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位于黔桂交界处,这里有一个罕见的苗寨,村民分属广西和贵州,这就是乌英苗寨。
9月19日,记者从融水县城驱车140多公里,又步行数小时的山道,来到乌英苗寨惟一的小学——乌英小学。
据屯长梁成兵介绍,乌英苗寨共有120户人家,460人。其中83户330人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37户130人属贵州从江县翠里乡南岑村。
乌英小学只是一幢简易木楼和一个尘土飞扬的小操场,没有围墙。1973年,广西籍的梁加约开始在这所学校当民办教师。到1978年,他的贵州籍学生潘永发当上老师后,乌英小学才结束了一师一校的历史。
1982年,贵州方的南岑村让出生产队的仓库,由广西方出资t000元买下,算是两省(区)群众一同出力,改建成为如今的乌英小学,现在,乌英小学有三个年级,其中广西籍学生33名,贵州籍学生21名。两位老师通过自学和函授,都获得了中专文凭,取得了一级小学教师资格,且先后转为公办教师,

教育隶属关系的不同,造成了乌英小学开学和放假时间及教材等有所不同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两位老师却有自己的办法:在都材,考试和收费方面随班主任,贵州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用贵州的教材并接受贵州方面的考试,执行贵州的收费标准;广西老师担任班主班的班级用广西的教材并接受广西方面的考试,执行广西的收费标准;开学和放假时间也随班主任所在的省(区)。
多年来,两省(区)的村民和师生和谐相处,乌英苗寨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是100%,一批又一批的苗寨儿童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走出了深山。
9月19日,记者从融水县城驱车140多公里,又步行数小时的山道,来到乌英苗寨惟一的小学——乌英小学。
据屯长梁成兵介绍,乌英苗寨共有120户人家,460人。其中83户330人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37户130人属贵州从江县翠里乡南岑村。
乌英小学只是一幢简易木楼和一个尘土飞扬的小操场,没有围墙。1973年,广西籍的梁加约开始在这所学校当民办教师。到1978年,他的贵州籍学生潘永发当上老师后,乌英小学才结束了一师一校的历史。
1982年,贵州方的南岑村让出生产队的仓库,由广西方出资t000元买下,算是两省(区)群众一同出力,改建成为如今的乌英小学,现在,乌英小学有三个年级,其中广西籍学生33名,贵州籍学生21名。两位老师通过自学和函授,都获得了中专文凭,取得了一级小学教师资格,且先后转为公办教师,

教育隶属关系的不同,造成了乌英小学开学和放假时间及教材等有所不同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两位老师却有自己的办法:在都材,考试和收费方面随班主任,贵州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用贵州的教材并接受贵州方面的考试,执行贵州的收费标准;广西老师担任班主班的班级用广西的教材并接受广西方面的考试,执行广西的收费标准;开学和放假时间也随班主任所在的省(区)。
多年来,两省(区)的村民和师生和谐相处,乌英苗寨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是100%,一批又一批的苗寨儿童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走出了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