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稀土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研究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冶金考古中的潜在应用. 实验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试了湖北铜绿山、宁夏照壁山、山西中条山和内蒙古林西大井古代矿冶遗址的铜矿石, 炼渣和铜锭的稀土元素含量, 通过对其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模式的对比研究, 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结果发现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主要富集在炼渣中, 金属铜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很低. 因此, 要想根据青铜器中的稀土元素特征示踪铜料来源, 是很难实现的. 通过对比各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
其他文献
采用工艺参数范围较宽的部分过快淬加晶化退火工艺, 制备了快淬(Nd0.8Pr0.2)x(FeCoZr)94-xB6(x=12.0, 10.5, 10.0, 9.0)粘结磁体, 研究了稀土含量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 部
以8-羟基喹啉(8HOQ)、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配体合成了稀土固体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TTA)(8HOQ)2·H2O.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配体TTA和8
提出了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吸附剂, 用于稀土元素形态分析的新方法. 以ICP-AES为检测手段, 详细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静态条件下对铕及其各种络合物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