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日历》的前世今生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有中国最美日历的美誉,销量超过27万,为何能连续占据三联书店图书排行榜的榜首?又为何带起了故宫文化的热潮?《故宫日历》从何时进入人们的视野?它有什么魅力让读者重回纸质日历?BTV青年频道《书香北京》特邀故宫博物馆馆员祝勇,《故宫日历》编纂李浞、责编王冠良,为您独家揭秘《故宫日历》的前世今生。
  一本日历打开进入故宫的大门
  被冠以“中国最美的日历”的《故宫日历》曾创下日销5万册的历史,2016年版的《故宫日历》上市短短几天,销量就突破了27万。《故宫日历》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祝勇说:“我觉得一方面跟中国人的习俗有关系,过年的时候都愿意换一本新的日历,对未来一年有一个展望。另一方面,《故宫日历》制作越来越精美。而且这本日历虽然小,文化信息却特别丰富,里边有大量的书画知识,文字写的也是深入浅出。比如说今年的《故宫日历》里有宋徽宗的《听琴图》,石渠宝笈大展的第二期也把这幅作品拿出来展出了,非常有名,(画旁)配的文字大概意思是,你看宋徽宗松下弹琴特别有情调,他耳朵里边听到的是曼妙的琴声,他听不到大金王朝越来越近的马蹄声。非常简单的几句话,把当时的历史环境讲得非常清楚。所以普通的读者可以从这里面看书画作品的美,可以从这里面感受历史。另外日历里集的这些字也是字帖,它还有这方面的使用价值。”
  民国时期《故宫日历》成为文人雅士互赠之礼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故宫日历》就风靡一时。1935年的一则广告,文案做得十分夺目:“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即公元1935年),明年故宫日历内容有夏商周秦钟鼎彝器,宋元明清名人书画,震铄世界惟故宫博物院足以当之,独霸天下惟故宫博物院有此资料铜图纸印,活页翻转,印刷清晰,勿出其右,一面古物,一面日历,毋庸撕拆,可以保存,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极相宜,每组定价二元二角。”谈到《故宫日历》在那个年代的销售状况,祝勇说:“故宫博物院1925年成立,第一本《故宫日历》的出版是1932年,这个时候故宫博物院的出版已经做得非常漂亮,包括故宫周刊、故宫月刊,还有大量的图书、画册、史料整理,规模非常巨大。前几天我正好在看庄严先生写的《前生造定故宫缘》,庄严是一个老的故宫人,1949年随着迁台文物去了台湾。他的回忆录里专门提到民国故宫的出版,非常了不起,现在很多的出版物还保存在我们故宫博物院的图书馆里。那时候没有文创这个词,但是《故宫日历》完全是一个文创产品,可以反映出那一代故宫人的聪明才智。”
  当时的《故宫日历》为普通民众打开了了解宫廷文化、古代宝藏的一扇窗,而且成为了一个时尚的文化品,被喻为“民国社交的头号礼物”。祝勇说:“当时很多文化名人都在使用《故宫日历》,或者是用它作为文人之间的馈赠品,比如说俞平伯就曾经把《故宫日历》送给周作人,梁实秋也在给友人的信里炫耀,说我有一本《故宫日历》,特别特别好,有集的字,还有故宫收藏的各种珍贵图片。可见他们都非常看中《故宫日历》。”
  《故宫日历》中最具争议的“错别字”
  翻开《故宫日历》,最醒目的是它每一天的碑帖,王冠良说:“这个碑帖的日期部分是沿用1937年版的老日历,包括书名《故宫日历》这四个字的集字,都是沿用1937年版的《故宫日历》。从2014年版开始,我们把所有的节气、节日,都在碑上重新集字,找的时候也是有困难的,比如说惊蛰是最难的,在同一个碑里面找这两个字(很难)。所以后来只有‘惊蛰’这两个字不是出于同一个碑,其他的全部都是出自同一个碑帖,比如‘小满’这两个字就是出自故宫博物院藏的杜牧书的《张好好诗》。”对于集字的困难,祝勇解释说:“如果是两个字的话,这两个字必须出在一个碑里面,至少是一个字体,两个碑就不搭,最难的是四个字要在一个碑里出现。而古代的碑,特别是汉代,字都不多,只有几十个字,几十个字里面正好出现这四个字或者这两个字,难度非常大,你得翻找很多的碑,才能找到合适的。”
  《故宫日历》封面上繁体的“雁”字备受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个别字,“雁”是经过的意思,不能用在此处,应该用“厝”或者是“麻”。面对质疑,王冠良说:“其实这个历字的争议每年都有,从2012年因为随着这个书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这个字也被大家提出来。为什么用这个字。因为我们继承的是1937年版的日历,只有这一版是从封面到内文全部采用的汉隶集字,就是从汉代的碑帖上集下来的字,而且那个时候正是马衡院长担任院长的期间,他又是金石大家,所以那个时候的《故宫周刊》也是汉隶集字。在汉唐时期,这个历字是标准字形,不同的标准,但实际上这个字是本字,所以用本字代替分化字是不错的。”
  一年时间编一本日历,慈禧画的猴首次呈现
  2016年版《故宫日历》以“欢悦庆升平”为主题,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书画部专家李湜负责整个编纂工作,全部選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并且均为书画作品,有很多作品第一次呈现,380余张图片精彩华美。2016年是猴年,在内容编排上,因为猴生性活泼机敏,故选故宫博物院所藏以喜庆、娱乐为主题的绘画文物结集成册。小小一本日历,编纂起来却颇费工夫。李湜说:“实际上(编纂)用了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比如说因为是猴年,第一个月就全是猴。在中国古代绘画里,猴的形象很少,可是我又只能从故宫的藏品里去找,范围非常小,所以就不断地翻查各种资料、书籍、画册,甚至还得到库房里去找。在一月份的这些猴里有一幅画,是雍正拿桃去逗小猴。雍正是康熙的皇四子,他称帝以后经常让宫廷画家画他穿各种服装的画像,作为他的一个行乐图。这幅画里他就穿着异域服饰,故宫里还有他戴着洋人假发的画,他把自己打扮成各种社会形象的人物。一月份里还有一个猴,就是慈禧画的猴,猴在吃柿子。大家都说慈禧有代笔画的问题,晚清时候国库银两也紧张,她经常拿自己的字或画去赏给底下的人作为奖励。当然她赏的实际上都是宫廷画家代笔的东西,她自己也画,但是不会赏,这幅猴就是留在我们故宫里没有赏的。我们选画有两个原则,一是求真,不能有假画,甚至有争议的画我们都不要上;再一个还要求新,在这本日历中,我尽量选以前没有发表过的,像这幅慈禧画的猴,都是从库房里专门找出来的,还有张大干的哥哥张善孖画的白猿,这些都是从来没有出版过的。另外还要尽量全,人物,花鸟,各种题材都有,因为它的受众面太广了。”
  有故宫博物院做后盾,《故宫日历》的素材可谓取之不竭。祝勇表示故宫博物院有180万件文物,李湜计算了一下,“按一年365天算,能编五千年。如果按取其精来编的话,也能编上百年。我想如果一个人一生要是翻阅《故宫日历》,他能把关于故宫历史的碎片连接起来,可以补缀出一个故宫宫廷史方面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他文献
18年前,北京新闻广播举办了建台5周年听众见面会  1998年3月1日是北京新闻广播建台5周年的日子,当天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一场大型公益咨询暨听众见面活动,我和老伴早就计划一定前往,能够一睹天天只闻其声未见其面的节目主持人的芳容,是我们多年的愿望。平时在聆听、享受他们那亲切悦耳、不时激起心灵浪花的甜美语音时,我们会猜想,他们一定是和善、令人温暖又机智、敏锐的广播人,但到底是什么模样呢?这次有机
期刊
太极拳进行的是一种更加精妙的讲究周天运行的逆腹式呼吸。它在吸气时,腹部并不隆起,反而微微收拢内敛,同时要求后丹田(命门两肾位置)向后膨胀隆起,同时随着继续吸气,气息上升,整个后背膨胀,而传至头顶百会穴;呼气时感觉气息从胸前自然放松下沉,而归至丹田。此时,腹部微微有隆起膨胀感。这样的运行线路,正好是引导气息由前丹田顶至后丹田,继而上升行走督脉,途经百会,呼气时顺走任脉,归于前丹田,从而完成整个小周天
期刊
做演员应该做到什么份儿,才是真正的好演员,李雪健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电视剧《少帅》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而本周播出的剧集中,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因为拒绝给日本人利益,日本关东军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李雪健的表演到此结束,但是观众却不舍“大帅”,纷纷表示“再演一集”。甚至有观众更是决绝,“没有了李雪健,我不看了。就喜欢他的演出。”  毫不夸张说,李雪健如同一把大伞,撑起了该剧的前面部分,导演张黎谈
期刊
听说香蕉可以砸断铁钉?一个空瓶就能吹起气球?小水杯可以刮起龙卷风?这些看似神奇的现象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知识?BTV卡酷少儿卫视《异想世界》就能告诉你答案。这档今年1月8日开播的季播节目,刚一亮相就登上了频道收视冠军的宝座,而且第一期节目的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节目中位居前列。这样一档节目是如何诞生的?在节目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记者采访了《异想世界》的制片人和主持人周妞妞。  节目初衷源自两位主持人
期刊
猴年春晚怎能少了六小龄童  2016年是猴年,一提起猴的形象,中国^最深入人心的当数美猴王孙悟空,而最经典的美猴王毫无争议的定是六小龄童。当得知六小龄童要亮相央视春晚的消息时,用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众望所归。  相信在中国,没看过老版《西游记》的人太少了。这部电视剧是每年寒暑假的必播剧目,是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它的重播率和收视率不光是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难以被打破。很多人对《西游记》
期刊
她是我们育才学校的同学,出生在浮山,是当地老百姓将她喂养大的  她是著名田径运动员,曾打破全国和亚洲跳高纪录,列当年12界第二  今年2月,我们育才学校56级同学编写的《成长与感动》一书终于出版了。300多名当年的同学和各界来宾聚集在我们的母校先农坛,庆祝这本书的出版,共同回忆我们的成长与感动。此时我们更加怀念与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和同学吴浮山,她离开我们快4年了。浮山是我们五班同学的骄傲,更是
期刊
本报讯(记者程戈)俗话说读史明理,读史明智,可见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2月10日大年初三晚六点,BTV卡酷少儿卫视将重磅推出一档新节目——《穿越吧少年》。孩子们需要怎样的历史启蒙?他们该从哪里获得历史营养?更适合儿童的历史启蒙类节目又在哪里?《穿越吧少年》给出答案。  历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秦朝穿越指南》作者张不叁认为:“孩子们喜欢历史最显著的好处是,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明白很多道理,学到
期刊
电视剧《少帅》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剧中一帮中老演员出力犹大,撑起半边电视剧。日前,记者对该剧饰演张作相的演员孙亮进行了采访。孙亮是来自北京的演员,他因在电影《米香》中出色演绎一名又老又丑的矿工“王驼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走向共和》中认识了张黎  《少帅》是张黎导演的一部大戏,而孙亮和张黎之前有过一次合作,尽管那次合作时孙亮的戏不多,但是他却喜欢上张黎的导演风格,孙亮回忆道:“当年在《走向
期刊
本报讯(记者刘颖)自从和吴奇隆结婚以后,刘诗诗不仅没有放慢工作节奏,反而更加忙碌于拍戏。由她和人气演员霍建华主演的古装传奇励志剧《女医明妃传》将于2月13日晚登陆东方卫视梦想剧场。记者目前采访了刘诗诗,她表示,老公对自己帮助很大,经常在戏外给自己一些帮助。  据悉,《女医明妃传》取材于明朝真实历史人物,女主角谭允贤的原型是中国古代4位女名医之一,她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中医学案例《女
期刊
在北京卫视热播剧《少帅》中出演女主角于凤至的宋佳日前接受了记者微信采访。她坦言自己一直偏爱民国女子,遇到“于凤至”就是个“奇遇”。“我觉得不是我选择了于凤至,是于凤至选择了我,我记得有一场戏少帅首次出征,凤至给他写了一封信。拍那场戏的时候,我坐在那个桌子前一提笔,眼泪噼里啪啦就一直不断往外流,这绝对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于凤至是个传奇  尽管之前出演过民国女作家萧红,但宋佳对于又一个民国女人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