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品种更替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50 a中国东北地区正经历着一次显著的增温过程,年平均气温每10a增加0.38℃。明确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对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利用通过参数调试与验证后的APSIM-Maize模型,对吉林梨树县春玉米的产量潜力进行模拟分析,解析了不同年代育成的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了气候变化对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以及品种对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假设1961-2010年种植的玉米品种不改变,种植20世纪60年代的农家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7 879 kg/hm~2,种植7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1 482 kg/hm~2,种植8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2 148 kg/hm~2,种植90年代育成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3 400 kg/hm~2,种植2000年以后育成的玉米品种50 a平均产量潜力为14 139 kg/hm~2,随玉米品种育成年代的后移而增大;1961-2010年随着新品种的育成而不断更替品种时,产量潜力50 a平均值为11 537 kg/hm~2。在栽培管理措施不改变的条件下,1961-2010年种植同一品种,产量潜力呈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表现出负效应,减产率在22%~26%,生育阶段内日照时数的下降是产量潜力下降的主要气候因素;当品种不断更替时,玉米的产量潜力呈上升的趋势,新品种的增产贡献率为46.1%~79.0%,品种的改良对气候变化的负效应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新玉米品种从开花到成熟生育阶段天数延长,成熟期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增大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该文基于1980-2011年的人均粮食、禽蛋、肉类和水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数据,以及4类产品的价格指数数据,构建了中国食物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食物安全
英美法系国家素来有重视程序的传统,其法律中相应的程序制度也很发达。实质性正当程序正是正当法律程序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离不开美国特定的政治环境,如分
为提升核算运营能力,有效推进财务体系转型,全面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各省公司相继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并积极推动核算中心向集中化、标准化迈进。核算中心工作质量较集中前有所
本文介绍了GE LightSpeed 8排CT扫描床的几个故障案例,并阐述故障分析及处理过程。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医学研究审查伦理委员会操作指南”和我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以及本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实践 ,制订了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各项工作的标准操作
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化是赋予产品和服务一种品牌所具有的能力。自中国加入WTO后,各种国外品牌纷纷踏入中国领土。有些企业迅速扩大,品牌形象经过各种媒体及活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城市的土地不能满足城市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政府只能通过征地,将农村土地转化为各类建设用地,满足市场需
血尿酸水平升高与体内核酸代谢异常和肾脏排泄减少相关,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尿酸盐饱和度为6.7mg/dl,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诊断标准定义为血尿酸水平男〉420μmol/L(7
针对目前农机调配中无科学合理调配方案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主选择的农机调配模式,建立了以高收入低成本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针对农机调配的特点,该文分析了组合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