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学与实用主义

来源 :中国哲学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shi9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新实在论与神秘主义的不兼容,造成了新理学体系的分裂.这种判断源于对新实在论与新理学关系的误解.其实,新实在论并非新理学的唯一来源,实用主义亦是新理学的理论依据.在新理学中,新实在论在本体论上可保障神秘主义对象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上则触及到不可知论的问题.不可知论恰是实用主义在新理学中的用武之地,冯友兰深入到实用主义真理论的不可知论基础,将新理学的“气”与“境界”改造为契合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神秘主义对象.这样,以实用主义为中介,以不可知论为切入点,新实在论与神秘主义在新理学内部得以调和.
其他文献
王申子认为,朱子的天地自然之易即河图洛书、四圣之易和周子太极图是《易》所本有的"六易"。他通过改构朱子图书学和自创图式,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易图学,表达了太极、阴阳、万物一体的宇宙论思想。王申子基于"四圣一体"的"成卦之主"说颇具特色,"成卦之主"其实是分析诸卦成卦的理由。他虽然强调辞、象、变、占在解《易》中不可偏废,实则近于伊川之义理路数。此外,其"《序卦》非夫子所作"的观点,也引起了后世易学家的关注。
在对《易传》潜存的伦理命题——"道为善之源"的认识和诠释上,劳思光认为这一命题整体上不能成立,"道"不能作为"善"的根据。唐君毅和罗光则重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哲学性的诠释。在三人的辨析与诠释中,劳思光、罗光重言"道"的外在超越性,而唐君毅认为作为"善"之根据的"道"具有内在超越性,它是宇宙秩序和价值秩序的合一。唐君毅还指出,只有以人的德行为入路,才能真正对"道为善之源"有所契会和体证。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口干是鼻咽癌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由腮腺受照后出现的分泌功能障碍引起.本研究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成像技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放疗结束时和放疗3个月后鼻咽癌患者的99TcmO4腮腺动态显像及口干的程度进行比较,用于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损伤情况的评价。
两汉治《易》以象数之学著称,然而在言谈、书信、奏疏等日常话语形式中,汉人对《易》的理解与运用依旧延续了先秦以来的义理言说传统,取义断章,为己所用。从孟喜、京房到郑玄、虞翻,两汉对象数的推阐渐趋精细,对《易》的解释思路亦逐渐由外向比附转变为内向推义。此于思维方式与解释方法上皆可视为王弼注的先导。王弼以经注的形式将对《易》义理的解说纳入经学阐释系统,其发挥《彖》《象》之大义,改变了象数与卦爻辞间生硬的比附关系,借《老》《庄》之旨解经的同时,亦是对先秦两汉义理言说及象数内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回归汉魏易学生成与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汉末经学家郑玄在一生博通遍注各经与诸纬的基础上,最后基于象的视域诠释了《周易》。他由各卦本身进而至于其互体连互、六子爻体、十二爻辰,由外而内,由显而隐,层层递进,揭显了卦所涵蕴符示的阴阳消息律动贯穿其中的生活世界的外内显隐之象,并最终对该书内涵的王道实现了重建。由此,继三《礼》郑氏学成就之后,郑玄实现了礼学与易学的深层会通,深化升华了经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