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遥远的供给后方变成精深加工的前沿基地
坐拥全中国六分之一陆地面积的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作为民族、宗教维稳重地,历来都是中央在经济上“照顾”的对象。但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反向倚重新疆——因其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
自2007年国务院定位新疆为“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以来,作为中国能源及矿产资源战略接替区,新疆正吸引着国家财政及海内外数百家大企业的数千亿元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热潮中。
新疆自身亦在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遥远的供给后方变成精深加工的前沿基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其新能源产业,亦已开花结果。
巨资勘探
2008年7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定《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协议》,中央和地方财政预计投入30亿元在新疆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项目,项目目标为争取3年有好的眉目、5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

新疆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高大的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孕育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水能、风力、光热、矿产、生物、森林和旅游等各种资源。截至目前,共发现矿产资源138种,矿产地4000多处,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7%,包括煤、钾盐、铁、铜、铅锌、金等32种优势矿产,其中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2.2万亿吨,占中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0%。
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介绍,从今年到2012年自治区财政还将投资2亿元,在天山、阿尔泰-准噶尔、昆仑-阿尔金山这三大成矿带进行地表以下500米至11500米的深部找矿工作,预计评价并提交10个矿区大型、超大型矿区,提交铁矿石资源储量6亿吨、铜700万吨、铅锌250万吨、金90吨等。
董连慧表示,新疆矿产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准噶尔、昆仑-阿尔金山这三大山系的成矿带中,具有分布广、矿种齐全配套、资源储量大、矿石质量好等特点。
据介绍,除煤炭资源外,阿勒泰地区的铜、铁矿,罗布泊的钾盐,伊犁、塔城地区的金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吸引近200家國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入资金数千亿元进行勘探开发。
煤炭崛起
新疆作为全国石油天然气基地已有半个多世纪,拥有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型石油企业。新疆发改委介绍,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达2722万吨,是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
如今,煤炭的地位突然加速上升。随着近年来中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国家提出“西煤东运”发展战略,将新疆哈密、吐鲁番地区作为重要的煤炭开发基地。
根据全国煤炭资源储量数据,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1/4,主要集中在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个地区。
自2004年起,先后有25家国内大企业进驻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奇台、吉木萨尔等县境内的准东盆地,投入煤炭资源勘查资金约11亿元。截至今年4月,准东煤田累计探求煤炭资源储量2136亿吨,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整装煤田。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对准东煤田做出了总体规划,到2015年将把准东盆地建成亿吨级产煤、千万吨级煤化工和千万千瓦级煤电的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近3000亿元。
据了解,目前新疆计划在准东地区实施的煤电、煤化工建设项目有60个,预计总投资将达到4900亿元。紧邻中亚的伊犁河谷有6000亿吨原煤等待开发,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前景看好,国内主要的煤炭企业都已云集于此,蓄势待发。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并没有影响人们继续看好新疆的未来。进入五月后,几家中央企业相续加大对新疆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额都以百亿元人民币起步,高者达到千亿。
5月上旬,自治区政府与中国保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保利将向新疆投资一千亿元,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房地产开发和文化艺术经营。根据协议,保利集团将参与煤炭深加工利用和自治区“西煤东运”煤炭基地建设以及配套的铁路、公路等项目。
5月中旬,自治区政府又和中国国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电计划今明两年在新疆投资一百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力等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到“十二五”末在疆投资规模将达到三百亿元。根据协议,国电集团力争“十二五”末在新疆投产电力项目五千兆瓦。国电集团将在吐哈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矿,积极参与“西煤东运”。
由“中转站”变“加工厂”
长期以来,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的输出地,因当地加工能力有限,新疆的大部分油气、煤炭等资源通过铁路、公路和管网输往内地加工,未能形成产业链,也无法大幅度带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2005年,中国石油批准实施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建设,随后启动了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这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这座总投资达272亿元的“巨型工厂”,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西部大开发又一项标志性工程。
能源专家认为,哈萨克斯坦原油输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境外陆路石油管线供油时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稳定、安全、持续供油的时代,这条国际输油管线的输油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
独山子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白继晨说,哈萨克斯坦原油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入中国,国家部署在距离阿拉山口最近的石化基地独山子进行深加工,改变了新疆作为原油“中转站”的地位。
哈萨克斯坦原油是独山子这个国际石油加工基地的主要原料。白继晨说,独山子超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将依托两种资源,一个是引进中国的国际资源,一个是克拉玛依当地的石油资源,油源能够充分保障。
伴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新疆逐步形成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完备的工业体系。新疆沿天山北坡经济带和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带已经形成了一批矿产资源冶炼、加工的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
力推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依托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一批重要的石油化工项目在南疆兴起。1997年,新疆提出要把库尔勒建成新疆第二大城市和环塔里木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在库尔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塔里木油田石化公司的大化肥项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这个总投资近30亿元的项目,投产后将年产合成氨45万吨、尿素80万吨,作为原料的天然气用量将达到5亿立方米。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中国化肥行业最好、最环保的化肥厂。”塔里木油田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董泰斌说。
新疆近年来力推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要求建设高层次、高起点的能源项目,或投入巨资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刘晏良说,能源勘探、开采、加工前期投入都比较大,单靠新疆的力量远远不够。资金、技术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我们在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同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搞大招商、大引资、大开放,把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来唱主角,在新疆发展起大的产业集群。”
目前已有192家国内大企业抢滩新疆,参与煤电煤化工、特色矿业、新能源等优势资源开发。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一批新疆地方企业也借势做大做强。
新疆煤炭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往中西部省区,但是运量极小,经济效益也不明显。而正在建设中的运煤铁路专线将新疆吐鲁番-哈密的大量煤炭运往甘肃、青海、江西等6个省区,每年4亿吨的运力可大大解决当地的用煤难题。
坐拥全中国六分之一陆地面积的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作为民族、宗教维稳重地,历来都是中央在经济上“照顾”的对象。但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反向倚重新疆——因其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
自2007年国务院定位新疆为“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以来,作为中国能源及矿产资源战略接替区,新疆正吸引着国家财政及海内外数百家大企业的数千亿元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热潮中。
新疆自身亦在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遥远的供给后方变成精深加工的前沿基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其新能源产业,亦已开花结果。
巨资勘探
2008年7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定《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协议》,中央和地方财政预计投入30亿元在新疆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项目,项目目标为争取3年有好的眉目、5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

新疆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高大的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孕育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水能、风力、光热、矿产、生物、森林和旅游等各种资源。截至目前,共发现矿产资源138种,矿产地4000多处,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7%,包括煤、钾盐、铁、铜、铅锌、金等32种优势矿产,其中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2.2万亿吨,占中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0%。
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介绍,从今年到2012年自治区财政还将投资2亿元,在天山、阿尔泰-准噶尔、昆仑-阿尔金山这三大成矿带进行地表以下500米至11500米的深部找矿工作,预计评价并提交10个矿区大型、超大型矿区,提交铁矿石资源储量6亿吨、铜700万吨、铅锌250万吨、金90吨等。
董连慧表示,新疆矿产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准噶尔、昆仑-阿尔金山这三大山系的成矿带中,具有分布广、矿种齐全配套、资源储量大、矿石质量好等特点。
据介绍,除煤炭资源外,阿勒泰地区的铜、铁矿,罗布泊的钾盐,伊犁、塔城地区的金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吸引近200家國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入资金数千亿元进行勘探开发。
煤炭崛起
新疆作为全国石油天然气基地已有半个多世纪,拥有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型石油企业。新疆发改委介绍,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达2722万吨,是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
如今,煤炭的地位突然加速上升。随着近年来中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国家提出“西煤东运”发展战略,将新疆哈密、吐鲁番地区作为重要的煤炭开发基地。
根据全国煤炭资源储量数据,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1/4,主要集中在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个地区。
自2004年起,先后有25家国内大企业进驻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奇台、吉木萨尔等县境内的准东盆地,投入煤炭资源勘查资金约11亿元。截至今年4月,准东煤田累计探求煤炭资源储量2136亿吨,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整装煤田。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对准东煤田做出了总体规划,到2015年将把准东盆地建成亿吨级产煤、千万吨级煤化工和千万千瓦级煤电的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近3000亿元。
据了解,目前新疆计划在准东地区实施的煤电、煤化工建设项目有60个,预计总投资将达到4900亿元。紧邻中亚的伊犁河谷有6000亿吨原煤等待开发,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前景看好,国内主要的煤炭企业都已云集于此,蓄势待发。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并没有影响人们继续看好新疆的未来。进入五月后,几家中央企业相续加大对新疆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额都以百亿元人民币起步,高者达到千亿。
5月上旬,自治区政府与中国保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保利将向新疆投资一千亿元,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房地产开发和文化艺术经营。根据协议,保利集团将参与煤炭深加工利用和自治区“西煤东运”煤炭基地建设以及配套的铁路、公路等项目。
5月中旬,自治区政府又和中国国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电计划今明两年在新疆投资一百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力等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到“十二五”末在疆投资规模将达到三百亿元。根据协议,国电集团力争“十二五”末在新疆投产电力项目五千兆瓦。国电集团将在吐哈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矿,积极参与“西煤东运”。
由“中转站”变“加工厂”
长期以来,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的输出地,因当地加工能力有限,新疆的大部分油气、煤炭等资源通过铁路、公路和管网输往内地加工,未能形成产业链,也无法大幅度带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2005年,中国石油批准实施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建设,随后启动了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这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这座总投资达272亿元的“巨型工厂”,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西部大开发又一项标志性工程。
能源专家认为,哈萨克斯坦原油输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境外陆路石油管线供油时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稳定、安全、持续供油的时代,这条国际输油管线的输油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
独山子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白继晨说,哈萨克斯坦原油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入中国,国家部署在距离阿拉山口最近的石化基地独山子进行深加工,改变了新疆作为原油“中转站”的地位。
哈萨克斯坦原油是独山子这个国际石油加工基地的主要原料。白继晨说,独山子超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将依托两种资源,一个是引进中国的国际资源,一个是克拉玛依当地的石油资源,油源能够充分保障。
伴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新疆逐步形成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完备的工业体系。新疆沿天山北坡经济带和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带已经形成了一批矿产资源冶炼、加工的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
力推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依托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一批重要的石油化工项目在南疆兴起。1997年,新疆提出要把库尔勒建成新疆第二大城市和环塔里木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在库尔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塔里木油田石化公司的大化肥项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这个总投资近30亿元的项目,投产后将年产合成氨45万吨、尿素80万吨,作为原料的天然气用量将达到5亿立方米。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中国化肥行业最好、最环保的化肥厂。”塔里木油田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董泰斌说。
新疆近年来力推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要求建设高层次、高起点的能源项目,或投入巨资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刘晏良说,能源勘探、开采、加工前期投入都比较大,单靠新疆的力量远远不够。资金、技术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我们在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同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搞大招商、大引资、大开放,把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来唱主角,在新疆发展起大的产业集群。”
目前已有192家国内大企业抢滩新疆,参与煤电煤化工、特色矿业、新能源等优势资源开发。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一批新疆地方企业也借势做大做强。
新疆煤炭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往中西部省区,但是运量极小,经济效益也不明显。而正在建设中的运煤铁路专线将新疆吐鲁番-哈密的大量煤炭运往甘肃、青海、江西等6个省区,每年4亿吨的运力可大大解决当地的用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