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的应用解剖研究

来源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提供解剖资料.方法:解剖测量100块颞骨、25具成人头颅.结果:经迷路下后方开放耳道的后下部分,该处血管、神经分界清楚,易完整切断前庭神经.乙状窦前缘中点,前庭导水管外口为该手术进路的外部解剖标志,沿后半规管下支向内磨除可将76%标本的内耳道开放2/3.后半规管曲部骨质厚度为3.13±1.59mm,后半规管下支末端骨质厚度为5.83±1.59mm,后半规管下支至颈静脉球顶点的距离为5.47±3.26mm,单孔至后半规管曲部的距离为10.21+1.21mm,单孔前庭的距离为2.99±0.79mm.结论: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是另一种非破坏迷路开放内耳道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骨缺损的植骨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23例(42膝)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修复胫骨近端
目的:观察补虚逐瘀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补
目的 了解食管癌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634 C/G的多态性,探讨IL-6的基因型及其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的血清水平.结果 IL-6-634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食管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
对常用识别技术进行了综合和改进,最后达到了准确度高,受背景影响小的效果.所引入的疲劳判断系统采用PERCLOS方法来判断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即通过摄像头读入人脸图像,然后对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 Variant全自动血红蛋白检测仪,高压液相层析方法;Diastat全自动分析仪,低压液相层析方法.两仪器由Bio-Rad公司生产.
为探讨多重肿瘤抑制基因(MTS1)与喉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喉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例喉癌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0.
一切科学包括医学,随着时代的前进,都有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外科临床用的手术术式也不例外.一般而言,创建一个手术术式,其目的是治愈一种疾病,使病人保全生命、恢复健康.
医源性胆道损伤如发现早,处理及时,方法妥当,尚能补救.如发现迟,措施不妥,可危及生命.我们回顾分析1980年至1995年间医源性胆道损伤16例,报告如下.
进入80年代以来,胆石症的发病谱与70年代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步增加,而过去常见的肝内胆管结石已明显减少.尽管如此,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目的观察多种癌基因在青、老年胃癌中异常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取94例胃癌手术后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p21ras、C-erbB-2和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