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部性:区位竞争优势战略定位的研究基础——以济南市为例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是有外部性的,既有正外部性,也有负外部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且差距的扩大就是发展负外部性的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多样化中竞争与合作良性互动关系就是发展正外部性的表现.文章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了区域发展中当存在发展外部性时,一个地区如何取得区位竞争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现实问题,这对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
90年代是珠三角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在原有优势日趋弱化的新形势下,珠三角经济区的空间组织在"极化-反极化"的分异运动中呈现新的态势.通过对1990、1995、1999年3个年份珠三角
针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面临的特殊背景,提出为修编大纲、修编方案起到支撑作用的专题研究项目和内容设定的基本原则,并据此提出系统的专题研究项目设定方案.研究的
分析了90年代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差异,探讨了空间极化与空间扩散趋势.研究表明,90年代以来,江苏省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开始显现,
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沿海与内地之间.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并且国家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也已加入WTO,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从分析其具体的产业布局特点入手,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密集区域的产业发展新趋势与空间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提出了引导该类区域
随着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它通过一个区域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
目前城镇体系中的首位城市大多不能准确覆盖其影响范围,使各城镇体系之间难以进行指标比较。文章提出“非整合城镇体系”的概念,指出以“整合城镇体系”进行区域研究,将研究
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国土规划的不确定性增大,地域边界弱化,职能中心迁移,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提升.因此,类似于烧"多孔煤"的规划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必须施行规划战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