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克佳,上个世纪50 年代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中国外交官家庭。
文革中随父下放河南五七干校多年,当过农民做过工人。1978 年考入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外贸工作及投资工作,先后到过五大洲40多个国家。
2003年开始,他下定决心给自己放了长假,从那时起他一共去过4次西藏,目的是追求心灵的自由。
在老邹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很多节假日都是和父亲在暗房度过的。父亲喜欢摄影,国庆夜晚的礼花,经常出现在父亲拍摄的照片上。而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大画幅摄影发烧友,是从2003年第一次看见4×5的林哈夫相机开始的。
多数男人都会对机械及光学类的硬件着迷,而对文质彬彬的老邹来讲,相机就是集之大成。大画幅相机不仅提供了画质的技术保障,也是对摄影者心智的考验。当更多的美丽透过更大的取景屏进入你的视野时,摄影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扑面而来,这种震憾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
心得

老邹总结说:影像质量来源于装备,但起决定作用的永远是人,是摄影者的胸怀见地和知识技能。大画幅摄影充满了仪式感。大画幅摄影会使人少几分浮躁,多几分思索,它需要摄影者以一种优雅严谨的方式进入工作。现代器材的小型化和自动化使人们只记得摄影是瞬间艺术,而忽视了她也是凝结时空的艺术。
大画幅摄影不同于其他类别的摄影。其拍摄过程较长,拍摄步骤严谨,同时要求拍摄者“思前想后”。使用中小幅相机拍摄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取景、构图、测光等步骤,而大画幅相机体积大,准备过程(包括架机/ 选择镜头/ 取景/ 对焦/ 测光)要费时费力得多。这就要求我们预先完成这一步骤再实际动手准备拍摄。“思前”就是这个意思。而当你进行测光时,就必须“想后”,即根据现场的光线而采用合适的曝光组合决定胶片的显影时间,以达到期望的底片效果。因为只有一张好的底片才能制作出好的照片。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讲起来简单而做起来非常复杂的过程,只有反复动手长期实践才能逐渐把握。
拍摄主题
许多摄影爱好者喜欢亚当斯对大自然的完美表现,而老邹更推崇Alfred Stieglitz、Paul Strand、EdwardWeston 等大师们的创作态度,因为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了他们所处时代的人文情怀,更能拨动观众的心弦,更加令人难以忘怀。他们所记录的影像是永远无法复制的。

近年来我国民国时期摄影家庄学本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他拍摄的早期川滇青海甘肃和藏区少数民族的人物肖像等,充分展示了他深刻的人文情怀,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录。老邹觉得:一个摄影者有责任关注和记录这个变化中的时代以及周围正在消失的某种生活方式及人文环境。
老邹说:记得一位画家在文章中写到,肖像画是属于善良画家的题材,我觉得摄影也是如此,没有关怀就没有感人的肖像作品,人物照片就像一面镜子,不仅呈现出被拍摄者的面孔,而且透过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也会隐约折射出拍摄者的态度。
老邹有一次难忘的经历,是在2006 年10 月,深入到藏羌腹地的申扎县内海拔近5000米的措鄂地区,遇到79岁高龄的牧民次多老人,并提议为他拍照,老人欣然接受了。老人的家就在以雪山为背景的湖畔,风光无限。老邹通过翻译告诉老人,他的家坐落在天堂。老人开怀地笑了,老邹随即按下快门记录了这一瞬间。那次还有幸碰到了一对漂亮的小姐妹,在拍摄过程中,她们始终以优雅的笑容面对相机。回到驻地后老邹便向县长提议赞助两位小姐妹的全部学费。但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得到答复。后来据内地派去的副县长讲,藏北地区人口稀少,适龄儿童的就学费用全由政府负责。但即便如此,许多当地藏民不愿送孩子上学。老邹后来感悟到并不禁自问,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无论出于宗教还是传统方面考虑,难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真的比他们优越吗?
他经常一读再读的书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所著的《我的探险生涯》,这本书不断激发了他游历祖国大西部的欲望。碰巧的是,他十几年前就曾收藏了许多套在1931年发行的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纪念邮票,包括斯文赫定当时用该套邮票从北平邮寄给他在瑞典妹妹的实寄封。
老邹最近喜欢读的书是《伟大的博弈》和《货币战争》。他酷爱古典音乐,推崇巴赫、马勒、布鲁克纳和瓦格纳。每次驾车出行都会从二十年来精心收藏的数百张CD中选择一些伴随自己。记得在2004 年秋单人驾车入藏翻越雀儿山时,他曾独自一人站在海拔5000 米的山口拍摄,面对震撼的景观,他的耳畔响起的是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交响曲》/An Alphine Symphony 中登顶(On The Summit)的乐章。此刻,只有音乐才能充分地表达他对大自然那种感恩的心境。

为了完成大西部的探索,他将一辆全新的尼桑途乐做了全面改装,包括更换轮胎轮毂和减震及大簧,加装ARB保险杠及WARN 9500磅快速绞盘,涉水器及机械气动差速锁,专业GPS 及通讯台,更换加大油箱使车的续航能力达到近1000 公里,……而严格地说,这只是他摄影活动的附属设备,是承担运输任务的可靠工具。
老邹曾驾车去过阿里,走过新藏线、青藏线和川藏南北线,但这仅仅是他计划游历滇藏线、唐蕃古道/ 藏北线(G317),并最终完成可可西里大北线穿越计划的开始。也许今年春天雪化之后的某一天,你会在西藏飞跑的云影下面看见他。
西藏是片净土,经常光顾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抚,令我们的生活态度变得更加达观。每当你在现实生活中回忆起这些“在路上”的经历时,一种“曾经拥有过”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它会令你魂牵梦绕。不信?你就去试试!
责任编辑: 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