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军肝胆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25-27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协办的"第六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军肝胆外科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0余篇,参会代表500余人。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11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29例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转开腹行胰肠吻合术外,其余28例均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39±149)min,机器人手术时问为(285±117)min.无手术输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问为(3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反酸、疼痛4个月,发现剑突下包块1个月余于2010年1月12日入院.2009年9月患者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疼痛、反酸、嗳气,偶有恶心,无呕吐.2009年12月患者发现剑突下有1个包块,呈逐渐增大趋势.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巨大溃疡,病理检查提示胃低分化腺癌。
期刊
胆总管下段损伤发生率较低,症状隐匿,多在术中发现[1].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发现较晚或(和)合并感染,预后差,病死率较高.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的经胃胆管引流治疗7例胆总管下段损伤患者,效果满意。
期刊
1997年5月至2008年6月,笔者所在治疗小组共施行LC 2200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胃肠道间质瘤的细胞分化不典型,与肿瘤良、恶性和肿瘤风险程度的不一致,致使胃肠道问质瘤存在着灰色病变区域,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7年5月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20例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旨在比较肿瘤良、恶性及肿瘤风险性的两种分级标准。
期刊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的16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紧邻脐孔右侧缘行约1.5 cm的切口,入腹后置入连接好2个5 mm Trocar和1个10 mm Trocar所形成的三通道防漏气操作装置,制造气腹,以10 mm Trocar进入腹腔镜镜头,自2个5 mm Trocar
尽管食管癌手术技术及术后治疗有了较大进步,但食管癌术后并发的吻合口瘘仍困扰着胸外科医生.2000年2月至2009年4月我科采用国产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367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多原发结直肠癌和580例单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中同时性多原发癌(SC)16例,异时性多原发癌(MC)14例.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MC首发癌发病年龄早于SC和单发结直肠癌,
患者男,54岁.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2008年12月22日收入院.1988年患者因胃溃疡穿孔曾行胃大部切除术.入院检查均未见异常,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20 h患者出现恶心、呕叶,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状,呕吐后即感胸背部撕裂样剧痛,伴气促、心悸.ECG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给予药物复律,效果不佳。
期刊
目的 分析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和EST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4月太钢总医院收治的317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9例行EPBD治疗,198例行EST治疗.各选取62例进行对照研究,分别设为EPBD组和EST组.EPBD组的患者在经ERCP检查确诊后,沿导丝置入柱状球囊,使其中部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完成扩张后,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