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个“陷阱”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我国人均收入将突破1万美元”的话题引起社会关注。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GNI)在97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在976美元到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美元到11905美元之间为中高收入国家,超过11905美元为高收入國家。如果一个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就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坦率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二战以来全球经济表现而论,的确只有少数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绝大多数的国家经济到了中高收入阶段之后便停滞不前,但没有任何依据表明这种经济发展的停滞具有什么“共性”。
  其次,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究竟到了哪个阶段开始停滞不前,可以说几乎没有规律。没有任何依据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了欧美高收入国家的那个标准就开始下滑。
  再次,经济发展的历史一再昭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高速,这是一个基本常识。随着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社会矛盾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到常态增长是正常的,经济增长慢下来不代表进入“陷阱”。
  最后,研究一些国家经济经历高速发展之后陷入停滞的原因,你会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收入到了某个阶段就会必然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在收入分配、产业升级及整体改革方面没有抓住好的时间窗口,从而丧失了从中高收入突破进入高收入的时间窗口。将这种经济停滞现象归结为“收入陷阱”,名不副实。
  对中国经济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吸取拉美国家在收入分配、改革整体推进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停滞从而丧失巨大机遇的教训。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其实就是国家改革和制度建设能否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成为阻力。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而言,在经历4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长减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认识到在下一个周期,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增长引擎以及经济治理需要的制度框架都不同于过去40年,中国需要在改革和制度建设层面做出有力的回应,这是跨越所谓“中等陷阱”的关键。
  (摘自《新京报》)
其他文献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牛人,但在两宋交替之际,牛人出现得有些密集。  1140年,爷爷辈的苏东坡已逝去40年,李清照阿姨正在杭州苦熬晚年,粉丝们还在朋友圈争论:苏东坡、李清照、柳永,到底谁是第一词人。  此时,又一位巨星划破天际,降临齐鲁。和苏东坡、李清照一样,他将会是个大词人。不一样的是,涉世之初,他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他热情、暖心,堪称“大宋第一热血青年”。  他的名字叫辛弃疾。  1  116
“不打折”的慈善  哲理的故事:  全球化的时装零售商C
在美国硅谷的“十八路诸侯”中,一位印度人接过了大佬的山头。这个“山头”正是“地表最强”科技公司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而这个印度人则是桑达尔·皮查伊。中国网友一般叫他“皮猜”,或“劈柴哥”。  关于劈柴哥的接任,不管是网友还是业内人士都不感到惊奇。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对他的喜爱早已不是秘密。  早在2015年,劈柴哥就已经出任谷歌公司董事长及CEO,正如这次全面接棒母公司时拉里·佩奇所说:“
《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  [澳]杰弗里·布莱内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7月出版  这是澳大利亚国宝级历史学家广受欢迎的“大家小书”。全书贯穿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和不堪一擊的和平。在20世纪下半叶的和平时期里,铁幕落下、太空竞赛和计算机兴起等事件,都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但作者在书中更追溯医学上的非凡发现、汽车飞机和无线电的影响、女性地位的提升、绿色运动、对体育的狂
这篇文章中,我并不想去讲柳传志在商业上的成就,在过去40年经济中他所扮演的符号角色、他的标志性地位等,这些历史会给出评价。我只是想从自己的角度,谈一下在多年的交往中,我作为一个后辈,从他身上学到的一些事。第一件事:守时  第一次采访柳传志,他的同事反复提醒,千万别迟到,因为柳总特别看重守时。有的CEO不允许别人迟到,但自己事务繁忙,经常让人等。但柳传志不同,他要求别人守时,自己也从来不迟到,说几点
密特朗:桃色新闻几乎从未断过  作为中左翼领导人,密特朗的政治生涯早在二战前就开始,在出任总统前已12次出任过5种不同领域的部长级职位,是不折不扣的“老法师”。他的婚姻也很早,1944年,他就和达尼埃尔·古泽结婚,婚后两人生了3个儿子。  但酷爱文学的密特朗却是个情感生活十分丰富的人,他曾对身边人说过“女人就像美酒一样口味各异”“幽会能让我产生灵感”,当然不会满足于只品尝一种“美酒”。  从194
民国时有个很好玩的事儿,就是无论职位尊卑,都喜欢跟人称兄道弟。混江湖的黄金荣、杜月笙们称兄弟,写文章的鲁迅、刘半农们称兄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李大钊也称兄弟。连军政界都一样,德高望重者如孙中山,对蒋介石这种无名小卒都以“兄弟”示亲切,孙在广州被陈炯明困住的时候,致电小蒋,几乎是喝血酒的语气:“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无论如何,请兄即来助我。千钧一发,有船即来,至盼。”让蒋心花怒放。  如何才
2019年10月普京旋风式访问沙特、阿联酋两个中东国家,受到帝王般的款待,16匹漂亮的阿伯拉宝马护卫着总统车队,真是风光无限。而与此同时,美国军队仓皇撤出叙利亚北部,俄罗斯军队迅速补位,特朗普因此被国内反对者批得灰头土脸。在中东,美国的“战略收缩”和俄罗斯的“战略跃进”是客观事实,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俄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都是有限、局部和战术性的,美国的影响仍将是最强、全面和战略性的,远没有达到“易位
某古刹有一件世代相传的镇寺之宝,通体用琉璃做成,既怕失窃,又怕损毁,该寺当家的方丈时时牵肠挂肚。有一天,方丈忽然想通了,把那宝器捧在手中,用力朝地上一摔。不用说,宝器立刻变成碎片,再變成垃圾,方丈从此无挂无碍,此心光明洁净,成了有道高僧。  (摘自《活到老,真好》)
许多先贤都强调,“无为”的意思是不要刻意地为,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要干。还有的专家提出来说,“无为”就是不妄为。妄为就是胡作非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主观脱离了客观的实际。  如果说无为是不妄为,就说不要妄为就行了,直接说无妄、不要妄想、不要妄言、不要妄行、不要妄为,这比说无为更清楚。如果无为就是不要刻意而为的话,那不要刻意就好了。刻意干什么呢?刻意为也不见得好,刻意说也不见得好听。我现在怕那种朗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