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撑颧骨截骨降低术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种提供稳定支撑的口内入路颧骨截骨降低术的新方法。

方法

根据颧骨颧弓复合体及咀嚼肌的解剖学特点,设计前后支撑的颧骨颧弓截骨术,包括颧骨体部的L形截骨术和颧弓根部的斜形截骨术,参考颧骨颧弓突出程度,整体适度向内、向上推移,于颧骨体部形成第1支撑、颧弓根部形成第2支撑的前后双支撑结构,达到颧骨颧弓降低的效果。

结果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双支撑颧骨截骨降低手术方法治疗颧骨高突患者76例,随访10~12个月,均获得满意疗效,未发生骨不连等并发症。

结论

双支撑颧骨截骨降低术矫正颧骨高突畸形,可以有效地降低颧骨颧弓高度,预防骨不连、面部软组织松垂等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克林霉素诱导耐药B族链球菌(GBS)的同源性和耐药基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克林霉素诱导耐药GB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GBS 921株,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药敏仪检测这些菌株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挑选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D-抑菌圈试验阳性菌株63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确定菌株序列型,使用PCR方法检
目的探讨自噬和UCH-L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为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AML患者(男47例,女37例)及健康体检对照组25名(男13名,女12名)。AML初发组40例(男24例,女16例),中位年龄54岁(23~85岁);缓解组30例(男14例,女16例),中位年龄45岁(22~74岁
目的探讨临床全自动分析平台回报CD8+T细胞结果与CD8lowT、CD8highT细胞亚群结果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及健康人群淋巴细胞亚群流式检测数据1 316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287例,自身免疫病患者389例,健康人320名,HIV感染者320例,得到全自动分析平台回报的CD8+T细胞结果。流式检测数据同时采用FlowJ
随着仪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拉曼光谱仪已成为分子光谱中发展最快的一类仪器。近年来,拉曼光谱仪逐渐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中崭露头角,拉曼光谱技术因其快速、高效、灵敏、无创、可重复性等独特优势,在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分类方面不断出现新的拓展。本文阐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前景。(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5-8)
目的通过与Xpert C.difficile/Epi检测临床粪便样本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方法的对比,系统评价实验室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性能。方法2016年8月1日至12月30日采集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样本176份,平行采用Xpert C.difficile/Epi和实验室研发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和PCR毒素鉴定
侵袭性曲霉病(IA)是一种由曲霉菌引起的侵犯深部组织器官的预后极差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的抗真菌治疗对改善曲霉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IA临床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易被原发疾病掩盖,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本文就目前应用于临床IA诊断的主要检测技术和未来有应用潜力的诊断技术做一介绍和评价,以期对IA早期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在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即肠道菌群,它与宿主作为整体一起参与或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阐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这类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扩展对相关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拓宽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思维,从而更利于对患者的救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13-16)
影像学技术如CT、MRI、DSA等在颅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基因学的检测分析、三维可视化的全景解剖、颅面骨骼模型的快速精准成型、精密的设计制造技术、术前仿真的模型外科技术、术中实时的导航操作系统、网络信息的远程传输会诊体系等,有效提高了颅颌面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提高了骨折和截骨治疗的稳定性和精准性;骨牵引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研究和应用,使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半侧颜面短小征颌
目的探讨一种可最大程度上避免术后瘢痕形成的重睑成形术式。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们采用近睑缘切口,切口距睑缘上方1.5~2.0 mm(离睫毛根部约1 mm),共为15例患者进行重睑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没有明显并发症,而且重睑效果持久、可靠。结论近睑缘切口的重睑成形术有效、可靠并且没有明显瘢痕,使美容外科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角肥大患者的美学下颌角点和截骨线,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数字化技术对14例下颌角肥大的女性患者行术前分析、设计和手术模拟,制作截骨导板,完成下颌角截骨术。分别测量术前、手术模拟和术后患者两侧下颌角度数、下颌升支高度(Co-Go)和下颌骨体部长度(Go-Me),采用配对t检验对模拟手术和截骨术后数据进行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