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改革创新 推进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wa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两所院校合并而成,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2008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在筹建新大学的3年多时间里,学校党委带领全体教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内涵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使学校的科研工作迅速发展,科研经费总量显著上升,于2007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科研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开展科研工作
  
  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是两所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合并后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并在教学型学校的基础上,强调教学科研协调发展。2003年合校之初,原两校的年新增科研总经费不足1,700万元,远低于当时大学设置标准的年均3,000万元的水平。作为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多学科大学,建设好合格的新大学,为学校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以及更好地为北京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学校领导班子在确定新大学定位和顶层设计时,在分析了原两校科研基础、科研队伍和科研成果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了要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努力提高科研整体水平,使学校的科研能力与新大学定位相符的工作要求。同时,根据新大学的建设目标以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制定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学术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学校今后5年的科研工作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从2005年初开始,学校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确定了抓横促纵、抓大带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建设基地、快速发展,抓方向、抓重点、抓队伍、抓特色,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年度发展目标,为科研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更新观念、改善环境、建设队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科研工作
  
  1.转变观念,强化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建立一个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环境。第一,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校发展与生存的重要作用。第二,为使全校科研工作上台阶,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教师、科研人员从其科研劳动成果中获得效益。为此,学校制定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科研成果奖励方法》,在合校的过渡期工资改革时,出台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过渡阶段统一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尝试把科研工作量化,根据工作量发放科研工作津贴,改善专职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第三,在教师岗位任职条件、职务聘任、提升职称等方面都提出了科研任务的要求。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和调动了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源头上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科研工作。
  2.科研工作与学科建设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学科建设是高校的龙头工作,研究生工作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发展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学科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学位点的分布和建设产生有特色的专项实验室、研究所(室)等机构,逐步形成科学研究的基地。学校积极整合力量,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在学科建设上,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为先导带动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则以研究方向为导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目前,学校已经在工、管、理、文、经济5个门类拥有了19个硕士授权点,1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这些重点学科实验室与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极大地支持了学校的科研工作。
  3.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是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学校结合北京市的产业定位,通过整合资源,凝聚方向,逐渐在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及先进制造技术以及知识管理为主的经济管理3个领域形成较强的科研工作基础和科技优势。学校在研究方向上,侧重于新兴的高新技术科学领域,集中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有社会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现代仪器仪表、自动化、机器人等技术领域的一些重要课题,加快了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学校通过承担和完成重大和高水平项目,在某些研究方向进行高水平的强化建设,为学科上水平、创一流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支持在应用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科研工作。
  4.一支好的科研队伍是保证科研水平和成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实施“人才工程”,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多人。建立和完善了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制度,一方面使一部分有潜质、有水平的科研人员能够安心地致力于一个长期的、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够厚积薄发,作出有重大意义和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每年选派或安排多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进行访问交流或开展科研合作,同时聘请或聘任一些国内外专家讲学或进行科研合作,以掌握、追踪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方向和动态,逐步提高和改善科技队伍的水平、结构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竞争力。学校现有北京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4个,拔尖创新人才5人;有专任教师760人,其中正高职称104人,副高职称39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15.8%。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5.完备的实验设施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学校下大力气建设了科研基地,科研工作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筹建期间,学校的北京市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和机电系统测控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科委、教委共同组织的合格验收;2006年底,经过两年的建设,依托我校的北京市知识管理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已被批准成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使我校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达到3个,为学校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学校还拥有3个部级行业重点实验室,校内还成立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3年来,在北京市教委专项资金支持下,学校投入4,000余万元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平台建设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学校为确保继续承担国防军工科研项目,积极进行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工作,在校党委和校保密委员会领导下,于2006年12月,以优异成绩获得北京市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的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资质,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国防科研、生产提供了保障。
  6.改革创新,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规范科研管理工作程序,努力创建良好的科研软环境。3年内,学校颁布实施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纵向项目科研管理办法》、《横向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校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等9个科研管理办法,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科研用房管理暂行办法》、《过渡阶段统一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2006年又适时修订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科研工作奖励实施办法》。结合校情,学校制定了适宜的科研管理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明确了科研管理体系和科研岗位责任,建立了分级科研管理体制,明确了科研岗位定位和职责,每年的科研任务落实到部门,再由系、部负责人落实到责任人;在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评奖、拔尖人才和科研骨干教师评选等方面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规范、透明操作,择优入选”及公示制。
  科研管理部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学校科研工作的需要;积极加强与上级科研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倾斜;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联系,拓展合作交流平台;扩大信息来源的渠道,收集各类有关信息,为科研人员申报和联系课题提供有效的信息渠道。
  
  三、科研工作初见成效
  
  2005年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和广大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下,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圆满地完成了各年度科研工作任务。
  合校以后,学校科研工作连年持续快速增长,科研成果、水平和数量显著提高,每年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持在5项~6项;2005年~2007年新增科研总经费1.26亿元。2007年,全校新增科研总经费达到5,041万元,比2004年同比增长200%,提前完成学校“十一五”规划的科研总量的目标;申报国家级科技奖励取得重大突破,“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标志着学校的科研成果水平达到国家先进水平。2007年,学校获得专利权3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3项,比2004年增长5.5倍;获省部级及以上和行业科技奖励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77篇,进入三大检索论文133篇,比2004年同比增长280%;出版科技类著作21部。
  学校的科研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作为一所新建的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大学,我们还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科研工作的软、硬环境,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总体科研实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能否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促进作用,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既是实现国家战略转型的基础,也是新时期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随着北京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北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提高党委的治校理教能力是在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关键。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作为高校党委书记,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要提高履职能力,就应该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意处理好以下8个关系:    一、 党委书记个人与党委集体的关系    这是一种特殊的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
近些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一些地方,腐败案件仍呈多发态势,甚至以往被认为最圣洁、最清廉的高校,也成了案件多发的新领域。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是缺乏治本之策。为使廉政建设达到治本的目的,首都师范大学党委除了进一步加大监督和惩处的力度之外,还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在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学校党委认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注重治本的思想,就
五十五度春秋,印证着北京教育学院的光荣历史rn北京教育学院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艰苦创业之际,复兴于改革开放、尊师重教的时代洪流之中,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两次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煤炭工业学校,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改制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由煤炭部划转北京市管理。多年来,学院党委将落实《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作为贯穿党委工作的重要线索,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确保学院健康发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解放
迄今为止,中央美术学院已有90年的办学历史。在近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兼容并蓄、广揽人才、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名家大师,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和有口皆碑的教学水平,担当起了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的领军者的角色。    一、在世界美术教育格局中寻找新的定位    以往中央美术学院的荣誉是建立在造型类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上的,但在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架上艺术”已然走向衰
进入新世纪,清华大学后勤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指引下,学校提出了构建满足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奋斗目标,探索了有特色的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之路。    一、明确了后勤工作的指导原则,为构建一流大学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后勤改革与发展要有利于提高高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与稳
2009年12月17日至18日,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年会召开。团市委中少部部长、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武权,团市委中少部副部长钱蓉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