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后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作习惯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更让老师头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写好作文呢?这是至关重要的。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许多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感觉写作文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对作文就失去兴趣,当然也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我在教学上着重于点燃学生的奇心火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写出自己心理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创设情境时,老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设计作文的题目。如班级、学校、当地社会上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热点话题等等,最理想的是能够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事件做出迅速反应。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诚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二、体验生活,获取材料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要他们有东西可写,就得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凭自己的头脑思维;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我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就是四句话:“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情”。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来就会有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可以指导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历,引发联想,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关照现实生活进行创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地去接触生活,体悟现实人生,引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通过感悟、体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写观察过的事物,体验过的生活,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这是使作文言之有物的前提。在指导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材料,如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又如,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有一回,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问,怎么写呀?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帮爸妈劳动过呢?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辛苦呢?”那些学生点了点头,经过我一番话,一位学生就写了《爸爸妈妈真辛苦》。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生动。
三、以读带写,提高水平
所谓“以读带写”,就是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语言的积累涉及作文的取材,语言技巧的借鉴涉及作文的写法。因此,在指导作文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除了指导学生阅读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中学语文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结构简单,又通俗易懂的短文,有利于学生模仿,且还能从中搜集到许多的材料,如观点、例子、名言警句等等。单独阅读教材的文章还不够,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从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积累的例子作为材料为我所用。如此,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写作的材料,还充实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认识水平。
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周记的形式辅助课内的作文教学。学生在写周记的同时,一方面锻炼了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开阔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在学期开学初我先做好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命题周记,每两周写一篇。这些命题的周记题目比较小,范围很具体,要求也比较宽松。让他们写起来不感到困难,有不少同学写得挺深刻的。除了让学生周记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周抄写三段认为自己读起来很精彩的文字,这样做,一方面促进学生去大量的阅读,另一方面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材料。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以及各种方式的练笔,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也激发起来了,大大带动了作文的教学。
四、自我修改,培养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让学生互相修改作文,教师在一边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见效很大。具体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开始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改作文并不难,减轻心理负担;二看卷面是否清洁,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看出来的;三是看错别字有几个,将错字在原处打上示记,并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无形中增长了大家辩别字的能力;四是有无毛病的句子,在下面划一横线并写出错在何处;五看标点有无明显的错误,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划出来并订正;六看中心是否明确、集中;七看文章的选材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八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新,过渡是否自然;九看语言是否精炼。这样批改作文的好处是:经过多次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也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以上是我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作文教学观念也将出现重大转变,作文教学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不断更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许多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感觉写作文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对作文就失去兴趣,当然也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我在教学上着重于点燃学生的奇心火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写出自己心理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创设情境时,老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设计作文的题目。如班级、学校、当地社会上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热点话题等等,最理想的是能够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事件做出迅速反应。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诚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二、体验生活,获取材料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要他们有东西可写,就得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凭自己的头脑思维;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我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就是四句话:“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情”。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来就会有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可以指导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历,引发联想,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关照现实生活进行创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地去接触生活,体悟现实人生,引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通过感悟、体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写观察过的事物,体验过的生活,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这是使作文言之有物的前提。在指导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材料,如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又如,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有一回,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问,怎么写呀?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帮爸妈劳动过呢?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辛苦呢?”那些学生点了点头,经过我一番话,一位学生就写了《爸爸妈妈真辛苦》。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生动。
三、以读带写,提高水平
所谓“以读带写”,就是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语言的积累涉及作文的取材,语言技巧的借鉴涉及作文的写法。因此,在指导作文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除了指导学生阅读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中学语文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结构简单,又通俗易懂的短文,有利于学生模仿,且还能从中搜集到许多的材料,如观点、例子、名言警句等等。单独阅读教材的文章还不够,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从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积累的例子作为材料为我所用。如此,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写作的材料,还充实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认识水平。
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周记的形式辅助课内的作文教学。学生在写周记的同时,一方面锻炼了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开阔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在学期开学初我先做好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命题周记,每两周写一篇。这些命题的周记题目比较小,范围很具体,要求也比较宽松。让他们写起来不感到困难,有不少同学写得挺深刻的。除了让学生周记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周抄写三段认为自己读起来很精彩的文字,这样做,一方面促进学生去大量的阅读,另一方面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材料。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以及各种方式的练笔,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也激发起来了,大大带动了作文的教学。
四、自我修改,培养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让学生互相修改作文,教师在一边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见效很大。具体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开始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改作文并不难,减轻心理负担;二看卷面是否清洁,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看出来的;三是看错别字有几个,将错字在原处打上示记,并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无形中增长了大家辩别字的能力;四是有无毛病的句子,在下面划一横线并写出错在何处;五看标点有无明显的错误,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划出来并订正;六看中心是否明确、集中;七看文章的选材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八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新,过渡是否自然;九看语言是否精炼。这样批改作文的好处是:经过多次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也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以上是我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作文教学观念也将出现重大转变,作文教学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