作品将"视听方式"的选择权交给了体验者,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VR影音作品仍然具有相当的"规定性",在"故事框架""主题立意""情节设置""场景设计"等方面存在边界.空间性体验是VR体验最主要的突破,声音现象学为解释虚拟环境中的听觉空间提供了理论支撑,技术的实现与体验者聆听的意向性共同决定了听觉体验,创造出一种"在场感",为体验者带来一种置身其中的移情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引发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变革,即从声音客体的实在思考转向听觉主体的意识思考.体验者(感知主体)和听觉空间(声音环境)之间
电影作为反映时代精神的镜子,构成了每个时代特有的影像史.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回顾党领导下的我国电影事业,不难发现其中隐约延展着一条鲜为关注的轨迹,即新中国影像对我党妇女解放事业的表达.通过对这一轨迹的凝炼与审视,捕捉新中国电影完全不同于旧时代或西方立足男性欲望凝视的女性形象的全新理念表达,以探析党领导下我国妇女从被奴役被压榨的底层走向当家做主,产生自觉自主意识历程的影像叙述特点.这一轨迹是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像志,也是中华民族在党领导下走向独立自主历程的影像诠释.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与千帆竞渡的传播环境,我国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呈现出动态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以抖音中的政务短视频为例,平台的开放性与非平衡性为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组成因子的彼此交互提供了可能性;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役使规律为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技术赋予的能力和创造可能性维持着系统的生命力;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间的"竞合"关系推动着整个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整个系统在平衡—非平衡—平衡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不断拓展,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