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要针对闵行区公园内病虫种类进行调查,摸清病虫种类、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并分析确定主要防控病虫种类后,根据公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求,充分利用低毒、无残留药剂杀死害虫成虫,并通过栽培、物理等人工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破坏越冬场所,消除害虫卵、蛹,以及保护利用天敌捕食害虫,从而达到无公害控制病虫危害,最后总结出公园主要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指导公园病虫害的防治。
关键词 病虫害;无公害防治;闵行区公园;上海
中图分类号 S432;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41-03
目前,闵行区公园病虫害的防治手段较单一,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农药基本上是一些农林常规药剂,没有针对公园特点专门筛选环保型的农药;防治理念基本上是见虫即杀,没有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的关系,与建立生态型园林和绿色植保有较大差距。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综合防治的概念逐渐引入到园林植保工作当中,既要求控制病虫害,又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不对一些有益生物产生影响[1]。为此,该课题对闵行区公园的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主要防控病虫,研究无公害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筛选出低毒、无残留药剂,确定合适的用药时间和方法,通过各种措施的对比研究,确定简单高效的调控措施,提出无公害防治方法。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病虫调查
调查全区20座公园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公园总面积140万m2,植物品种多,分布在13个镇、街道的中心城区;在每个公园,设定专职技术人员,定期观察记录,主要观察寄主植物、病虫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等。
1.2 示范试验
(1)航华公园日本壶蚧及煤污病防治示范区。航华公园日本壶蚧发生较严重,导致树木煤污病的大量发生,主要危害广玉兰、香樟。
(2)梅陇休闲苑红叶李丽绿刺蛾防治示范区。丽绿刺蛾在公园内的基数大,导致其在红叶李上大量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3)黎安公园外环林带煤污病防治示范区。外环林带原先作为外环林地,养护粗放,树木高大稠密,防治蚜虫等较困难,引发下层木及地被大量发生煤污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园病虫害种类和主要防控病虫
(1)公园主要病虫害种类。确定害虫32种,病害14种,其中刺吸害虫18种,食叶害虫9种,蛀干害虫2种,地下害虫2种。
(2)主要防控病虫的标准和种类。主要依据病虫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影响公园景观效果及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来确定主要防控病虫。在调查的病虫种类基础上,确定主要防控病虫:①刺吸式口器害虫:日本壶蚧、桃蚜、棉蚜。②食叶害虫:樟巢螟 、绿刺蛾。③蛀干害虫:星天牛。④病害:煤污病。
2.2 关键调控措施
如果通过某一措施将病虫害发生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对植物产生危害,不影响景观,此措施为关键调控措施,主要有低毒、无公害药剂调控和人工调控(包括各种农业措施)、天敌调控[2]。
(1)无公害药剂调控。一是通过使用低毒、无残留药剂调控,减少病虫的发生,增加鸟类和其他天敌的数量,鸟类如麻雀、喜鹊,其他害虫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等都有所增加,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二是通过药剂刷干,有效杀死部分成虫和卵。
(2)人工调控。一是剪除病虫枝。冬季结合修剪,剪除带病虫枝,压低越冬害虫数量,提高防治效果。二是刮除虫体卵块。减少害虫的基数,特别是对蚧虫等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三是挖蛹除茧。对一些化蛹结茧越冬害虫,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减少成虫羽化率,控制种群密度,如防治刺蛾、螟蛾等。四是冲水防治。利用浇水的同时,用水冲洗灌木上的蚜虫,可以大量减少蚜虫的危害;另外,也可有效冲洗叶片上的煤污。
(3)诱虫灯技术。诱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应用证明,主要诱杀的有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害虫。
(4)利用天敌。在梅陇休闲苑等公园调查发现:在海桐球上有食蚜蝇捕食蚜虫,作用明显,只要不是蚜虫暴发,不需喷药,用水冲洗蚜虫基本上都可得到控制。目前,公园内鸟类明显增多,特别是蜜源植物种植较多的公园,调查中经常发现有喜鹊、麻雀取食斜纹夜蛾和天牛幼虫,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可作为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辅助手段[4-5]。
2.3 主要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1)日本壶蚧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是修剪病虫枝。每年2—3月结合冬季修剪,组织人力对广玉兰、香樟进行修剪,剪除带虫枝,最大限度地减少越冬害虫成虫数量,经过对修剪掉的病虫枝上越冬害虫数量的测算发现,通过修剪的方式,可以减少20%的害虫数量,减轻了来年化学防治的压力。
二是刮除越冬虫体及枝干上累积的残体。航华公园广玉兰、香樟枝干上的虫体累积严重,而且覆盖了蜡汁层,另外还有死去的蚧虫壳体残留在枝干上,严重影响化学防治效果,而且日本壶蚧以受精成虫越冬,11月后开始受精,将其刮除后,大大减少害虫发生数量,效果非常明显。据统计,通过刮除,较粗枝干上的越冬成虫基本上可以清除,对于整棵树来说可以减少50%以上的越冬害虫数量;同时,刮除残体,也增加了化学防治的效果,2011年5月15日化学防治后,孵化的若虫基本被杀死;一般刮除虫体时间在冬季到3月产卵前,刮除1个虫体,相当于消灭成千上万个若虫。
三是冲洗叶片。对广玉兰、香樟及下层木叶片上的煤污进行冲洗,同时对于煤污层较厚的叶片直接剪除,可以减少病菌的生长载体,有效减少煤污病菌的滋生,减轻了煤污病的危害程度,使得叶片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保证树木正常生长,同时提升景观效果。
四是刷干杀虫除卵。对于无法用人工刮除虫体的枝干,利用其固定危害的特性,可采用药剂刷干的方式杀死部分虫卵,主要可用渗透性强药剂,如花宝或氧化乐果,3—4月产卵后实施。 五是滴注杀虫。对于高大乔木,如果单纯采用喷雾法杀虫,效果不是最好,一般都有遗漏。航华公园根据推荐,对于特别高大的乔木,采用滴注法,即模拟给人打吊针的原理,将药液直接注入树干,随着树液的流动药液输至干、茎、叶,而日本壶蚧是刺吸危害,从而正好将其杀死。滴注法防治害虫最大的好处是不受天气的影响,不污染环境,快速高效,省工省力。通过最后的对比观察,滴注法防治的效果与单纯3次喷雾法防治效果基本一致。
六是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日本壶蚧以若虫刺吸危害,在日本壶蚧若虫发生期喷施低毒、无残留药剂效果最好,药剂种类以花宝、10%吡虫啉和速扑杀乳剂为主,花宝为植物性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渗透作用,速扑杀具有强大的渗透作用,吡虫啉具有良好的内吸作用,通过对比试验,吡虫啉防治对用药时间要求最严,速扑杀、花宝可杀死部分成虫。防治当年发生的若虫具体用药时间:5月10日进行第1次药水防治,以此类推,间隔7 d,连续2次用药,以上3种药剂可交替使用。冬季可用花宝、吡虫啉进行冬防。
(2)桃蚜、棉蚜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桃蚜、棉蚜对公园花灌木危害一直相当严重,每年3月下旬即有少量蚜虫危害,4—5月为发生盛期,尤其是遇到雨水少、气候干燥的年份,常造成新叶卷叶、皱缩,由于蚜虫在危害过程中分泌大量蜜露,易引发煤污病的发生,1年发生多代,11月中旬后产卵越冬。
一是冲水防治。在蚜虫刚发生的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可以在浇水的同时利用水冲洗植物叶片,可有效地将蚜虫冲洗掉。
二是无公害药剂防治。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该虫的发生盛期,可喷洒10%吡虫啉2 000倍液,或1.2%烟参碱2 000~3 000倍液,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三是利用保护天敌防治。在观察蚜虫时如发现有天敌,如食蚜蝇等,避免使用农药,或尽量选用植物源农药,坚持少用农药可培育天敌种群,从而实现以虫治虫,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3)红叶李绿刺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挖蛹除茧。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丽绿刺蛾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期,在此期间可组织人力对在枝干上结的茧进行刮除销毁,减少越冬基数,其他除茧时期在7月底至8月底或9月底至10月底(3代)。
二是摘除卵块。5月底至6月初及9月初,成虫产卵于叶片,可对卵量较多的叶片进行摘除销毁。
三是诱杀成虫。在5月和9月可开启诱虫灯诱杀成虫,可大量减少害虫基数。
四是使用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刺蛾幼虫。丽绿刺蛾主要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在幼虫期喷施低毒、无残留药剂直接杀死幼虫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无公害药剂种类包括灭幼脲3号、1.2%烟参碱、0.36%百草一号水剂,具体防治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掌握好幼龄期防治效果会更好。
(4)樟巢螟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挖茧防治。樟巢螟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在浅土层越冬,在冬季11月后可对香樟林地进行冬翻,破坏越冬环境,冻死越冬幼虫。
二是诱杀成虫。5月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可利用诱杀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减少下一代发生基数,第2次成虫诱杀时间在7月下旬后。
三是摘除巢穴。樟巢螟危害特征就是巢穴的形成,既影响景观,又为害虫提供活动场所,及时摘除并销毁巢穴可减少下一代害虫数量。巢穴形成时间:第1次是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次是8月中旬后。特别要及时处理第2次形成的巢穴,避免老熟幼虫落到地面后越冬。
四是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樟巢螟幼虫。樟巢螟主要以幼虫卷叶危害,形成巢穴后药剂难以到达虫体,因此在低龄幼虫期即6月喷施药剂杀死幼虫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第2次喷药在8月初,低毒、无残留药剂主要有灭幼脲3号、除虫脲、抑太保和0.36%百草一号等。
(5)天牛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在闵行区公园,主要以星天牛为害枫树、槭树、悬铃木、红叶李等,以其幼虫钻蛀进行危害。
一是捕捉成虫。星天牛成虫飞翔能力差,不活跃,易捕捉,可在成虫羽化期捕捉刚羽化的成虫或正在产卵的成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可在5月后成虫羽化到7月成虫产卵期进行。
二是钩杀幼虫。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离洞口近,可用铁丝钩进行钩杀,可根据洞口排泄物的新鲜来判断进行钩杀的时间。
三是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在5月后成虫羽化高峰期,可以用专用药剂来防治成虫,此类药剂有绿色威雷水剂。将药剂喷洒于成虫经常出没的枝干,成虫接触药剂后死亡;幼虫期可对虫道灌注氧化乐果药液,杀死幼虫,较安全环保。
(6)煤污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煤污病的发生主要由蚜虫、蚧虫为害植物,分泌蜡质,落在叶片上导致煤污真菌滋生,使叶片发黑,影响光合作用。要想有效治理煤污病,首先要防治虫害。蚜虫的发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蚧虫一般在4—6月孵化,所以通常在这个时段防治蚜虫和蚧虫控制煤污病的发生。
一是药剂防治。无公害药剂有吡虫啉1 500倍液、烟参碱2 000倍液或花保1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3次。防治蚧虫要在孵化盛期效果更好。
二是对于高大乔木由于射程不够或其他原因,防治不彻底,可在7—8月对树木采用“树大夫”滴注防治,根据树干粗细,每10 cm滴注1支。
三是秋季补救措施,可在9—12月用花保喷雾防治煤污病,3 d后用清水冲洗,再隔3 d后反复几次,可以达到防治目的。
四是在化学防治前,需对树木修剪,保持通风透气,剪除带虫枝,保证防治效果。
2.4 闵行区公园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1)利用人工调控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剪除病虫枝。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和过密的枝条,在修剪时剪除树木上的有虫、病枝条,使植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和扩散,同时提高化学防治的效果;特别是对在枝条上越冬的害虫,修剪非常必要,如香樟、广玉兰上的日本壶蚧越冬成虫,雪松等上面的红蜡蚧,此类蚧虫壳体阻碍药水进入虫体。另外,修剪掉红叶李枝条上结茧越冬的老熟幼虫,也可以减轻来年虫害的发生量,此项工作一般是结合冬季树木修剪而进行的。 二是挖蛹除茧。对一些化蛹结茧越冬的害虫,如刺蛾、螟蛾等,可以组织人力挖蛹除茧,减少成虫的羽化率,降低种群密度,红叶李丽绿刺蛾一般在枝干上结茧越冬,可以刮除,樟巢螟在浅土层结薄茧越冬,可以进行冬翻,此项工作一般在冬季进行,红叶李丽绿刺蛾需在7—8月刮除第1代虫茧。
三是刮除虫体卵块。在冬季刮除越冬虫体,或对虫体枝进行药剂涂刷,杀死越冬成虫,可以减少来年的危害,如广玉兰上的日本壶蚧、香椿上的斑衣蜡蝉卵块。
四是捕捉成虫。在成虫羽化期,利用一些成虫飞翔能力差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捉成虫。如星天牛7月羽化,此时捕捉相当容易。
五是诱杀成虫。对于一些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利用诱虫灯诱杀成虫,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基数,对于一些蚜虫,可利用黄色板诱杀。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闵行区公园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4—11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19:00到第2天6:00为好。5—7月以诱杀淡剑夜蛾、小地老虎和金龟子等为主,8—10月以诱杀斜纹夜蛾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②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 d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以利于诱杀害虫。
(2)利用无公害药剂调控措施。一般年份,全年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喷施4次药剂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月中旬:①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花保100倍液防治广玉兰、香樟上的日本壶蚧。②20%粉锈宁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锈病等。③1.2%烟参碱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1 000倍液防治桃粉蚜、栾蚜等各种蚜虫及木虱、斑衣蜡蝉等。④0.3%齐螨素3 000倍液白玉兰、桂花、红花酢浆草上的红蜘蛛。
6月中旬:①灭幼脲3号3 000倍液、1.2%烟参碱2 000倍液、0.36%百草一号水剂防治丽绿刺蛾1代、黄杨绢野螟1代、樟巢螟1代、斜纹夜蛾1代。②1.2%烟参碱2 000倍液防治月季、紫薇、海棠上的叶甲。③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花保100倍液防治雪松等上的红蜡蚧。
7月上旬:①绿色威雷300倍液防治星天牛。②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1.2%烟参碱1 500倍液防治青桐木虱等。
8月中旬:①用灭幼脲3号3 000倍液、1.2%烟参碱2 000倍液、0.36%百草一号水剂防治丽绿刺蛾2代、黄杨绢野螟2代、樟巢螟2代、斜纹夜蛾2代。②灭幼脲3号3 000倍液防治葱兰夜蛾。③20%粉锈宁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锈病等。
3 结论
对闵行区公园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危害严重程度、发生面积等确定了主要防控病虫,对重点防控病虫进行重点防治并兼防其他病虫,在研究过程中广泛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初步制定了主要防控病虫的无公害化治理措施和闵行区公园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提升闵行区公园的有害生物防治水平,创造更大的环境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朱天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苏继申,郑玲,杜顺宝.南京市公园植物病虫害调查分析及防治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1):28-31.
[3] 蔡银杰.植物保护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程亚樵.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黄华枝,梁玉 ,夏聪,等.澳门公园植物病虫害发生危害现状调查[J].广东园林,2009,31(4):35-37.
关键词 病虫害;无公害防治;闵行区公园;上海
中图分类号 S432;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41-03
目前,闵行区公园病虫害的防治手段较单一,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农药基本上是一些农林常规药剂,没有针对公园特点专门筛选环保型的农药;防治理念基本上是见虫即杀,没有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的关系,与建立生态型园林和绿色植保有较大差距。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综合防治的概念逐渐引入到园林植保工作当中,既要求控制病虫害,又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不对一些有益生物产生影响[1]。为此,该课题对闵行区公园的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主要防控病虫,研究无公害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筛选出低毒、无残留药剂,确定合适的用药时间和方法,通过各种措施的对比研究,确定简单高效的调控措施,提出无公害防治方法。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病虫调查
调查全区20座公园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公园总面积140万m2,植物品种多,分布在13个镇、街道的中心城区;在每个公园,设定专职技术人员,定期观察记录,主要观察寄主植物、病虫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等。
1.2 示范试验
(1)航华公园日本壶蚧及煤污病防治示范区。航华公园日本壶蚧发生较严重,导致树木煤污病的大量发生,主要危害广玉兰、香樟。
(2)梅陇休闲苑红叶李丽绿刺蛾防治示范区。丽绿刺蛾在公园内的基数大,导致其在红叶李上大量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3)黎安公园外环林带煤污病防治示范区。外环林带原先作为外环林地,养护粗放,树木高大稠密,防治蚜虫等较困难,引发下层木及地被大量发生煤污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园病虫害种类和主要防控病虫
(1)公园主要病虫害种类。确定害虫32种,病害14种,其中刺吸害虫18种,食叶害虫9种,蛀干害虫2种,地下害虫2种。
(2)主要防控病虫的标准和种类。主要依据病虫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影响公园景观效果及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来确定主要防控病虫。在调查的病虫种类基础上,确定主要防控病虫:①刺吸式口器害虫:日本壶蚧、桃蚜、棉蚜。②食叶害虫:樟巢螟 、绿刺蛾。③蛀干害虫:星天牛。④病害:煤污病。
2.2 关键调控措施
如果通过某一措施将病虫害发生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对植物产生危害,不影响景观,此措施为关键调控措施,主要有低毒、无公害药剂调控和人工调控(包括各种农业措施)、天敌调控[2]。
(1)无公害药剂调控。一是通过使用低毒、无残留药剂调控,减少病虫的发生,增加鸟类和其他天敌的数量,鸟类如麻雀、喜鹊,其他害虫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等都有所增加,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二是通过药剂刷干,有效杀死部分成虫和卵。
(2)人工调控。一是剪除病虫枝。冬季结合修剪,剪除带病虫枝,压低越冬害虫数量,提高防治效果。二是刮除虫体卵块。减少害虫的基数,特别是对蚧虫等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三是挖蛹除茧。对一些化蛹结茧越冬害虫,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减少成虫羽化率,控制种群密度,如防治刺蛾、螟蛾等。四是冲水防治。利用浇水的同时,用水冲洗灌木上的蚜虫,可以大量减少蚜虫的危害;另外,也可有效冲洗叶片上的煤污。
(3)诱虫灯技术。诱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应用证明,主要诱杀的有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害虫。
(4)利用天敌。在梅陇休闲苑等公园调查发现:在海桐球上有食蚜蝇捕食蚜虫,作用明显,只要不是蚜虫暴发,不需喷药,用水冲洗蚜虫基本上都可得到控制。目前,公园内鸟类明显增多,特别是蜜源植物种植较多的公园,调查中经常发现有喜鹊、麻雀取食斜纹夜蛾和天牛幼虫,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可作为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辅助手段[4-5]。
2.3 主要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1)日本壶蚧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是修剪病虫枝。每年2—3月结合冬季修剪,组织人力对广玉兰、香樟进行修剪,剪除带虫枝,最大限度地减少越冬害虫成虫数量,经过对修剪掉的病虫枝上越冬害虫数量的测算发现,通过修剪的方式,可以减少20%的害虫数量,减轻了来年化学防治的压力。
二是刮除越冬虫体及枝干上累积的残体。航华公园广玉兰、香樟枝干上的虫体累积严重,而且覆盖了蜡汁层,另外还有死去的蚧虫壳体残留在枝干上,严重影响化学防治效果,而且日本壶蚧以受精成虫越冬,11月后开始受精,将其刮除后,大大减少害虫发生数量,效果非常明显。据统计,通过刮除,较粗枝干上的越冬成虫基本上可以清除,对于整棵树来说可以减少50%以上的越冬害虫数量;同时,刮除残体,也增加了化学防治的效果,2011年5月15日化学防治后,孵化的若虫基本被杀死;一般刮除虫体时间在冬季到3月产卵前,刮除1个虫体,相当于消灭成千上万个若虫。
三是冲洗叶片。对广玉兰、香樟及下层木叶片上的煤污进行冲洗,同时对于煤污层较厚的叶片直接剪除,可以减少病菌的生长载体,有效减少煤污病菌的滋生,减轻了煤污病的危害程度,使得叶片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保证树木正常生长,同时提升景观效果。
四是刷干杀虫除卵。对于无法用人工刮除虫体的枝干,利用其固定危害的特性,可采用药剂刷干的方式杀死部分虫卵,主要可用渗透性强药剂,如花宝或氧化乐果,3—4月产卵后实施。 五是滴注杀虫。对于高大乔木,如果单纯采用喷雾法杀虫,效果不是最好,一般都有遗漏。航华公园根据推荐,对于特别高大的乔木,采用滴注法,即模拟给人打吊针的原理,将药液直接注入树干,随着树液的流动药液输至干、茎、叶,而日本壶蚧是刺吸危害,从而正好将其杀死。滴注法防治害虫最大的好处是不受天气的影响,不污染环境,快速高效,省工省力。通过最后的对比观察,滴注法防治的效果与单纯3次喷雾法防治效果基本一致。
六是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日本壶蚧以若虫刺吸危害,在日本壶蚧若虫发生期喷施低毒、无残留药剂效果最好,药剂种类以花宝、10%吡虫啉和速扑杀乳剂为主,花宝为植物性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渗透作用,速扑杀具有强大的渗透作用,吡虫啉具有良好的内吸作用,通过对比试验,吡虫啉防治对用药时间要求最严,速扑杀、花宝可杀死部分成虫。防治当年发生的若虫具体用药时间:5月10日进行第1次药水防治,以此类推,间隔7 d,连续2次用药,以上3种药剂可交替使用。冬季可用花宝、吡虫啉进行冬防。
(2)桃蚜、棉蚜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桃蚜、棉蚜对公园花灌木危害一直相当严重,每年3月下旬即有少量蚜虫危害,4—5月为发生盛期,尤其是遇到雨水少、气候干燥的年份,常造成新叶卷叶、皱缩,由于蚜虫在危害过程中分泌大量蜜露,易引发煤污病的发生,1年发生多代,11月中旬后产卵越冬。
一是冲水防治。在蚜虫刚发生的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可以在浇水的同时利用水冲洗植物叶片,可有效地将蚜虫冲洗掉。
二是无公害药剂防治。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该虫的发生盛期,可喷洒10%吡虫啉2 000倍液,或1.2%烟参碱2 000~3 000倍液,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三是利用保护天敌防治。在观察蚜虫时如发现有天敌,如食蚜蝇等,避免使用农药,或尽量选用植物源农药,坚持少用农药可培育天敌种群,从而实现以虫治虫,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3)红叶李绿刺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挖蛹除茧。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丽绿刺蛾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期,在此期间可组织人力对在枝干上结的茧进行刮除销毁,减少越冬基数,其他除茧时期在7月底至8月底或9月底至10月底(3代)。
二是摘除卵块。5月底至6月初及9月初,成虫产卵于叶片,可对卵量较多的叶片进行摘除销毁。
三是诱杀成虫。在5月和9月可开启诱虫灯诱杀成虫,可大量减少害虫基数。
四是使用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刺蛾幼虫。丽绿刺蛾主要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在幼虫期喷施低毒、无残留药剂直接杀死幼虫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无公害药剂种类包括灭幼脲3号、1.2%烟参碱、0.36%百草一号水剂,具体防治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掌握好幼龄期防治效果会更好。
(4)樟巢螟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挖茧防治。樟巢螟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在浅土层越冬,在冬季11月后可对香樟林地进行冬翻,破坏越冬环境,冻死越冬幼虫。
二是诱杀成虫。5月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可利用诱杀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减少下一代发生基数,第2次成虫诱杀时间在7月下旬后。
三是摘除巢穴。樟巢螟危害特征就是巢穴的形成,既影响景观,又为害虫提供活动场所,及时摘除并销毁巢穴可减少下一代害虫数量。巢穴形成时间:第1次是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次是8月中旬后。特别要及时处理第2次形成的巢穴,避免老熟幼虫落到地面后越冬。
四是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樟巢螟幼虫。樟巢螟主要以幼虫卷叶危害,形成巢穴后药剂难以到达虫体,因此在低龄幼虫期即6月喷施药剂杀死幼虫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第2次喷药在8月初,低毒、无残留药剂主要有灭幼脲3号、除虫脲、抑太保和0.36%百草一号等。
(5)天牛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在闵行区公园,主要以星天牛为害枫树、槭树、悬铃木、红叶李等,以其幼虫钻蛀进行危害。
一是捕捉成虫。星天牛成虫飞翔能力差,不活跃,易捕捉,可在成虫羽化期捕捉刚羽化的成虫或正在产卵的成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可在5月后成虫羽化到7月成虫产卵期进行。
二是钩杀幼虫。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离洞口近,可用铁丝钩进行钩杀,可根据洞口排泄物的新鲜来判断进行钩杀的时间。
三是低毒、无残留药剂防治。在5月后成虫羽化高峰期,可以用专用药剂来防治成虫,此类药剂有绿色威雷水剂。将药剂喷洒于成虫经常出没的枝干,成虫接触药剂后死亡;幼虫期可对虫道灌注氧化乐果药液,杀死幼虫,较安全环保。
(6)煤污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煤污病的发生主要由蚜虫、蚧虫为害植物,分泌蜡质,落在叶片上导致煤污真菌滋生,使叶片发黑,影响光合作用。要想有效治理煤污病,首先要防治虫害。蚜虫的发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蚧虫一般在4—6月孵化,所以通常在这个时段防治蚜虫和蚧虫控制煤污病的发生。
一是药剂防治。无公害药剂有吡虫啉1 500倍液、烟参碱2 000倍液或花保1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3次。防治蚧虫要在孵化盛期效果更好。
二是对于高大乔木由于射程不够或其他原因,防治不彻底,可在7—8月对树木采用“树大夫”滴注防治,根据树干粗细,每10 cm滴注1支。
三是秋季补救措施,可在9—12月用花保喷雾防治煤污病,3 d后用清水冲洗,再隔3 d后反复几次,可以达到防治目的。
四是在化学防治前,需对树木修剪,保持通风透气,剪除带虫枝,保证防治效果。
2.4 闵行区公园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1)利用人工调控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剪除病虫枝。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和过密的枝条,在修剪时剪除树木上的有虫、病枝条,使植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和扩散,同时提高化学防治的效果;特别是对在枝条上越冬的害虫,修剪非常必要,如香樟、广玉兰上的日本壶蚧越冬成虫,雪松等上面的红蜡蚧,此类蚧虫壳体阻碍药水进入虫体。另外,修剪掉红叶李枝条上结茧越冬的老熟幼虫,也可以减轻来年虫害的发生量,此项工作一般是结合冬季树木修剪而进行的。 二是挖蛹除茧。对一些化蛹结茧越冬的害虫,如刺蛾、螟蛾等,可以组织人力挖蛹除茧,减少成虫的羽化率,降低种群密度,红叶李丽绿刺蛾一般在枝干上结茧越冬,可以刮除,樟巢螟在浅土层结薄茧越冬,可以进行冬翻,此项工作一般在冬季进行,红叶李丽绿刺蛾需在7—8月刮除第1代虫茧。
三是刮除虫体卵块。在冬季刮除越冬虫体,或对虫体枝进行药剂涂刷,杀死越冬成虫,可以减少来年的危害,如广玉兰上的日本壶蚧、香椿上的斑衣蜡蝉卵块。
四是捕捉成虫。在成虫羽化期,利用一些成虫飞翔能力差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捉成虫。如星天牛7月羽化,此时捕捉相当容易。
五是诱杀成虫。对于一些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利用诱虫灯诱杀成虫,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基数,对于一些蚜虫,可利用黄色板诱杀。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闵行区公园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4—11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19:00到第2天6:00为好。5—7月以诱杀淡剑夜蛾、小地老虎和金龟子等为主,8—10月以诱杀斜纹夜蛾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②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 d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以利于诱杀害虫。
(2)利用无公害药剂调控措施。一般年份,全年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喷施4次药剂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月中旬:①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花保100倍液防治广玉兰、香樟上的日本壶蚧。②20%粉锈宁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锈病等。③1.2%烟参碱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1 000倍液防治桃粉蚜、栾蚜等各种蚜虫及木虱、斑衣蜡蝉等。④0.3%齐螨素3 000倍液白玉兰、桂花、红花酢浆草上的红蜘蛛。
6月中旬:①灭幼脲3号3 000倍液、1.2%烟参碱2 000倍液、0.36%百草一号水剂防治丽绿刺蛾1代、黄杨绢野螟1代、樟巢螟1代、斜纹夜蛾1代。②1.2%烟参碱2 000倍液防治月季、紫薇、海棠上的叶甲。③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花保100倍液防治雪松等上的红蜡蚧。
7月上旬:①绿色威雷300倍液防治星天牛。②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1.2%烟参碱1 500倍液防治青桐木虱等。
8月中旬:①用灭幼脲3号3 000倍液、1.2%烟参碱2 000倍液、0.36%百草一号水剂防治丽绿刺蛾2代、黄杨绢野螟2代、樟巢螟2代、斜纹夜蛾2代。②灭幼脲3号3 000倍液防治葱兰夜蛾。③20%粉锈宁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锈病等。
3 结论
对闵行区公园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危害严重程度、发生面积等确定了主要防控病虫,对重点防控病虫进行重点防治并兼防其他病虫,在研究过程中广泛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初步制定了主要防控病虫的无公害化治理措施和闵行区公园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提升闵行区公园的有害生物防治水平,创造更大的环境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朱天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苏继申,郑玲,杜顺宝.南京市公园植物病虫害调查分析及防治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1):28-31.
[3] 蔡银杰.植物保护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程亚樵.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黄华枝,梁玉 ,夏聪,等.澳门公园植物病虫害发生危害现状调查[J].广东园林,2009,3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