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3月,收集有关医院感染调查和研究的相关文献,由2名独立的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采用Comprehensive Meta分析软件进行率的合并分析,将医院感染病原菌按照调查年份、医院等级、医院所在地区进行分层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医院院内感染不同病原菌分布率加权合并.结果 共纳入345篇文献.合并结果显示:(1)1987-2000年真菌检出率为18.6%(95%CI:13.7% ~ 24.9%)、葡萄球菌属为18.1%(95%CI:15.4% ~ 21.0%)、假单胞菌属为14.8%(95%CI:12.2%~ 17.9%)、克雷伯菌属为5.2%(95%CI:4.1%~6.6%);2001-2012年真菌检出率为17.6%(95%CI:16.4% ~ 18.8%)、葡萄球菌属为15.0%(95%CI:14.2%~15.8%)、假单胞菌属为13.9%(95%CI:13.1%~14.7%)、克雷伯菌属为10.4% (95%CI:9.9%~ 11.0%).(2)在二级及以下医院支原体检出率为3.2%(95%CI:0.3%~29.9%)、志贺菌属为4.7%(95%CI:3.4% ~ 6.3%)、产碱杆菌属为7.2% (95%CI:1.7% ~ 26.1%);三级医院支原体检出率为1.1%(95%CI:0.1%~15.4%)、志贺菌属为1.8% (95%CI:0.6% ~ 5.1%)、产碱杆菌属为4.3%(95%CI:2.3%~8.0%).(3)支原体检出率在长江流域经济区为14.3% (95%CI:2.0% ~ 58.1%)、西南经济区为0.3%(95%CI:0.1%~1.1%);棒状杆菌属检出率在长江流域经济区为0.4% (95%CI:0.1% ~ 1.4%)、东南经济区为9.5%(95%CI:2.4% ~ 31.1%);嗜血杆菌属检出率在北方经济区为0.5%(95%CI:0.2% ~ 0.9%)、东南经济区为9.2%(95%CI:7.3%~ 11.6%);沙门菌属检出率在长江流域经济区为6.3% (95%CI:4.6% ~ 8.6%)、东南经济区为0.4% (95% CI:0.1% ~3.0%).结论 中国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真菌、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近年来克雷伯菌属检出率明显增多并成为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在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率差异明显。

其他文献
脑卒中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死因[1].2004年WHO采用伤残损失调整寿命年(DALY)报告脑卒中是全球第六大疾病负担,而在西太平洋地区则是第一大疾病负担,并预测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第四位[1].2000年北京市一项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显示脑卒中患病率已从1992年的7.6%上升至2000年的11.7%[2].脑卒中患病率上升意味着脑卒中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即3S体系的发展,空间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而科研人员也更容易从网络上获得信息[1].据统计80%的流行病学资料具有空间属性[2],且有空间自相关性质,采用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并不符合其对数据独立性的要求,但空间回归模型不要求数据独立,可以利用数据的空间属性.在用于传染病分析时,可考虑疾病的聚集性和扩散性,并可说明各因素间的关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