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途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dn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技与时代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对幼儿园的育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加关注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提到了家庭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幼儿园与家庭展开共同教育对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幼儿园需要与家长展开积极交流,共同展开科学育儿活动,解决目前家园共育的主要问题,真正提高新时期幼儿园育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园;家园共育
  新时期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完全,增强抵抗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要求各大幼儿园加强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注,促进幼儿在生活中也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家庭在假期时间需要承担幼儿园学生学习、游戏、活动等项目。但是,家长对幼儿教育了解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承担起幼儿园学生的保育、教育等事项。
  一、 开展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尤其是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更是集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于一体的工作模式,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新时期带来了更多的教育工具与手段,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对于幼儿的教育活动。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给幼儿园和家庭创造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师真正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也帮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育模式,高效地开展对于幼儿的共同教育,搭建起良好的家园沟通平台,为实现家园共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幼儿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年龄都非常小,缺少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所以,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相对来说都会在教育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实现家园共育,就会有效解决这些困难。家长的教育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也不是专业的教职人员,缺少专业的育儿经验,所以教学方面可能并不擅长,也没有教师的方法效果好,但是,家长的自身素养和身体力行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教育模式对孩子的影响远远高于教师。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它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是家庭教育达不到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影响力都各不相同,但是两种教育展现出来的教育优势也体现得非常明显。所以在时代发展、教育资源丰富的新时期,教师和家长应该一同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完美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园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网络,可以让其他孩子共享学习资源、生活经验等,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中分享育儿经验,或者共享平时幼儿的生活照片与视频,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生活情况,家长之间也可以在平台中展开平等的交流。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幼儿园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加强孩子理论学习和生活卫生知识学习,让孩子形成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 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时期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提高了对于家园共育的关注,形式也逐渐朝着明晰的方向发展,但依旧存在着许多无法忽略的挑战。对于教育体系而言,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工作开展难度不断加大,家园共育问题更是需要得到各方的关注。
  (一)家长的家园共育认知不足
  在时代发展中各方都传达出了学前教育中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幼儿园也在争取家长的理解以及促进家长主动参与家园共育的过程中,但部分家长依旧缺乏对相关家园共育重要性的认知,部分家长对于家园共育工作的配合,参与积极性较低。忽略了家园共育中家长陪伴孩子對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与教师的沟通,无法真正理解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部分家长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与冲突,忽略了家园共育对培养幼儿科学认知、生活习惯以及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幼儿园缺少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缺少家访,无法真正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幼儿家长对班级工作不理解,也反映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家长宣传方面的缺失,无法真正指导家长共同展开家园共育。
  (二)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不牢固
  高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需要建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而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则无法真正展开对于孩子全面的辅导与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一向以教师教育孩子为主,因此部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缺乏平等交流的观念,缺少对家长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协调。另外部分家长形成了惯性认知,认为教师说的全是对的,而忽略孩子的想法,即便存在不同意见也未能提出,甚至通过一些不合规的送礼活动来与教师交流。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牢固,两者关系之间的不正常发展则无法真正建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与互动。家长与教师之间交流平台较少,真正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使两者之间的意见或看法无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融合。无法真正就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中的表现进行沟通,并不利于幼儿的综合成长。如何建立良好平等的家园共育关系需要得到双方的充分关注。
  (三)缺少专业的家园共育组织活动
  在新时期开展家园共育活动,需要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关注度。相较于教师,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充足,无法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幼儿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幼儿园缺少专业的家园共育组织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对于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相关政策方针的普及。这样并不利于家长真正理解教师的教育方法,无法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时期下网络交流活动的不足。新时期展开家园共育活动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从而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缺乏网络交流则不利于教师真正将相关的教学计划、幼儿园的通知公告准确地传达给家长,并不利于家长真正高效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才能够发挥出时代发展中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高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 新时期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有效措施
  提高时代发展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有效性,需要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真正立足于共同展开幼儿教育活动目的,建立良好的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平台,促进两者之间高效的交流与对话,根据新时期家园共育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幼儿教学策略。   (一)要求幼儿园学生按照作息时间表,健康快乐的生活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每当到了假期,就会彻底地放松下来,没有规律的饮食,也没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而是跟随着学生的意愿,进行“随意式”教育,所以就会导致有些学生出现长时间熬夜、玩电脑、玩手机,甚至是发生意外等情况。因此,为了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为幼儿园学生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幼儿园学生按照要求执行。因为在假期期间,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可以保证幼儿园学生足够的睡眠、充足的营养、健康的心理,还可以让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抵抗力,避免学生在假期中生病,影响幼儿学生的基本生活。教师和家长在制定假期期间作息时间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因素,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幼儿园学生卫生防护等工作,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得低于两个小时,饭前和饭后半个小时均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睡眠时间不得低于10~12个小时,吃饭时间不能大声说话,也不能看电视,在家期间也要勤洗手、多通风等。
  比如,作息时间可以规划为:7:40~8:40预备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喝一杯温开水,吃一顿营养丰盛的早餐;8:40~10:00让幼儿在室内自由活动,体验童年的快乐生活,或者家长陪伴孩子做运动,做完运动洗手、喝水等,这个环节一定要有家长的参与。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中,才能够提高幼儿对于生活习惯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10:00~12:00学习,这个环节家长可以播放育儿视频,带领幼儿学生一起学习各类卫生知识,把卫生防护知识融入幼儿学生的学习内容当中,除了学习外,还要洗手、如厕、喝水,直到吃午餐;午餐后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午睡的好习惯,但是不要时间太长,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即可;下午的时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亲子游戏、教育活动、绘画、唱歌、看动画片等,直至吃晚餐;家长要给孩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吃完晚餐后,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增加自理能力的同时,学会体谅父母,也可以做一些亲子游戏;20:00喝一杯热牛奶、洗漱、讲故事;21:00睡觉。
  (二)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搭建平等对话平台
  幼儿园教育和其他教育不同,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学习、生活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数据表明,幼儿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会对他们的未来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好多家长以前总是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没什么事情了,感觉浑身轻松,认为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是教师的责任,和自己没什么关联,平时更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也是因为家长的这些思想,限制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所以,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幼儿园做好沟通,要及时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家里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诉求,让孩子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可能去弥补孩子的不足,不断引导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加强协作,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新时期,幼儿园和家庭要共同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比如,假期期间开展提高幼儿的免疫力、一日生活健康常识、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危险救急常识等活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急救卫生演练中。这些活动的开展,既离不开幼儿园教师们的指导,也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所以,要想顺利地开展这些活动,幼儿园要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需求。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做好沟通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家园共育工作。因此,家长也要积极努力地配合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尽量和幼儿园的活动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健康的成长。
  除了这些在互联网开展的活动以外,也可以开展一些线下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给家长推荐一些书籍,让家长监督阅读,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或者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绘本、卡片、动画片等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和其他知识的讲解,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与此同时,不同的地区要对孩子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指导,让孩子们知道,还有太多的善良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在保护着他们,用心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要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困难。让幼儿懂得感恩,与人为善,养成良好的性格。同时促进学生懂得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
  (四)开展家园共育微课堂活动
  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园共育微课堂活动能够帮助家长在新时代背景下快速解决对于儿童的教育问题。在长时间的亲子共处时间中,微课堂能够帮助家长获得一定的指导,减轻儿童教育的压力,也能够帮助儿童真正获得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这需要教师以家庭为单位,在线上微课堂中渗透个性化的指导与方法,减轻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不安心理,实现全新的互动模式,有效开展线上微课活动需要以家庭育儿问题为导向,个性化地向家长传输新时期如何培育儿童的相关知识,有效解决家庭育儿问题,同时,需要针对教师开展线上培训活动。传输如何开展微课堂,通过线上的专家讲座,向家长与教师传授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育儿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线上微课堂进行家访,切实了解每个家庭育儿的需要,针对每个家庭育儿的困惑给予一定的目标指导。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课公众号平台,在公众号平台中,发放一些专业的知识讲座或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指导家长如何开展亲子教育,让家长在有效的指导中轻松地度过亲子共处时间。同时,公众号也能够发挥出健康打卡的作用,帮助幼儿园了解每个家庭的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公众号中录制儿童的视频,让家长能够在公众号中看到自己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在公众号中设置一定的教育主题,也能够高效地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在平台上友好平等的交流,针对教育主题阐述各自的看法,帮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走进观察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同时,还可以在公众号中将每个家庭亲子活动进行记录,在分享中提高家庭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这样的微课堂形式通过公众号以及线上交流,完整地反馈孩子情况,更有利于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展开高效的家园共育模式。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知识、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家长则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所以两者之间要相辅相成,互相信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正确树立幼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家里,家长应该在确保幼儿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科学认知及情感方面的关注。提升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关联性,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理念,提升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提高家园共育的工作质量,希望在新时期能够真正利用幼儿园广泛的资源和互联网平台豐富的幼儿素材,可以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瑞.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平台开发与实践课程教学探究[J].软件导刊,2020.
  [2]刘姜.浅谈“互联网 ”背景幼儿家庭教育[J].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019.11.06.
  作者简介:
  李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既要向上寻梦,也要向下扎根,养育我们的乡土就是我们的根。乡土历史文化教育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乡土历史校本课程,构建基础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和提升课程,将地方历史发展轨迹和建设成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关键词:家国情怀;乡土历史;校本课程  “天下之本在国,
今天的601路公交车和往常一样挤.rn我站在一个座位旁边,四周被人墙堵得水泄不通,伴着短视频外放的嘈杂声音,更令人心烦.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急刹车,我不得不紧紧抓住扶手,哪怕
期刊
草房子(节选)rn曹文轩rn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他连忙过去:“桑桑.”rn“你还没有回家?”rn“我马上就回去.你给我送个
期刊
摘 要:文章围绕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及案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情境;初中化学;应用  所谓化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与所学知识相应的场景,创建相关氛围,对学生进行
最近目睹了一系列有关名字的故事.rn“瞎扯淡”与“虾扯蛋”rn去游泳馆的路上,要经过商业街,可以见证很多铺面的开张与倒闭.这不,又一家饮食店开业了,挂了个奇怪的招牌,居然
期刊
【摘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备课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堂课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密切,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必须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备课,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样与备课的质量息息相关,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在所有的学科中,是最具张力的一门学科,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做好备课工作。  【
摘 要:课改之后,初中美术教学目标由技能教育变为了技能与审美素养并重,甚至审美教育要略重于技能。要想有效落实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首先应准确把握影响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几个要素——环境、能力、内容、思想——围绕这几个要素去设计和实施策略、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审美素养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素养;教学  课程改革后,初中美术教学理念和目标发生了重大变革。原先是以使学生掌握美术表
编辑部收到过不少描写美食的作文,但同学们乏善可陈的词汇量,让我们不禁怀疑这些食物究竟好不好吃.好的描写,是能够透过文字尝见味道的,是能让人忍不住咂起嘴来的.毕竟,唯有
期刊
【摘要】自《论语》成书至今,历史已经翻页了千百年,然而其深邃沉稳、广博凝练的思想却一直历久弥新,泽被后世,发源于远古中国的先贤哲思以其穿透历史的力量荡涤至今,其对历史人生本质的追问过程和思考结果即使置之于现代仍然具有发人深省的启发意义。《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为汇集先人智慧的读本,在政治、文化建设上,对当下社会,乃至对未来社会的启发是巨大的,本文仅从高中教学的角度谈谈高中生学习《论语》的
伴随着当下幼儿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素养依旧是德育,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德育素养,才能为其今后奠定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打下扎实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