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sCD40L、sP-sel及心肌重构的影响

来源 :疑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及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成功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20例,依据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TTT)分为早期再灌注组(TTT<6 h,观察组)52例及晚期再灌注组(TTT≥6 h,对照组)68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重构指标、血清sCD40L、sP-sel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3%vs.67.65%,χ2/P=12.626/0.000).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GSH、SOD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sCD40L、sP-sel、IL-6、CRP、TNF-α 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t/P=7.712/<0.001,3.323/0.001,7.646/<0.001,3.795/<0.001,22.371/<0.001,14.304/<0.001,10.341/<0.001,37.163/<0.001,16.718/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较晚期再灌注可更有效降低血清sCD40L、sP-sel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且符合条件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明显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157例患者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观察24小时,42例出现明显疼痛,发生率为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过大、创面累及角膜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抵钉座手工捆扎固定技术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采用腹腔镜抵钉座手工捆扎固定术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腹腔镜抵钉座荷包缝合固定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黄酮类化合物也称之为类黄酮或者生物类黄酮,是一类天然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植物中,依据其结构不同,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醇类、黄酮类、二氢黄酮、查尔酮类、花色素类、橙酮类等.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1~2] ,基于以上优点,从植物黄酮中寻找新的镇痛药物,是当前研究镇痛新药的热点.现对具有镇痛活性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镇痛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共138例,根据肾组织活检结果分组,其中无新月体组50例,节段性新月体组18例,大新月体组70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功能良好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各组不同组间年龄、24 h尿蛋白量、Scr、eGFR、新月体类型、合并内皮增生比例及系膜增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访肾脏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