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前胡具有多种疗效和功能,是治疗气管及支气管炎的重要成药组分,其成长环境喜潮湿冷湿。对前胡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使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前胡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關键词:前胡;关键技术;高产栽培
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前胡分为紫花和百花前胡两种。主要功能是发根供药。其形状为不规则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出现,稍扭曲,颜色呈现灰黄色或黑褐色,性微寒,味微苦辛。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其功能主要是降气化痰、散风清热,之功能。
一、前胡生长习性
前胡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耐旱,对冷凉湿润的气候比较适应,适合在肥沃的夹沙土和、疏松、深厚的土层中生长。多生长于向阳山坡,特别是在海拔1000一1500米的山区,也适于在平坝地区,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和较高的温度。而在排水不好和过度荫蔽的地方,则不适合生长,且易烂根。同时,不适合栽种在干燥的和沙土和质地黏重的黄泥土中。为了对其安全越冬提供保障,在秋季应做好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
二、前胡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人工栽培的前胡达到优秀品质,既香味浓、内黄、条长等等,在人工栽培时,就要选择优良的环境和土壤、采集良种,并且播种要适时。立足于仿野生管理等措施,对于类似野生前胡的生长环境进行创造,为规避前胡抽蔓开花,对前胡仿野生栽培进行实施,使前胡人工栽培的商品率进一步提升。
1.对野生优质良种和选地整地进行正确选择
首先,选择优良品种。霜降后,具有逐渐成熟前胡种子,上山对无病虫害、多年生、金黄色的野生前胡种子进行采集,为堆积发热,还需经常翻动。然后搓下果实,过筛、风净、将杂质除去,晾干用保管在布袋处,为第二年使用做准备。
其次,对选地整地正确选择。立足于野生前胡的生长习性,需要对肥沃疏松的沙壤和深厚的土层的进行选择。适宜在中性偏碱土壤。应选择坡度在200-300山场种植,同时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地,以规避水土流失,
2.科学播种、实施精细化管理
首先,应适时播种。主要是撒播,同时也可对条播进行选择。通过对野生前胡种子自然脱落的特性进行观察,应早播前胡。秋播季节应选择在土壤冰冻的12月上旬,春播应选择3月上旬至清明节前。日渐升高的气温,会灼伤幼苗。针对前胡黑暗几乎不发芽,对光敏感的特性,一定不要盖籽播种。为了保证充分结合土壤和种子,只需要扫帚轻扫,或盖上一层薄薄的草木灰。
其次,仿野生田间抚育管理。科学的田间管理,对于促进前胡的成长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前胡有达220天左右的生长期。为了维持前胡的原始野生状态,采用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实施人工除草。不要对任何的化学除草剂进行使用。
通过除草,对前胡植株正常生长提供保障,使其具有旺盛的胡根部,进而使胡产量进一步提升。
3.科学运筹肥水,及时折枝打顶
前胡主要是基肥,首先,需要给予充分的商业有机肥或者是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选择适宜施肥期。尽量与第3次除草相结合,在7月底8月初开展追肥,过早追肥胡出现早蔓,导致根部木质化,而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规避对前胡植株带来损伤,使其出现死亡,固体化肥在干旱时节不宜追施。实现前控后促,是施肥的总体原则。因为前胡的特性是怕涝、耐旱、有条件的,可在干旱天气里适当浇水,下雨的时候,进行清沟排水。
同时,进行折枝打顶。使前胡产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就是将开花进行减少和控制。相关研究证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折枝打顶”。与中耕除草相结合,除了将基生叶外保留之外,应将花径从从基部折断。若前胡植株在一年内有过盛的生长,折枝打顶可选择在六月中旬进行。前胡根部经过折枝打顶后,会长大粗壮,同时具有很高的产量。同时,为了对前胡原始野生状态进行保留,应对仿野生管理模式进行实施,进行折枝打顶。任其开花孕蕾,成熟后的种子在自然脱落发芽生根,可被第二年使用,前胡不仅有粗壮的跟条和个头。同时和野生前胡一样,具有相同的品质和外观,由此会使前胡的产品率和出口规格进一步提高。
4.加强病虫害防治
前胡仿野生栽培,会发生很少病虫害,只是在平地栽培时,会有一些蚜虫危害和腐蚀根部。由此,遵循无公害前胡农药使用原则,在防治时,应采用那些具有较低农药残存、低毒和高效的农药。使用过程中,一定依据弄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三、结语
以上分析了前胡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仿野生繁育为前胡栽培的最佳模式,这样既可以对单纯种子繁育产量低的缺陷得到了解决,同时还能对前胡的外观形状进行了保留,还有极高的产量。因为仿野生栽种,具有简单化的管理措施,同时适合选择一些野生地理环境,既可将污染降低,还能对产品的高效和安全提供保证,适合大面积种植,因为高品质,而促进了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振华,王富胜,刘效瑞,王兴政. 板蓝根丰产优质高效栽培适宜密度研究[J]. 中药材. 2015(09).
[2] 陆中华,张真,王兆林,徐春飞. 玄参浙玄1号栽培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04).
[3] 张明生,宋立东,高文丽,荣大敏,祝延立. 吉林省板蓝根垄作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12).
[4] 林双喜,杨秋萍,李瑛,丁志宽,荀贤玉. 东台甜叶菊斑枯病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1).
[5] 张玉方,王祖文,卢进,杨明宏,何山,吴正峰. 白花前胡主要栽培技术研究(Ⅰ)[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02).
[6] 谢贤明,刘杰,刘燕琴,韦卡娅. 不同施肥时间与前胡产量关系研究[J]. 中医药学报. 2005(01).
關键词:前胡;关键技术;高产栽培
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前胡分为紫花和百花前胡两种。主要功能是发根供药。其形状为不规则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出现,稍扭曲,颜色呈现灰黄色或黑褐色,性微寒,味微苦辛。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其功能主要是降气化痰、散风清热,之功能。
一、前胡生长习性
前胡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耐旱,对冷凉湿润的气候比较适应,适合在肥沃的夹沙土和、疏松、深厚的土层中生长。多生长于向阳山坡,特别是在海拔1000一1500米的山区,也适于在平坝地区,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和较高的温度。而在排水不好和过度荫蔽的地方,则不适合生长,且易烂根。同时,不适合栽种在干燥的和沙土和质地黏重的黄泥土中。为了对其安全越冬提供保障,在秋季应做好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
二、前胡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人工栽培的前胡达到优秀品质,既香味浓、内黄、条长等等,在人工栽培时,就要选择优良的环境和土壤、采集良种,并且播种要适时。立足于仿野生管理等措施,对于类似野生前胡的生长环境进行创造,为规避前胡抽蔓开花,对前胡仿野生栽培进行实施,使前胡人工栽培的商品率进一步提升。
1.对野生优质良种和选地整地进行正确选择
首先,选择优良品种。霜降后,具有逐渐成熟前胡种子,上山对无病虫害、多年生、金黄色的野生前胡种子进行采集,为堆积发热,还需经常翻动。然后搓下果实,过筛、风净、将杂质除去,晾干用保管在布袋处,为第二年使用做准备。
其次,对选地整地正确选择。立足于野生前胡的生长习性,需要对肥沃疏松的沙壤和深厚的土层的进行选择。适宜在中性偏碱土壤。应选择坡度在200-300山场种植,同时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地,以规避水土流失,
2.科学播种、实施精细化管理
首先,应适时播种。主要是撒播,同时也可对条播进行选择。通过对野生前胡种子自然脱落的特性进行观察,应早播前胡。秋播季节应选择在土壤冰冻的12月上旬,春播应选择3月上旬至清明节前。日渐升高的气温,会灼伤幼苗。针对前胡黑暗几乎不发芽,对光敏感的特性,一定不要盖籽播种。为了保证充分结合土壤和种子,只需要扫帚轻扫,或盖上一层薄薄的草木灰。
其次,仿野生田间抚育管理。科学的田间管理,对于促进前胡的成长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前胡有达220天左右的生长期。为了维持前胡的原始野生状态,采用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实施人工除草。不要对任何的化学除草剂进行使用。
通过除草,对前胡植株正常生长提供保障,使其具有旺盛的胡根部,进而使胡产量进一步提升。
3.科学运筹肥水,及时折枝打顶
前胡主要是基肥,首先,需要给予充分的商业有机肥或者是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选择适宜施肥期。尽量与第3次除草相结合,在7月底8月初开展追肥,过早追肥胡出现早蔓,导致根部木质化,而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规避对前胡植株带来损伤,使其出现死亡,固体化肥在干旱时节不宜追施。实现前控后促,是施肥的总体原则。因为前胡的特性是怕涝、耐旱、有条件的,可在干旱天气里适当浇水,下雨的时候,进行清沟排水。
同时,进行折枝打顶。使前胡产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就是将开花进行减少和控制。相关研究证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折枝打顶”。与中耕除草相结合,除了将基生叶外保留之外,应将花径从从基部折断。若前胡植株在一年内有过盛的生长,折枝打顶可选择在六月中旬进行。前胡根部经过折枝打顶后,会长大粗壮,同时具有很高的产量。同时,为了对前胡原始野生状态进行保留,应对仿野生管理模式进行实施,进行折枝打顶。任其开花孕蕾,成熟后的种子在自然脱落发芽生根,可被第二年使用,前胡不仅有粗壮的跟条和个头。同时和野生前胡一样,具有相同的品质和外观,由此会使前胡的产品率和出口规格进一步提高。
4.加强病虫害防治
前胡仿野生栽培,会发生很少病虫害,只是在平地栽培时,会有一些蚜虫危害和腐蚀根部。由此,遵循无公害前胡农药使用原则,在防治时,应采用那些具有较低农药残存、低毒和高效的农药。使用过程中,一定依据弄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三、结语
以上分析了前胡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仿野生繁育为前胡栽培的最佳模式,这样既可以对单纯种子繁育产量低的缺陷得到了解决,同时还能对前胡的外观形状进行了保留,还有极高的产量。因为仿野生栽种,具有简单化的管理措施,同时适合选择一些野生地理环境,既可将污染降低,还能对产品的高效和安全提供保证,适合大面积种植,因为高品质,而促进了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振华,王富胜,刘效瑞,王兴政. 板蓝根丰产优质高效栽培适宜密度研究[J]. 中药材. 2015(09).
[2] 陆中华,张真,王兆林,徐春飞. 玄参浙玄1号栽培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04).
[3] 张明生,宋立东,高文丽,荣大敏,祝延立. 吉林省板蓝根垄作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12).
[4] 林双喜,杨秋萍,李瑛,丁志宽,荀贤玉. 东台甜叶菊斑枯病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1).
[5] 张玉方,王祖文,卢进,杨明宏,何山,吴正峰. 白花前胡主要栽培技术研究(Ⅰ)[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02).
[6] 谢贤明,刘杰,刘燕琴,韦卡娅. 不同施肥时间与前胡产量关系研究[J]. 中医药学报.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