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丰、白玉新老品系的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

来源 :蚕桑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章佩祯研究员育成的一对夏秋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蚕品种的审定,并开始在生产上繁育、推广,1996年桐乡引进试繁,当时白玉(AB)×秋丰(AB)一代杂交种深受蚕农欢迎。但在繁育和推广初期遇到的问题是:蚕种场,原蚕难养,繁育系数低,克蚁制种量仅4~9张;中系秋丰化性不稳定,生种和再出卵多,日系白玉大肚蛾多,残存卵多;蚕农喜欢养白玉×秋丰,因为秋丰×白玉是限性斑纹,易发蚕病,因而蚕农争养反交(农民称之为白蚕),而不
其他文献
桐乡市凤鸣街道苗农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桑苗历史悠久,1860~1870年间,凤鸣苗农应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创造出“袋接法”技术,培育嫁接桑苗。时至今日,他们以其育苗方法先进,品种优良,成
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方法由四川绵阳丝绸公司叶永林于1992年首先提出。四川、江苏等省因农村蚕茧生产微粒子病流行而陆续开展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作为母蛾微粒子病检
引进桑树新品种丰田2号,经过5年时间的培育与试验表明,丰田2号产叶量比对照荷叶白高31.08%,抗病虫性较强,生长势旺,农艺形状优良。
研究了柴油在加入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前后的低温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柴油的浊点与冷滤点之间的温度区间是柴油表观粘度的突跃范围,是解决柴油低温流动性的重点;自制的WW-1型柴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俗节庆,是摄影人最为关注的拍摄题材。拍摄民俗节庆的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异乡喜庆的快乐气氛,还可以拍摄到精彩的作品,而其中千山万水旅途跋涉和拍摄中的
采用异重流化床燃烧技术,在一内径为Φ60mm的小型热态 流化床上进行了污泥的凝聚结团特性及燃烧特性试验,得到了污泥在异重流化床炉内的水分蒸发及挥发分析出过程。对不同污泥燃烧
采用最新开发的粘结剂专利技术,制备了新型的LEO催化裂化助剂,并在小型固定床和中型提升管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助剂加入量为2%~3%时,满足了轻质油损失较少和提高辛烷值的
"诗画关系"当属明代"文学与图像关系"理论的考察重点。就明代"诗画关系"而言,诗歌对绘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命题"与文人性。在"诗画一律"的传统中,诗歌与绘画的互文当属
研究了在400℃~550℃范围内粉尘对氧化铁高温脱硫剂的硫容和脱硫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粉尘对脱硫剂的硫容和脱硫反应速度的影响增大.并利用收缩核模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