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凝住千年烟雨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1500年前的南朝,有一位叫谢朓的大诗人,在金陵登高远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这位山水诗人对金陵的描述婉约中透出霸气,真实展示了六朝时期金陵帝都的风光旖旎、富丽堂皇、繁荣昌盛。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千年时光转瞬即逝,曾经的金碧辉煌、飞檐斗角,芳草萋萋,名士风流……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凤去台空,吴宫荒草。幸好,十里秦淮流淌依旧,乌衣巷口夕照如昔,还有六朝博物馆,它为我们凝住六朝烟雨的千年遗迹。
  唯美场馆,浓缩六朝历史
  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一段故事。公元229年,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这是历史上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此后东晋、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作为屡次定都的城市,南京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在5000年华夏文明史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014年8月建成开放的六朝博物馆,是南京市博物总馆下属分馆之一,位于南京长江路东段,与总统府毗邻。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六朝历史文明的专题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以雅致、清新、唯美著称,它的建筑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次子贝建中领衔设计。六朝博物馆完美诠释了贝聿铭大师巧妙利用光影布景的设计风格,美轮美奂。
  博物馆建筑内部墙体采用米黄色色调,温暖柔和。博物馆一层有一个挑高12米的阳光大厅,大厅顶部用钢构玻璃天棚直接引入阳光,使得博物馆通透明亮。南北两面墙上各有一圆月窗,遥遥相对。大厅地面上镶嵌着78个玻璃窗,光线透过它们照射到地下一层的遗址区,犹如繁星点点,被设计和建设团队戏称为“满天星”。光线经过玻璃天棚的过滤产生层次变化,洒在“满天星”上,形成明暗对比,“星星”仿佛闪烁起来,妙不可言。
  博物馆展厅内处处可见由竹林、荷叶、盆栽等点缀的景观小品,文物摆放在展示柜中,四壁竹影婆娑,伴着柔和的灯光及馆中播放的古典音乐,游人身处其中,像是走在一座古典园林里,美不胜收。展厅还利用光影和小隔断分出若干区间,由曲曲折折的小道贯穿。小道设计成“曲水流觞”的场景,能让观者感受六朝文人那高雅别致的趣味追求。
  六朝博物馆还有一大亮点,它是在六朝建康城的遗址上建成。负一层有一段长25米、宽10米的六朝夯土墙遗址,这是整个博物馆的根。据资料载,2008年,考古工作者对博物馆所在地块进行发掘时,在地下2米深处发现了这处夯土墙遗址,经考证为1700年前六朝建康宫城的建筑遗址。正是因为这处千年遗址的出土,才有了今天的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建筑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文物展品約1300件,馆内共四个展厅,分布在地下一层至地上三层。展厅设有“六朝历史文明”基本陈列,分“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四个篇章,通过历史展、人物展、精品展、故事展,从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历史文化。
  魏晋风度,真名士自风流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上演300余年的六朝恰恰呈现出这样的强烈对比。当时政治混乱、政权更迭,国势衰弱;但另一方面,思想自由,学术发达,人才辈出。
  以建康为中心的六朝文化承上启下,成为继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文化活跃的历史时期。
  六朝时期,社会思想自由,科学技术创新,学术流派纷呈,文化艺术繁荣。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曾在著作里高度评价六朝的文学与艺术。他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六朝多名士,他们富有才情,追求独立人格,向往思想自由,狷狂恣意,形成了精致高雅的魏晋风度。走入六朝博物馆,追寻六朝名士的脚步,或观赏书法飘逸,或吟诵古诗文章,或聆听清谈古琴,观者能触摸到那份久违的自在超然。
  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身材高大,风姿特秀,时人称“萧萧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嵇康爱打铁,他常在树下打铁,为他拉风箱的则是另一位名士向秀。
  嵇康的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他为朝作官,他写了一封信给山涛,即《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不堪礼法约束,不愿做官的态度。
  嵇康因得罪司马氏最后被杀。他以生命为代价,维护了士大夫阶层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从而成为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赢得了后世永远的尊崇。
  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是另一种姿态,他会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子大哭一场,因为那姑娘才貌双全,却年纪轻轻、未嫁而亡。以阮籍哲人之思,哭的不仅是女孩,更可能哭的是自己。他的酩酊大醉,何尝不是以酒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他说的“礼岂为我辈设也”的狂傲之气,何尝不是反对世俗礼仪的檄文?
  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故事,发生在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儿子王徽子(字子猷)身上。王徽之生性孤傲,行为豪放不拘。辞官去职后,隐居在山阴(今绍兴)。雪夜,王徽之思念好朋友戴逵,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辛苦到达戴家门口后,王徽之却没有敲门拜访,而是让随从驾舟返回。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逵?”
  魏晋名士放诞不羁的气质在王徽之的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也成为传世的成语。
  还有隐逸之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笔下的田园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诗意,清新恬静、怡然自得。
  在悠然中,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人闲逸自在,山平静高远。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到的“无我之境”,也恰是后世所推崇的魏晋风度。
  六朝情结,悲情中有力量
  六朝不仅为后世留下了无形的精神风貌,更有有形的文化遗产。朱自清说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几千年的历史将南京沉淀成俯仰皆故事的城市,六朝文化为文人骚客留下了不绝的怀古题材。
  东吴、东晋、南朝的短命,如昙花一现,美则美矣,却让人们内心深处凝结着一种伤感之情。文人笔下的怀古作品,多借六朝寄情言志,充满着“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悲情。而这类题材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如同边塞诗、田园诗一般,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挥笔写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刘禹锡望着石头城和秦淮水,发出“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感慨;台城烟柳在韦庄笔下成为无情之物,“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王安石秋日登高,送目望远,感叹“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还有苏轼、周邦彦、辛弃疾、萨都剌、纳兰性德等一众诗词大家,都用浓墨重彩抒写着六朝情结。
  六朝虽远,往日繁华不再,但由六朝积淀的历史是无法抹去的。其丰厚深邃的文化塑造了南京的城市灵魂,更孕育了南京人儒雅大气、随遇而安的性格习性,即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口中所说的“六朝烟水气”。
  吴敬梓在南京生活二十多年,熟悉当时南京的风土人情,只用“六朝烟水气”淡淡五个字,就给南京和南京人添了一抹风流雅致之气。
  历经千年,几世沉浮,梦幻般的金陵变成了南京。但当你走出六朝博物馆,漫步在夫子庙、秦淮河,看到乌衣夕照、朱雀野草、桃叶渡头,仿佛六朝的风姿尚未远去……
其他文献
有一次看朱军采访著名作家刘墉。刘墉的太太对丈夫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极有情趣,也极没有情趣的丈夫,他会在我面前唱歌、跳舞、献花。但他不喜欢逛街,更不喜欢上馆子吃饭,尤其是家里来客人或参加集会。他都不配合。他是一个极大方又极小气的人,他喜欢捐学校、做公益,但坚决不用自己的名字,他舍得给我买衣服、买首饰,但上电视永远穿那套西装,打那条领带,冬天总是穿那件三十年前带到美国的很丑很旧的羽绒服……”  对于太
期刊
2018年教师节,马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宣布:1年后自己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CEO(首席执行官)张勇接任。他在信中高度评价了张勇的能力,说他是“中国最出色的CEO”,表示自己对其充满信心。  这一刻,距张勇进入阿里,刚好11年。初入阿里时,张勇是刻板严谨的CFO(首席财务官),十多年间,他在风云变化的商业背景下求新求变,逐渐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并推动阿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期刊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一生著作颇丰,感染了几代读者。虽然朱家几代人没有专门制订过家规家训,但是各尽所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朱自清的嫡孙朱小涛接受采访时说:“朱家的后人天各一方,但是先辈们在事业、生活中留下的点点滴滴,像一股股清澈的溪水,滋养着朱家后人,让我们时刻牢记做人要正,做事要实。”  洗漱时都要多读点书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
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颜新元带领一家八口办画展,作品囊括油画、水墨、水彩、茶画、书法、摄影、涂鸦等,每一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汇在一起又异常融合。他们就像一块拼图的八个零件,各有棱角,但拼接在一起,却是一个完整的圆。  用尽一切办法夸孩子  颜新元出生于湖南桃江,从小热爱绘画,毕业后先后做过文化站辅导员、电影放映员、剧团编剧、文化馆馆长等工作。就在他当电影放映员时,认识了妻子刘雪纯。1978年两人结婚
期刊
一段中非情缘  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塞内加尔小伙子苏拉孤身一人来到广州,采购服装回塞内加尔出售。两年后,苏拉改行做五金生意。听朋友说,采购五金商品要去浙江义乌,那是他第一次听说义乌。  苏拉很快发现自己来对了地方,原先,塞内加尔商人一般都在迪拜或香港采购五金。“这里的五金产品质量和在迪拜或香港采购的差不多,成本却低很多。”他还记得第一次将五金产品带回国销售时,觉得利润已经够高了,可所有的采购
期刊
杨绛作为大家闺秀,在没嫁给钱锺书前,是个彻头彻尾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别说下厨,就连鱼都没摸过。她在回忆录里说自己结婚后,被引进厨房煎鱼的经历:她们要我把鱼放入油锅,我从未摸过生鱼,也不知怎么拿,怎么下锅。杨绛说“三日入厨下,洗手作汤羹……”是她小时候背熟的诗,没想到成了结婚的典礼。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把一个笨厨娘教成巧妇。1935年,婚后不久即随钱锺书去英国读书的杨绛,在异国他乡,因为夫君
期刊
“给我们一块木板,就能盖出天上的房子。借我们一根绳子,就能编织出一个世界。”  因孩子聚到一起  2008年,35岁的辰风带着女儿萌萌从德国回到武汉。那年,三聚氰胺事件像一起风暴威胁着中国的食品安全,辰风每天都在担心孩子吃什么。在惶恐不安中,他发起了一场名为“餐桌自救”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考察“洁净食物”。因此,辰风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父母,经过五六年摸索,一个叫“拉图尔自然社区”的群体渐成雏形。
期刊
汤惠鑫用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向我们勾勒了一代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他的质朴、乐观与爱国情怀,让我们分外动容。  诚信为人,挺身而出  对于美的集团来说,汤惠鑫是不可或缺的头等人才。他维系着美的、海信、浪潮、创维、长虹、格兰仕、银河等众多企业在泰国的平稳发展。  汤惠鑫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20岁时,他进入合肥机关厂负责新产品开发,一待就是十年。  1993年,汤惠鑫下海经商。有一次,他与一位
期刊
爸爸齐德利是地理学博士,致力于地理科普知识推广;妈妈高春香是教育学硕士,创办了一家公益绘本馆;女儿齐香媛是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爱画画,爱观察大自然。这家人行走世界,成立自然探索团,做出了中国第一套原创地理科学绘本……  用脚步和文字记录成长  齐德利是宁夏人,读研时第一次接触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中国学者发现和命名的,他对丹霞地貌逐渐产生了研究兴趣。在完成关于丹霞地貌的硕士学位论文后,他继
期刊
春秋时的晋悼公是在晋国遭遇弑君内乱后即位的,年方14岁,加上是旁支“得奉晋祀”,十分恭谨勤奋。即位之初,他先放逐了七位内乱中对国家没有尽责的大臣,接着吸纳了晋文公时的功臣后裔辅佐朝政。他“修旧功,施德惠”,迅速医治了内乱的创伤,使晋国又逐渐强大起来。  为了再创先祖晋文公“一匡天下”的霸业,晋悼公迫切需要更多治国理政的人才。即位三年后的一天,晋悼公询问群臣有哪些可用的人才。大臣祁奚举荐了解狐。解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