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划的实践与理论方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ewwq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主体功能区划的实践与理论方法研讨会”于2007年2月3日-4日在北京(圆山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宗旨是:了解国家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意图和需求;交流全国和省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进展;探索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的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问题;了解国家层面与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密切相关的土地和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交流支撑主体功能
其他文献
采用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1980-2000年间径流及气象数据,通过对Zhang等2001建立的区域(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估算模型进行验证和下垫面参数校核工作,探索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循环要素相应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结构变化及水平衡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采用原模型及参数对蒸散量的预测能力好于对径流的预测能力。使用优化后的下垫面参数使原模型对河龙区间蒸散量和径流预测能
从交通问题的对偶规划出发,引入由Beckmann和Wallance,Golob和Beckman等提出的不确定性效用方法,建立交通问题和双约束重力模型的关系。证明当旅行者效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标准差趋于零时,双约束重力模型中的距离摩擦系数趋于正无穷,由双约束重力模型确定的旅行分布使得总的交通成本达到最小。在这种关系中,双约束重力模型中平衡因子的作用是市场调整旅行终点服务价格进而调整旅行者消费者剩余的
地理学第一定律认为“地表所有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都是关联的,距离越近,关联程度就越强,距离越远,关联程度就越弱。”空间关联(spatial association)是地理空间现象和空间过程的本质特征,也是现实世界存在秩序、格局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之一。空间关联存在于地理认知、空间数据组织、地理空间分析、地理空间建模等全过程。作为最重要的一类空间数据库,储存有地理数据的GIS数据库中必然隐含着空间关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