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最好的思想。”什么是最好的语言呢?好的语言如同一袭艺术的华袍,穿在思想内容的身上很合体、很美观,有利于思想内容的展现。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概括为“有文采”。这一袭艺术的华袍是指生动、优美、鲜活、新颖、句式灵活,错落变化、文句富有内涵的语言。那么怎样才能使话题作文的语言获得文采呢?
一、妙用比喻
一个富有创意的比喻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给人留下绵长的回味。例如: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微波;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的胡同;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涤衣物……(《给妈妈的一封信》)。这段文字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雅致的娴静、节奏和谐的语言,行如流水般地将心曲娓娓道出,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追求和人文意识,读来令人惬意。
二、巧用排比
排比,不仅可以抒情,也适用议论。如果说,排比是作文中的一道风景,那么这道风景是靠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编织而成的,是对事理的精辟认识和细针密线的语言功力交融而生的。所以它在写作训练上具有特殊的价值。例如: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诚信不可抛》)
如此排比,如骏马走坂,读来酣畅淋漓,神盈气足。拓展了空间、浓化了色彩、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三、借用名句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在作文中合理借用,可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把平时熟记的名句自然贴切巧妙地引人文中,使之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使文章厚实而优雅。借用名句一般是直接引用,大多引在首尾,揭示或深化主旨。例如: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闲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诗意地生活》)引用名人的三句诗词,犹如初展之春色,为全文设置了诗意般的背景,令人一见钟情。
四、活用句式
活用句式就是要句式灵活,能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率真地、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具体而言,首先是率真而不做作,任情感抒发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需对偶时对偶,需排比时排比。其次是有变化而不呆板,在文气的驱遣下,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再次是丰富而不单一,能综合使用各种句式,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一句话,当表达进入自由王国时,再也不必去单纯追求句式的变化,而是自由自在地随文而变,由情而生。例如:
我不愿迷恋“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黯淡情调,也不愿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凉无奈,更不愿“为赋新词强说愁”让金秋笼罩愁绪。正如陶渊明偏爱菊,我独爱那一片火红的枫林,秋风萧瑟、枫叶随风轻摆,那红是激情、是斗志、是积蓄力量抵御寒冬的准备、是走向成熟的韵味。品味金秋,品尝硕果,这是怎样的一种喜悦!(《走进四季》)
这段文字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流畅悦耳,令人附掌击节。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总而言之,在作文中力求语言文采斐然,如珍珠美玉,为文章增添绚丽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
(作者单位横山中学)
一、妙用比喻
一个富有创意的比喻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给人留下绵长的回味。例如: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微波;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的胡同;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涤衣物……(《给妈妈的一封信》)。这段文字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雅致的娴静、节奏和谐的语言,行如流水般地将心曲娓娓道出,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追求和人文意识,读来令人惬意。
二、巧用排比
排比,不仅可以抒情,也适用议论。如果说,排比是作文中的一道风景,那么这道风景是靠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编织而成的,是对事理的精辟认识和细针密线的语言功力交融而生的。所以它在写作训练上具有特殊的价值。例如: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诚信不可抛》)
如此排比,如骏马走坂,读来酣畅淋漓,神盈气足。拓展了空间、浓化了色彩、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三、借用名句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在作文中合理借用,可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把平时熟记的名句自然贴切巧妙地引人文中,使之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使文章厚实而优雅。借用名句一般是直接引用,大多引在首尾,揭示或深化主旨。例如: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闲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诗意地生活》)引用名人的三句诗词,犹如初展之春色,为全文设置了诗意般的背景,令人一见钟情。
四、活用句式
活用句式就是要句式灵活,能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率真地、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具体而言,首先是率真而不做作,任情感抒发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需对偶时对偶,需排比时排比。其次是有变化而不呆板,在文气的驱遣下,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再次是丰富而不单一,能综合使用各种句式,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一句话,当表达进入自由王国时,再也不必去单纯追求句式的变化,而是自由自在地随文而变,由情而生。例如:
我不愿迷恋“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黯淡情调,也不愿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凉无奈,更不愿“为赋新词强说愁”让金秋笼罩愁绪。正如陶渊明偏爱菊,我独爱那一片火红的枫林,秋风萧瑟、枫叶随风轻摆,那红是激情、是斗志、是积蓄力量抵御寒冬的准备、是走向成熟的韵味。品味金秋,品尝硕果,这是怎样的一种喜悦!(《走进四季》)
这段文字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流畅悦耳,令人附掌击节。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总而言之,在作文中力求语言文采斐然,如珍珠美玉,为文章增添绚丽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
(作者单位横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