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68-01
甘肃省作为最后一批进行课改的省份,有许多可借鉴的东西,但作为一线教师来说,虽然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等等。为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问题教学法;对比分类教学法;史论结合教学法;分段单元教学法;启发自学教学法;发散思维教学法;动手实践教学法;系统优化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概念教学时,经常采用问题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学生自觉揭示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也是主体(学生)和客体(知识)运用、变化、对立统一的过程,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师必须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电动势的概念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课前预习,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寻找电动势的概念,针对教材人教版选修3-1P432.2-1图,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假设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为正电荷:
问题一:电源外部、内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在外部,正电荷从正极到负极;在內部电源两端为了保持电势差,不断地把堆积在负极的正电荷移到正极。
问题二:为什么在电源内部正电荷由负极移动到正极?
正电荷在电源内部受到的电场力由正极指向负极,正电荷由负极移到正极,电场力做负功,显然,电源内部还有其他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
问题三: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做什么功?做功过程中的能量如何转化?
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四: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问题五: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是否相同?
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使电荷的电势能的增加量不同。就如同不同的抽水机;抽水的能力不同;使水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不同。
问题六:如何反映不同电源非静电力将1C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所做的功?
由电动势来反映,即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即E=w/q。
总结电动势概念: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那么W与q的比值w/q,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如学习动生电动势时,先假设在变化的磁场中有一与磁场垂直的闭合线圈,如右图示,且线圈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正电荷。
问题一:当磁场向上而增加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
顺时针
问题二: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线圈中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如何?
顺时针
问题三:正电荷为什么顺时针方向移动?
肯定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只能是电场力。
结论:变化的磁场周围存在电场,此为感生电场。
显然,在概念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步步引导,最终得到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甘肃省作为最后一批进行课改的省份,有许多可借鉴的东西,但作为一线教师来说,虽然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等等。为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问题教学法;对比分类教学法;史论结合教学法;分段单元教学法;启发自学教学法;发散思维教学法;动手实践教学法;系统优化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概念教学时,经常采用问题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学生自觉揭示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也是主体(学生)和客体(知识)运用、变化、对立统一的过程,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师必须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电动势的概念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课前预习,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寻找电动势的概念,针对教材人教版选修3-1P432.2-1图,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假设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为正电荷:
问题一:电源外部、内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在外部,正电荷从正极到负极;在內部电源两端为了保持电势差,不断地把堆积在负极的正电荷移到正极。
问题二:为什么在电源内部正电荷由负极移动到正极?
正电荷在电源内部受到的电场力由正极指向负极,正电荷由负极移到正极,电场力做负功,显然,电源内部还有其他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
问题三: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做什么功?做功过程中的能量如何转化?
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四: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问题五: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是否相同?
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使电荷的电势能的增加量不同。就如同不同的抽水机;抽水的能力不同;使水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不同。
问题六:如何反映不同电源非静电力将1C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所做的功?
由电动势来反映,即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即E=w/q。
总结电动势概念: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那么W与q的比值w/q,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如学习动生电动势时,先假设在变化的磁场中有一与磁场垂直的闭合线圈,如右图示,且线圈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正电荷。
问题一:当磁场向上而增加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
顺时针
问题二: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线圈中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如何?
顺时针
问题三:正电荷为什么顺时针方向移动?
肯定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只能是电场力。
结论:变化的磁场周围存在电场,此为感生电场。
显然,在概念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步步引导,最终得到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