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本文主要从:1、示范演唱;2、良好歌唱氛围的创建;3、教材歌曲的选用;4、课堂教学模式;5、声乐课的实践性五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生声乐兴趣范唱创建氛围教学模式
一.通过示范演唱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
1.教师范唱
教师的范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学生的发音、吐字、音色、姿势甚至神态往往总是潜存着老师的影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示范就成了教师在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法与手段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也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范唱尤感兴趣。在学歌之前他们总是期望老师能先唱一遍,因此我们老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喜欢模仿的天性,努力把学生从对他人感兴趣转变为对别人所做的事感兴趣.作为音乐教师,要反复地推敲研究范唱作品,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表现出来,使范唱富有艺术表现力。
2.榜样示范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多看,多听运用多媒体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感染力,从心里与音乐产生共鸣。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学生周围的好的榜样来带动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尤其是同龄榜样更为有效。学生中的样板也许不可能很完美,也不可能表现得一直很稳定。但因为他们与全体学生朝夕相处,为大家所亲近和熟悉,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学习。学生的样板并不是高不可攀,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很多相同点,使人感到更真实、更亲切,因此容易引起共鸣,容易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良好唱歌的氛围的创建。
在声乐教学过程我们有很多老师往往是恨铁不成钢,不是很注意教学语言艺术。对学生过于严厉的批评和过多的否定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厌学情绪。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在指责声中度过,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还可以应付了事,心理承受能力差同学甚至不敢开口唱歌。因此,如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1.掌握教学评价的语言艺术,多表扬、鼓励学生。
中职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学习的时候容易缺乏自信,因此我们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学生开口唱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过这种表扬必须是真诚的和恰如其分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你唱得真好!”这样一句单调浮泛的语言。如:有个学生在唱歌时,咬字不太清楚,但唱得很投入,很自信。这时我们老师就应该这样说:你的感情很真挚,很感人,看到你进步,老师很高兴。在这个评价中我为学生建立自信心,让他觉得很有歌唱的潜质,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只要坚持下去,他们还可以唱得更好。
2.在歌唱中要“解放”学生的身体
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为了保持良好的发声状态,过于强调歌唱的站姿,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唱歌时身体僵硬,面无表情,声音僵直缺乏活力,学生演唱中的情感得不到自由的释放,使演唱缺乏感染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解放”他们的身体,不仅要尊重他们不同是情感表达,还要鼓励、引导他们结合身体语言来演唱。例如,在引导学生唱到高音时,我让学生们做一个跺脚的动作,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越是唱高音劲越是往下使。避免了唱歌时喉头、气上提的毛病。又如:在aeiou五个母音均衡发声练习中,我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同时轻轻转动脖子,目的是检验自己在发声时下巴、脖子是否僵硬;当我们训练情绪激昂的作品时候我也会鼓励学生借助手势来表达。总之,教师不应限制学生任何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反而要肯定、鼓励、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演唱。
三、教材歌曲难易要适当,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即使遇到一两次挫折,也不会失去信心。
1.选择难度适当的作品
由于中职声乐的基础性,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歌曲时应注意歌曲的难易程度,作品难度过高,往往会达不到训练目的,其结果自然是费力不讨好;而简单的声乐曲目又达不到提高声乐技巧的目的,因此,最好是选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作品,“跳一跳,摘桃子”,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一种目标的实现最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2.多选择一些学生熟知的、媒体热播的具有情感美的歌曲
根据学生喜欢赶潮流和媒体的热效应,教师应多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情感美和艺术美的歌曲,这类歌曲学生在媒体上听过,对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些歌曲更加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比如:在教学中,除了教材本上的曲目外,我還挑选了一首《为了谁》来作为教材补充。由于这首歌经常在一些文艺演出场合能听到,歌曲体现的情感真挚,感人,学生当然很喜欢唱这样的歌曲了。
3.通俗唱法、流行歌曲引入声乐课堂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喜欢,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崇拜的歌星。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流行歌曲大多具备音域适中、容易上口、感情真挚、个性鲜明、接近生活、易于模仿等优点,它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才令学生无比钟爱。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从通俗唱法和流行唱法入手,通过对比、比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不同唱法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例如,很多学生很喜欢周杰伦的《菊花台》,我利用这一点,给他们观赏廖昌永和佟铁鑫演唱的《菊花台》(中央电视台2008年元宵晚会歌曲),让学生讨论、比较,得出这两种唱法的异同,然后谈感受,这时也许有学生说还是喜欢原唱,这时教师不应该立即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这样引导学生:由于这首歌含有谈谈的古典曲风,所以用美声唱法去演绎还是比较恰当的,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中职校的声乐课教学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很多教师遵照“先练声后唱歌”,“教师范唱”。“学生模拟”的单一教学形式,教师所把握的是全体声乐的整体效果,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何况声乐又是一门技巧性强的学科,所以有必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授课、指导。采用大课、小组课、个别课等多种教学形式,这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官能动性。另外,声乐课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欣赏来上课,改变“一台钢琴一把嗓子”单一的传统声乐教学方式,通过对示范演唱的赏析,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音乐素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学生带到户外,利用“情境法”来加强学生对作品意境的把握,例如:在《大森林的早晨》的教学中,我背起一台手风琴,把学生早早的领到学校附近的一片树林里来练习,清新的空气,愉悦的心情,加上小鸟在枝头那清脆嘹亮的歌声,激起了同学们歌唱的欲望,同学们在这次课里都唱得很认真很投入。我认为这样的效果比我们在课堂里面那空洞的说教好多了。当然,这种教学形式要把握一个度,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五、声乐教学中要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唱活动
在声乐教学中要不断的与艺术实践、演唱活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一种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好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通过參加艺术实践活动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我的声乐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定期的演唱观摩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独自上台演唱,并相互探讨长处或不足;同时我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校团委举办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艺术演出活动,而且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是我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这样的多样艺术实践使学生们在歌曲的风格掌握、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的积累、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训练了胆量,增加了自信心,表现较好的同学因为得到了奖励而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力求做到更好的学习动力。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老师也要给予肯定,挖掘学生的其他优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表扬他。让他知道自己有些地方比别人好,经过努力可以赶上别人,超过别人。使学生不至于因为自卑而丧失了学习的欲望。
结束语
声乐教学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教学的课程,在教学本身就充满着生动,鲜活,感染力强等。在声乐基础的教授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新的教学理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兴趣贯穿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唱歌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学习,在享受中进步,这是我们每个声乐教师都应努力去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向宏达《考试周刊》2009年第49期
[2]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3
[3]冯力斌《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卢晓静《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第9期
【关键词】中职生声乐兴趣范唱创建氛围教学模式
一.通过示范演唱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
1.教师范唱
教师的范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学生的发音、吐字、音色、姿势甚至神态往往总是潜存着老师的影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示范就成了教师在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法与手段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也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范唱尤感兴趣。在学歌之前他们总是期望老师能先唱一遍,因此我们老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喜欢模仿的天性,努力把学生从对他人感兴趣转变为对别人所做的事感兴趣.作为音乐教师,要反复地推敲研究范唱作品,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表现出来,使范唱富有艺术表现力。
2.榜样示范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多看,多听运用多媒体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感染力,从心里与音乐产生共鸣。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学生周围的好的榜样来带动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尤其是同龄榜样更为有效。学生中的样板也许不可能很完美,也不可能表现得一直很稳定。但因为他们与全体学生朝夕相处,为大家所亲近和熟悉,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学习。学生的样板并不是高不可攀,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很多相同点,使人感到更真实、更亲切,因此容易引起共鸣,容易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良好唱歌的氛围的创建。
在声乐教学过程我们有很多老师往往是恨铁不成钢,不是很注意教学语言艺术。对学生过于严厉的批评和过多的否定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厌学情绪。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在指责声中度过,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还可以应付了事,心理承受能力差同学甚至不敢开口唱歌。因此,如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1.掌握教学评价的语言艺术,多表扬、鼓励学生。
中职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学习的时候容易缺乏自信,因此我们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学生开口唱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过这种表扬必须是真诚的和恰如其分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你唱得真好!”这样一句单调浮泛的语言。如:有个学生在唱歌时,咬字不太清楚,但唱得很投入,很自信。这时我们老师就应该这样说:你的感情很真挚,很感人,看到你进步,老师很高兴。在这个评价中我为学生建立自信心,让他觉得很有歌唱的潜质,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只要坚持下去,他们还可以唱得更好。
2.在歌唱中要“解放”学生的身体
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为了保持良好的发声状态,过于强调歌唱的站姿,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唱歌时身体僵硬,面无表情,声音僵直缺乏活力,学生演唱中的情感得不到自由的释放,使演唱缺乏感染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解放”他们的身体,不仅要尊重他们不同是情感表达,还要鼓励、引导他们结合身体语言来演唱。例如,在引导学生唱到高音时,我让学生们做一个跺脚的动作,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越是唱高音劲越是往下使。避免了唱歌时喉头、气上提的毛病。又如:在aeiou五个母音均衡发声练习中,我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同时轻轻转动脖子,目的是检验自己在发声时下巴、脖子是否僵硬;当我们训练情绪激昂的作品时候我也会鼓励学生借助手势来表达。总之,教师不应限制学生任何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反而要肯定、鼓励、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演唱。
三、教材歌曲难易要适当,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即使遇到一两次挫折,也不会失去信心。
1.选择难度适当的作品
由于中职声乐的基础性,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歌曲时应注意歌曲的难易程度,作品难度过高,往往会达不到训练目的,其结果自然是费力不讨好;而简单的声乐曲目又达不到提高声乐技巧的目的,因此,最好是选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作品,“跳一跳,摘桃子”,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一种目标的实现最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2.多选择一些学生熟知的、媒体热播的具有情感美的歌曲
根据学生喜欢赶潮流和媒体的热效应,教师应多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情感美和艺术美的歌曲,这类歌曲学生在媒体上听过,对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些歌曲更加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比如:在教学中,除了教材本上的曲目外,我還挑选了一首《为了谁》来作为教材补充。由于这首歌经常在一些文艺演出场合能听到,歌曲体现的情感真挚,感人,学生当然很喜欢唱这样的歌曲了。
3.通俗唱法、流行歌曲引入声乐课堂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喜欢,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崇拜的歌星。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流行歌曲大多具备音域适中、容易上口、感情真挚、个性鲜明、接近生活、易于模仿等优点,它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才令学生无比钟爱。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从通俗唱法和流行唱法入手,通过对比、比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不同唱法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例如,很多学生很喜欢周杰伦的《菊花台》,我利用这一点,给他们观赏廖昌永和佟铁鑫演唱的《菊花台》(中央电视台2008年元宵晚会歌曲),让学生讨论、比较,得出这两种唱法的异同,然后谈感受,这时也许有学生说还是喜欢原唱,这时教师不应该立即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这样引导学生:由于这首歌含有谈谈的古典曲风,所以用美声唱法去演绎还是比较恰当的,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中职校的声乐课教学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很多教师遵照“先练声后唱歌”,“教师范唱”。“学生模拟”的单一教学形式,教师所把握的是全体声乐的整体效果,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何况声乐又是一门技巧性强的学科,所以有必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授课、指导。采用大课、小组课、个别课等多种教学形式,这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官能动性。另外,声乐课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欣赏来上课,改变“一台钢琴一把嗓子”单一的传统声乐教学方式,通过对示范演唱的赏析,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音乐素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学生带到户外,利用“情境法”来加强学生对作品意境的把握,例如:在《大森林的早晨》的教学中,我背起一台手风琴,把学生早早的领到学校附近的一片树林里来练习,清新的空气,愉悦的心情,加上小鸟在枝头那清脆嘹亮的歌声,激起了同学们歌唱的欲望,同学们在这次课里都唱得很认真很投入。我认为这样的效果比我们在课堂里面那空洞的说教好多了。当然,这种教学形式要把握一个度,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五、声乐教学中要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唱活动
在声乐教学中要不断的与艺术实践、演唱活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一种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好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通过參加艺术实践活动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我的声乐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定期的演唱观摩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独自上台演唱,并相互探讨长处或不足;同时我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校团委举办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艺术演出活动,而且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是我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这样的多样艺术实践使学生们在歌曲的风格掌握、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的积累、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训练了胆量,增加了自信心,表现较好的同学因为得到了奖励而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力求做到更好的学习动力。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老师也要给予肯定,挖掘学生的其他优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表扬他。让他知道自己有些地方比别人好,经过努力可以赶上别人,超过别人。使学生不至于因为自卑而丧失了学习的欲望。
结束语
声乐教学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教学的课程,在教学本身就充满着生动,鲜活,感染力强等。在声乐基础的教授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新的教学理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兴趣贯穿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唱歌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学习,在享受中进步,这是我们每个声乐教师都应努力去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向宏达《考试周刊》2009年第49期
[2]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3
[3]冯力斌《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卢晓静《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