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大国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x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畜禽养殖方式加快转型升级,饲料工业大发展,草原牧区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目前,我国肉类、禽蛋和工业饲料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主要畜产品基本自给,为满足城乡居民膳食需求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11年,全国肉类产量达7957.8万吨,禽蛋产量达2811.4万吨,奶类产量达3810.7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27.6%、24.1%和172.1%;其中,肉类和禽蛋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为59.1公斤、20.9公斤和28.3公斤,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10.5公斤、3.2公斤和17.4公斤。目前,我国人均禽蛋消费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肉类消费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
  农业部坚持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2007年以来,中央计划内投资分别安排125亿元和17亿元扶持生猪和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支持5万多个养殖场户。中央财政资金共安排16亿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扶持生猪、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2010年起,农业部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制定了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一整套示范创建评分验收标准,截至2011年共创建了2109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011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500只以上蛋鸡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7%、80%和33%,比2002年分别提高27、27和21个百分点。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初步建成以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和改良站为主体,种畜禽质量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产品增产的良种贡献率达到40%。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23.7亿元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良种供应能力成倍增加,质量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开始,启动奶牛、生猪、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国家生猪联合育种机制已初步形成,生产性能测定已覆盖43.3万头荷斯坦奶牛。2005年开始累计投入资金54亿多元,实施畜禽良种补贴项目,补贴畜种逐步从奶牛扩大到生猪、肉牛、牦牛、绵山羊,补贴范围从试点的10多个县扩增全国600多个县,累计改良奶牛达4200多万头(次)、猪1.3亿胎次。2008年以来,农业部认定了109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22个保护区和6个基因库,组织开展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初步建立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饲料工业取得长足发展
  2011年工业饲料产量达到1.81亿万吨,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9%,占全球商品饲料总产量的24.6%,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饲料工业总产值达6348亿元,是2002年的3.3倍,年均增长14.3%。2011年,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数量达到360个,是2002年的6倍,平均每年增加33家企业。其中,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发展到33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新希望六和集团成为国内首个产量突破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集团饲料产量排名世界第4位。
  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
  水平大幅提升
  2003年以来,工业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一直稳定保持在90%以上。2011年,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5.5%,比2002年提高7.3个百分点。农业部自2002年开始将“瘦肉精”纳入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连续10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饲料和养殖环节“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持续下降,由2002年的3.92%下降到2011年的0.08%。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农业部全面开展奶站清理整顿和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治理,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市场秩序明显规范,奶站标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全国有1.3万个奶站,比2008年减少6890个,减幅达34%。农业部从2008年开始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逐年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坚决打击各种违法添加行为。截至2011年底,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5.6万批次,三聚氰胺检测值全部符合国家管理限量值规定,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等违禁添加物,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草原保护建设全面推进
  新世纪开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600亿元资金,陆续启动实施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等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项目。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136亿元,正式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政策实施范围为西藏、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八省区牧区,2012年实施范围增加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西等5省,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牧区半牧区县(旗、区、市)。近十年,全国累计建设草原围栏11亿亩,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7亿亩,补播改良草原3亿多亩,全国草原生态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据监测,2011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突破10亿吨,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1%;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项目治理区与非工程区相比,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高度平均提高42.8%,鲜草产量平均提高49.9%。
其他文献
近日,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山地香蕉主产区瑶山乡6万亩香蕉挂果成熟,蕉农们开始采摘香蕉并装箱外运。
期刊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勤劳、智慧、善良的安徽太和人,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5年间已发展到550多家,形成了种养大户领办型、镇村干部带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科技人员示范型和返乡农民创业型等五大组织形式。尽管如此,农民仍感到势单力薄,尤其是在外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单靠同类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纵向合作,满足不了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因此,
期刊
近年来,地处太行革命老区的河北省涉县因地制宜,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提高产出效益,带动经济增长。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9.3万亩,无公害蔬菜2.5万亩,柿子种植14万株,中药材种植5.5万亩。今年前三季度,该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132元。
期刊
河北省永清县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近年来,该县围绕“城郊——都市型”农业发展定位,瞄准服务京津市场菜篮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农业。截至目前,永清县发展了28万亩设施蔬菜,其中高标准温室棚菜10万多亩,每年向京津地区供应大量无公害蔬菜,产值近17亿元。
期刊
时值金秋,贵州福泉市城厢镇双谷村的3000亩梨园内硕果累累、梨香四溢。 近年来,双谷村通过成立惠农果树生产营销专业合作社为当地村民打开了一条致富路。村民加入合作社,便可享受田间管理、技术辅导、上门收购等服务。据了解,目前双谷村共有梨园3000多亩,预计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期刊
联乡位于日喀则地区境内雅鲁藏布江沿岸,是传统的农区,种植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梯田层层,高入流云,因海拔高,气候条件独特,联乡青稞以品质优良闻名。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资源,引进农业投资公司,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生产。目前青稞进入收获季节,联乡的200万斤青稞将被公司收购和加工,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
期刊
眼下,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柿子逐渐成熟,当地群众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上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月柿之乡”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目前柿子种植面积达16万亩,柿子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重要产业。
期刊
金秋时节,山西省阳城县30多万亩玉米喜获丰收,当地农民抓紧晴好天气进行抢收和晾晒,力保颗粒归仓。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1424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八年增产,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首次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首次超过了1万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8年单产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万个,其中龙头企业11万家;辐射带动农户1.1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2400多元。农业产业化对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长  各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