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梦浒湾

来源 :岁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古老的线装书也许还束之在某个图书馆的高阁上,甚或被冠上了“珍本”“善本”等字样,而它的原产地估计鲜有人去过问。也许它就来自那不起眼的浒湾,抚河岸边金溪的浒湾。
  浒湾,在中国版图上可以忽略不计,原名金冠里,于南宋早期形成集市;浒湾,曾经用力在一块木板上雕刻了好几百年,还是没能让人刻骨铭心记住“浒湾”;浒湾,也是一个很容易读错的地名,不能读作妇孺皆知《水浒传》的“浒”,在这里,“浒”字可以大胆“读半边”。
  车子行驶在G316国道上,路边竖着一截粉墙黛瓦宣传墙,上书:浒湾,雕版小镇……拐进去,就是折叠在线装书里的明清版浒湾了。在一个大暑将至的炎热夏季,我走入浒湾去书屋里寻找久违的凉爽,去接受雕版印刷术的洗礼。我不能确定说是否看过一本完整的雕版印刷图书,从开始识字读书起,雕版就已经尘封多年了,课本都是铅字印刷的。偶尔看到几本农村的谱牒,想必那就是(活字)雕版印刷的。但多年来在我个人构建起的知识体系中,一定有浒湾版图书所播撒的养分。当年,外公外婆避战乱从庐陵一路北上至饶州以北油墩街,辗转抚州时途次浒湾,爱读书写字的外公喜得半套《四书集注》和一本《三字经》,靠染布谋生的外公闲暇时就戴副眼镜阅读,并讲些里面的典故给我听,也许就是在儿时的似懂非懂中种植下了读书的梦想,也许后来走上写作之路就有来自浒湾雕版图书潜移默化的影响。
  伴随着洋务运动兴起,浒湾,在近代石印、铅印技术面前变得束手无措,雕版印刷开始走向式微,少数业主坚守了几年十几年,至民国初,再也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弦易辙,更多的是远走他乡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如此一算,怎么也有百年了,浒湾的书铺街不再有书香袅袅,不再有埋首中国汉字雕刻的芸芸身影。百年来,浒湾仍伫立在抚河岸边,挺直成雕版的姿势,这里面一定饱含着人们对它的敬畏,岂不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敬畏。
  如今保存还算完好的有三条互相平行又相通的前书铺街、后书铺街、礼家巷,清一色的秦砖汉瓦,走进去,就很难拔腿走出来。面对坍墙残壁,废弃老屋,杂草疯长的深宅大院,青苔蔓延的门庭,我在脑海中一次次彩排当年是何等的繁忙,那绵恒、醇和的书墨香是何等的醉人,刘五云、彩云栈、京兆世家、藻丽嫏嬛、旧学山房、余大文堂、协盛厂、忠信堂、籍著中华、恒门、“颜色纸张”、大夫第、漱石山房……一长串铺栈、书店、作坊、牌楼的名号是何等的壮观,排列成强大的中国“四大发明”半壁江山,其中印刷术、造纸术,在浒湾就演绎了数百年辉煌。走进这个古色古香的浒湾镇,甘愿深陷在某个虚掩的老屋内,多么想贪婪地呼吸绕梁不绝的明朝空气,那空气中曾弥散着从这里走向全国的经史子集、话文小说、书法碑帖等线装书的气味,甘愿深陷在中华历史文明的浩繁卷帙里。
  在“刘五云”老字号门前,我端详了许久,挂在门前的一块小木板上记载:堂主刘五云生于明永乐二年(1404),世代以造纸为业,纸张优良,每张均盖有“劉五雲”印章……中午明晃晃的太阳下,我仍然踟蹰了很久,還是决定进去看一看,一个人怯生生迈过门槛,步履缓慢,小心绕过一些杂乱堆放的物什,停驻在庭院内屋檐下,高大的墙壁上爬满了藤蔓,没心没肺的蜘蛛布下了天罗地网,西边小院落里树木繁茂,我都没来得及察看是哪些树种,更没有去触摸是否还有明朝纸张的气息,却感觉高大墙壁内的一股窒息,也孤寂得有些瘆人,居然叶公好龙般地落荒而逃。
  礼家巷北端观音阁后、忠靖王庙正对的那个为了助推旅游兴建的“书铺街”石牌坊,远远望去,正反两面均布满了当代人的书法。
  观音阁拱门下,一位奔七十的老者在歇凉,我主动靠近问询,攀谈中得知他随父母来自东乡,还进一步得知在浒湾古镇上,已经没有雕版印刷界的后人了,他们早就撤离开了浒湾,所谓印书基地的现居民几乎都是从周边县、乡迁徙而来的,不少老房子是在土改时分给了贫苦老百姓的,大都住了人,一幅没有修饰的锅碗瓢盆敲打的烟火场景,相对来说保护难度更大。走在书铺街,却也欣喜地发现,一些房屋上悬挂了“金溪县国有不动产”标识牌,紫色的底板给风雨飘摇的老屋带来了一丝暖色。
  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心头,为什么当年选择在浒湾木刻印书?为什么到后来几近一个不留集体撤离而去?走在浒湾的巷弄里,沿着石板路上一条条深深浅浅的凹槽,那是岁月碾过的车辙,那是时光留存的记忆,耳畔回响着当年川流不息的车轮碾过的“咿咿呀呀”声,我在叩问,试图找到答案。
  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几条巷道通往抚河码头。浒湾,紧傍抚河北岸,直入鄱阳湖,通江达海,至今仍有三个码头、四个漕仓等。抚河日日夜夜流向远方,却再也看不到那满船飘着书香的帆影了,历史选择了浒湾,历史又遗弃了浒湾,终归于沉寂。
  早年阅读中,知晓福建连城四堡村是明清时期印书中心之一,与北京、汉口、浒湾齐名,并列为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在浒湾寻走,终于也知晓,其实,浒湾印书之前已有商贾在福建建阳贩书卖,到了明代中后期,建阳书业渐渐不景气,浒湾书业的兴起折射出建阳书业的衰败,建阳熊氏宗谱对此有所记载:入清后“书板数部俱出售浒湾”。
  当然,临川是才子之乡,自唐以降,似大雁横空排阵,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耀眼东南半壁江山,“金溪书”与“临川才子”相映相衬,霞光万丈。浒湾版图书被誉为“金溪书”有辖地的原因,我更愿意理解成那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修辞。“金溪书”自明中期横空出世,无声地给了“才子之乡”锦上添花的注脚,有力地印证了“才子之乡”读书之风蔚然。
  那么,为什么后来像在地球上蒸发了一样,雕版印刷商的后人居然没有留在当地?浒湾的雕版印刷基地似乎是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战争?科技进步的冲击?另有隐情?留下一个千古之谜。而今,住在里面的人几乎与雕版印刷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细心耐心地问了多个当地人,他们都言之凿凿地声称,自己是随祖辈、父母搬迁至此的,上辈人都说那些印书老板早就远走高飞,转行做其他生意了,所谓书二代三代……也早就离开了浒湾。何处是故乡?浒湾,对雕版印刷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符号、一声轻叹。而曾经所谓“男女皆善于刻字印书”,也已成为远去的一道风景线。   浒湾,被人遗忘的“雕版印刷之乡”。说白了,浒湾就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大型出版印刷集团,鼎盛时期印书、卖书等从业人员高达三千多人,据说北京琉璃厂就因金溪书而名扬天下。我想,当时他们一定分工明晰,一部分人专门选上好木料制版(以梨、樟、荷木为主),一部分人从事刻版,一部分人造纸或外出采購纸张、墨料,一部分人刷印、套色、校对、装订,实际上,也许分工合作比我的想象还要复杂很多。
  遥想当年,浒湾的书版一定是堆积如山,估计许多印书人家要专辟一屋几屋来分类放置,笨重的贮存墨的石缸以及刷子、毛笔等工具比比皆是。是浒湾,以他们的“汗牛充栋”成就了“一卷在手”。而今,浒湾古老的书版怕是已散佚无存,我试图找了找,当地人说,当年烧毁了很多,好不容易逃过厄运的也在八十年代兴起的古玩大潮中被一些“水暖先知”的商家廉价收入囊中,当地建“雕版印刷博物馆”时不得不花钱从古玩贩子手中收购些许作为镇馆之宝(也有从民间收集上来的)。那些丢弃在老屋里的一组一组书版、一捆一捆木刻,在百年流淌的岁月河床上,还有多少能幸存下来呢?套用一句俗话“崽卖爷田不心疼”,后来入住的人面对成批的雕版、不会说话的雕版,或烧或丢弃或挪作他用,压根也不知道谁在哭泣,谁的心在流泪。那吃了多年油墨的雕版,燃烧起来火苗特旺,想必那饭香里也氤氲着文字的芳香,可是,在那个解决温饱的年代,能烧醒多少明白人呢?
  我坚信,一定还有见证了昔日书铺街流光溢彩的雕版藏在某个阁楼深处、某处墙缝隙间,或者被有心人悉心呵护着,等待真正懂它的人出现;我坚信,在浒湾在金溪,一定还有某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见证过书铺街在最后的时光里“夕阳无限好”;我还坚信,只要书铺街不夷为平地,作为中国印刷术的“活化石”,作为浒湾雕版印书的历史见证,它的存在价值将远远超过其本身。再借汤翁一梦,丝丝扣扣嵌入浒湾雕版,梦里雕版刷“金”书,继续从这里起航,棹歌远去,去与世界书商对话,去告诉他们一个崛起在中世纪的“浒湾梦”。
  站在“旧学山房”改建成的浒湾雕版印刷博物馆门楼前良久,我终是没有进去,肤浅地体验刻书印刷、装订线装书等流程,只会留下更多的伤感,我甚至想,可否恢复“雕版印刷”这一非物质文化记忆,再现浒湾版图书辉煌,有选择性地印刷一些古籍善本,或当代名家名作?作为藏品,应当是有市场前景的。
  沿着书铺街,漫无目的地走一走,心已足矣,踩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一如踩着线装书里的平平仄仄,去倾听历史的回音,去捕捉那老房子里飘出的一抹淡淡的书香墨香。不经意抬头仰望,总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这片清寂的古老建筑群上,泛着温暖的光泽。
其他文献
村庄更远的地方,是一棵棵树,稳稳妥妥地托着头顶的蓝天和白云。我绕着村庄跑一圈,村庄大大小小的树也绕着我跑一圈。蓝天像一顶高耸巨大的蒙古包,搭在村庄周围的树梢上。树梢上盛开着一块块洁白的云,一切事物都像是在云里或者树梢上移动、奔跑。  村庄里,与牛呀马呀狗呀羊呀相比,长得最快的就要属树了。它从一棵幼苗到一棵大树,总是急着向上生长,树长得比我快多了。树不会跟村庄人争路,也不会跟牛、羊、马、狗争路,树一
期刊
针对糙条的研究,前人已阐明糙条在弯段泄槽内水力特性及消能导流机理,但糙条对弯道水流冲击波的影响分析及糙条布置参数等内容尚未开展。鉴于此,论文进行相关试验,分析糙条对冲击波的特性影响并提出具有普适性的糙条布置参数。
  首先,通过设计圆心角60°,中轴线半径75cm的溢洪道模型,对比有无糙条情况下的溢洪道弯段泄槽内冲击波水流能量及水面结构,分析糙条对弯道水流冲击波的特性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溢洪道内部水体流场,了解糙条对冲击波的干扰原理;其次,将冲击波特性分为能量与水面结构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模
装配式建筑顺应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期装配式类型的确定和预制构件类型的选择都会对后期的设计环节、制作环节以及施工安装环节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客观、科学、合理的选择预制构件的组合方案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目标的角度,对不同预制构件组合方案进行评价,以寻求综合考虑下的最优方案。分析总结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并提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阶段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建立了预制构件组合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并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对实际工程
新疆各地兴建了多座百米级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现成为竞争性强的优势坝型。施工规范提出“心墙沥青混凝土在连续碾压过程中,结合面温度不宜低于70℃,且不高于90℃”。但受到新疆高温高寒气候条件的影响,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温度难以控制,导致心墙沥青混凝土结合区会出现施工质量上的缺陷。并且现今沥青混凝土的渗透性研究大多处于低水头,不能很好的反映沥青混凝土心墙在高渗透压力下的压密效应。因此,采取室内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沥青混凝土高温碾压侧胀及低温结合区的渗透性。现场进行了心墙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温度分别为80℃
积雪属于流域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积雪消融产生的融雪水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在积雪消融过程中,浅层土壤水热状况与融雪水下渗具有互馈作用,是影响融雪产流模拟的重要参数,但目前针对不同遮蔽条件下分层积雪物理特性及土壤水热互作效应机理缺少系统性的观测分析,致使难以在融雪径流模型中区分不同下垫面条件对积融雪水文效应的影响。基于此,通过对新疆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流域下游试验区2017年11月~2018年3月有无遮蔽条件下(林冠下、开阔地)积融雪过程中积雪与冻土要素进行观测与分析,尝试揭
排沙漏斗是目前处理泥沙较为成熟高效的二级泥沙处理设施之一。悬板作为排沙漏斗运行时的重要部件,其设计和在运行中的力学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排沙漏斗的实际运行效果。目前对排沙漏斗的研究均是将悬板视为刚体,只是对排沙漏斗的单物理场即流场特性进行研究,并没有将流场和结构耦合分析。为进一步探明造成悬板破坏的力学成因,本文采用流固耦合算法对排沙漏斗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通过运用流固耦合算法对排沙漏斗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典型工况下排沙漏斗内部流场分布及悬板所受等效应力及变形数据
一  二十年前,父亲带领我们举家返回故乡。与往时返乡探亲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一家从此要在“故乡”的土地常住下来。  事实上,在我童年成长的记忆里,返乡探亲的机会很少,所了解的自然不多。父亲幼年丧父,少小便离家外出讨生活,到黔桂交界的一座矿山挖煤三十余年。待到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的年岁,却赶上矿山破产倒闭,加之父亲生性本分,怀揣“落叶归根”的世俗观念,决定拖家带口返乡当农民。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
期刊
过滤器是处理微灌水源中泥沙的关键设备,能保证微灌系统的正常运行。但绝大多数过滤器的运行方式属于泵后强压过滤冲洗,存在能耗高,投资大,不易清洗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泵前微压过滤冲洗的一种新型过滤措施—微压过滤冲洗池。本文以水头损失为水力性能考核指标,泥沙去除率、滤网截沙质量及过滤时间为过滤性能考核指标,开展了微压过滤冲洗池的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数据处理系统(DPS)和投影寻踪回归(PPR)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试验数据。探讨了2种不同滤网下微压过滤冲洗池的过滤性能,并运用量纲分析建立了微压过滤冲洗池的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姜太公鱼芹  广饶为姜太公封地,因大王镇西营一带盛产毛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齐毛笔与浙江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称为中国四大名笔。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在滨州广播电视报工作,报社总编的老家在广饶,有一天,他请我们几个人去老家帮助搬家。他父亲家在气象局,从老房子搬新家,有两千多米的距离,用小型厢式货车,来来往往几趟,体力透支。中午时分,安排在附近饭店吃饭。席间上了姜太公鱼芹,
期刊
2018年过去了,回眸一年中《岁月》的散文生态,可谓是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关注当下依然是2018年《岁月》散文主旋律,历史文化散文的写作也有新的写法,呈出了不同的散文特质,令人欣慰的还有几位作者通过物象介入,写出了个人的成长史,下面分节进行综评。  关注当下,面对现实  很多散文写作者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同样用汉字来写字,为什么自己的文字缺乏力度和力量?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力量”是结果,而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