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uyan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数学就是教思维,学数学就是学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用“填鸭式”教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引领、培养。通过问题引领,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经历思和想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积累思维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问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82-02
  现在的学生缺少什么呢?缺少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似乎能够跟着教师的节奏动手操作、做题,但他们其实并没有深入学习、真正思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公式,更重要的是要以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数学就是教思维,学数学就是学思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指出:“学数学最关键的是培养数学思维,这种思维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是需要教师培养的。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问题引领,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问题驱动是重要的教学原理,因此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问题引领就是重要的手段。要注意的是,引领的问题不能太小,不能没有价值,要通过大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大问题才有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学生动手剪拼后,两位教师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
  第一种:教师给出4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1)圆柱通过剪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4)你认为圆柱的体积怎么算?
  第二种:教师提出的是一个大问题:“通过刚才的剪拼,你有什么发现?独立思考,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比较两种问题的设计方式,不难发现第一种方式问题设计得比较“碎”,教师直接为学生搭好了思考的“梯子”,学生已经有圆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所以不怎么费力思考就可找到答案。而第二种提问的方式,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也有两种提问方式。
  第一种:(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常用的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体积?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第二种: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知道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梳理,并写在纸上。
  比较两种问题的设计方式,第一种方式让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提不起兴趣。
  除了设计大问题外,教师还要设置“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链”的问题最好是有层次、由浅入深的,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吴正宪老师曾指出:“我们应当让思维在‘问题链’中浅入深出,通过适当的‘问题链’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处。”“问题链”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实现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
  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思考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学会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但会思考的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浸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经历思和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不能停留在低阶思维的层面,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追根问底、追寻数学本质的良好习惯。在追寻数学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提高,良好的思维习惯会逐步养成,思维越来越“数学化”。
  例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就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一个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主要渗透的是归纳思想方法。如何引领学生探究“为什么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我们来欣赏著名特级教師华应龙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让学生用手中的三根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此环节是让学生明白,纸条代表的是有长度的线段,在围成三角形时,要点点相接。通过活动,让学生先学会用三根纸条规范围三角形,积累围三角形的经验,为后边的探究打基础。
  第二步,给学生两根纸条,允许剪断其中一根,然后用它们来围三角形。在给定的时间内,有的学生围成了,有的没有围成。这一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然后思考: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华老师给学生准备的纸条有两种:两根一样长的和一长一短的。于是就出现了有的围成了、有的围不成的情况。
  第三步,分类讨论,达成共识。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条可以围成?而有的围不成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通过讨论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发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验证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到此并未结束,华老师又设置了第四个环节突破难点。他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两根一样长的纸条,将其中一根剪成两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两根纸条一长一短,剪断长的那根,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剪断短的那根呢?
  通过探讨,学生明白:两根纸条一样长,无论怎样剪,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一长一短纸条,剪短的不可以,剪长的,剪一点点也不可以,剪多一点才可以围成的。接着,华老师出示了如下图所示三条线段,问学生:“这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如何改变它们就可以围成?”通过这样的“问题串”让学生再一次感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5 cm][3 cm][8 cm][ ][ ][ ]
  华老师的设计非常巧妙,用一连串“为什么”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积累活动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对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知识是记忆深刻的,这样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了,这才是“真课堂”,上出了“数学味”。   再比如,“百分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概念是构筑数学大厦的基石,因此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正像王永春主任所说:“80%的错误是因为概念不清。”概念不清,判断不明,推理不灵。如果这节课我们只举几个例子,就让学生总结百分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是浅显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会忘掉。但如果让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那么效果、价值就会大不同。我们可以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再让学生试着说出生活中的百分数,如一部手机电量剩下45%、一件衣服羊毛含量75.5%、去年我校用水量是前年的120%……接着去掉情境,让学生说出纯粹的百分数的意义,如80%、2.5%表示的意思。在说分数含义的同时,学生就会慢慢对百分数的内涵有所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的获得就水到渠成。
  教学是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不应该只去琢磨怎样顺利地教完整节课。数学课堂不能仅仅为结果而教,而应该要有探究的过程,过程也是教学目标。这里过程指什么?就是学生自己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只有经常让学生经历知識形成的过程,经历思和想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三、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
  数学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发现。”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教”与“学”重新定位,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悟”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靠悟出来的。在实践中,我们要慢下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顿悟的时间,让学生在悟中学会思考。
  例如,关于复合单位的教学。
  第一种教学方式:出示题目:“常明10分钟跑完3000米,卫杰9分钟跑了1800米,谁跑得快?”环节(1)学生尝试解决;环节(2)学生汇报结果;环节(3)教师讲解。就这样结束了教学。至于为什么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学生并不理解。
  第二种教学方式:环节(1)出示一组信息“每秒2米”“每小时80千米”“每分钟120个字”“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小时4千米”。速度这个概念不太好理解,举出这些表示速度的现实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感悟速度的含义。环节(2)练习:神舟飞船4秒飞行32千米,平均每秒能飞行多少千米?(8千米)小明的爸爸骑自行车,3小时骑了24千米,平均每小时骑行多少千米?(8千米)教师提问:“结果都是8千米,难道神舟飞船的速度和小明爸爸骑车的速度一样吗?学生会心一笑,在笑声中明白了复合单位的重要性。
  第二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有意设置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使用复合单位的必要性,学生的记忆更深刻。唯有慢下来,才能思考。在该慢的地方慢下来,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快起来。在课堂上,我们要有策略地慢下来,在解读难点、强化重点、辨析关键点处慢下来。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顿悟。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人养成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我国著名数学家姜伯驹曾说:“数学使我学会思考,而不是匆忙地去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力,需要我们把握课堂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没有长期的思考训练,学生是不会深刻地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就难以提高。
  数学是让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智慧的学科,让学生会思、会想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立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累思维活动经验和动手实践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责编 黄 露)
其他文献
为大力推进“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工作,深入开展“联创齐争促双保”活动,由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主办的东北地区三省一市“双保”工作联合督导检查活动9月2日在农垦建置江管理局正
国网冀北技培中心是隶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培训机构,以承办技能人员培训为主要业务。经过多年的精益化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师专业发展和岗位职责逐渐清晰,形成了
借鉴著名数学教育家吕传汉先生的“三教理念”——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想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能够激发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过程,强调增强语文上互动性和体验感,让课堂氛围变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对肠球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连续、非重复的186株肠球菌属进行菌种鉴定,并检测其对利奈唑胺等10种抗菌药物的
甘薯病毒病是造成甘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经种薯繁育代代累积,最终会导致绝收。以优质食用型紫薯品种南紫薯00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甘薯组培脱毒苗繁育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句型的训练非常关键,学好重点句型,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提升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展句型训练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文章对小学英语句型训练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意在为相关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重点句型;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
目的观察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老年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HAP患者痰/血培养病原菌,收集诊断
目的探讨2007-2009年肺炎克雷伯菌(KPN)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应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说明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重要性。方法统计分析3年KPN的耐药性,采
3月12日,省地矿局2013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飞鹏作重要讲话,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文祥作工作报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守乐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