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次氯酸钠法从氰化渣中回收金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氯化钠为溶剂,加入适量次氯酸钠,考察了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时间对氰化渣中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优试验条件下,金浸出率可以达到41%以上: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3h、液固比4。
其他文献
采用复合铵盐作浸出剂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考察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流速、pH等因素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HtCl、NHtNO2、(NH。)2SO4质量比为4:5:6
以微生物柱浸试验的卸柱矿渣为原料,使用100、150、200g/L的酸液进行拌酸熟化,熟化装柱后实行5%~10%日喷淋量20h的喷淋制度。结果表明,喷淋38天后,铀累计浸出率分别为22.2%、28.1%、33.8%,渣
采用“酸浸(或二段浸出)-净化-萃取-电积”工艺从某中低品位氧化锌矿中回收锌。结果表明,锌浸出率可以达到92%以上,电积锌可以达到国标GB/T470—2008中1#的标准。
采用氧化焙烧—酸浸法从铜浮渣中提取铜,重点考察了液固比、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和浸出温度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工艺条件下,铜浸出率可以达到99.35%:750℃氧
以某铀矿堆浸生产线的矿石为原料,考察微生物柱浸翻柱方式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13天试验,两柱液计累计铀浸出率分别为80.62%和76.49%,渣计铀浸出率分别为88.67%和85.24%,耗酸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盐酸浸出赤泥中镧元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镧浸出率可达96.67%:温度109℃(即沸点)、时间180min、盐酸浓度8mol/L、液固比8。
研究了刚果(金)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结果表明,在矿样粒度为-0.074mm占90%、终点pH为1.5、SO2用量为理论量的1.5倍(4kg/t)、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120min、液固比4∶1的条件
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Y2O3稳定ZrO2(YSZ)电解质薄膜,并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的NiO-YSZ氢电极预烧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iO-YSZ氢电极适宜的预烧温度为1000℃,YSZ电解质薄膜
贵州某难浸金矿原矿直接浸出率约15%,通常需在650℃以上进行焙烧预处理。为提高该金矿的浸出率,在加入氧化钙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试验,考察焙烧温度、氧化钙用量、焙烧时
考察了煅后焦中微量元素镍对炭阳极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炭阳极的二氧化碳反应性、空气反应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适量的镍元素可以改善炭阳极在CO2中的残极率、粉化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