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参加6项比武,3天睡眠不足15个小时,瘫倒后爬起来又冲了100多米,直至晕厥,付立志在爱军精武赛场上完成了军旅生涯的最后冲锋——
“是军人就要有死拼到底的血性”
在付立志的柜子里,整齐地放着一摞获奖证书,全是他生前参加各类比武斩获的荣誉,大大小小一共24本。
付立志牺牲后,连队官兵都不相信:连长的军事素质那么好,区区一个5公里武装越野,人怎么就走了呢?
2010年3月,营里爱军精武比武竞赛即将举行,付立志却在一次过障碍训练中意外从高处摔下,右手手腕受伤,肿得老高,稍稍一动就钻心地痛。医生诊断结果:右手不能再用力,至少休息两个月。
听了医生的话,大家都以为付立志无法参加比赛了。谁料,他不以为然地笑了:“这点小伤难得倒我?”一个月后,比武如期举行,付立志左手持弹上阵。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撤步引开左臂,用力一挥,只听“嗖”一声,手榴弹呼啸飞出,落点竟比右手最好成绩还要远10多米,一举夺得手榴弹投掷第一名,全营官兵惊得目瞪口呆。
二连驻地群山绵绵,道路弯多坡大,官兵巡逻执勤,全是与大山较劲,走上几公里山路,就汗流浃背,像在蒸桑拿一样,身上储存的能量一会儿就消耗殆尽。每次完成十几公里的巡逻,距营区五六公里时,付立志就卷起袖子,系紧鞋带,带领战士吼叫着沿水泥公路狂奔回营。他对战士们说:“是军人就要有死拼到底的血性。这个时候极度疲劳,最适宜锻炼我们的体能和意志。”
2013年6月,团队爱军精武比武,基础项目比武有7项,除5公里武装越野为干部必考内容外,其余项目由连队指定尖子参加,绝大多数干部只参加2至3个课目的比武,付立志却参加了6项。
6月19日,团队比武进行最后一项——5公里武装越野。在此之前,二连综合成绩排名全团第二,付立志个人成绩列全团干部第一。一连好几天,付立志白天参加比武,晚上熄灯后又熬夜研究第二天的比武细则,制定人员分工和体力分配战术,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下午5点,强烈的阳光渐退,天气闷热难耐,空气中充盈着一股烤焦的泥土味,5公里武装越野比武正式开始。想到5公里武装越野本是二连的强项,只要稳定发挥平时训练成绩,连队就能打败排名第一的对手,将这次比武的冠军收入囊中,付立志精神一振,一扫连日来的疲惫,带领二连官兵一路狂奔,快速穿过了一大片榕树林,又跑过一条泥泞的机耕小道,一路冲锋在前。
随后的赛道,是一段坚硬的碎石路,坡陡弯急,官兵体力消耗很大。付立志按照先前制定的战术,一会儿跑在前面引导大家往前冲,一会儿跑在后面,为落后的战士加油鼓劲,离终点还有2公里时,付立志渐感呼吸急促,双腿像灌了铅一样难以迈开,每迈出一步都有些力不从心。
“连长,实在难受,就慢点!”排长冯对宏发现付立志脸色惨白,嘴唇乌紫,汗如雨下,有些不对劲,赶紧跑上前劝他。
“不行,我是连长,绝不能拖后腿。别管我,你快冲!”付立志斩钉截铁地说。
又跑了几步,上等兵梁白龙见付立志脚步不稳,体力明显不支,跑过去帮他扛枪,付立志一把推开他,大声喝道:“我能行!你往前冲,别管我!”
离终点还有五六百米时,付立志已上气不接下气,脸色变得铁青,突然一个踉跄,瘫倒在地。见官兵围了过来,付立志硬撑着身体爬起来,努力把眼睛撑开了一条缝,咬着牙继续往前冲。一营代理营长高君来见付立志身子轻飘飘的,随时有可能倒下,赶忙上前扶住他说:“休息一下,你不能再跑了!”
“我还行,坚持一下,我们连就是第一了。”付立志奋力甩开高君来。言毕,他紧咬着牙关,拖着沉重的步伐,摇摇晃晃地又向前冲去。又冲了100多米,付立志身子一软,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伴随保障的军医紧急施救后,付立志醒了过来,一脸内疚、气若游丝地对高君来说:“都是我不好,影响了连队!我对不起大家!”
见排长冯对宏也在,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下令:“把人员收拢,清点好武器装具,安全带回。”而后,便合上眼睛,昏迷过去……谁也没有想到,这次5公里越野,竟成了付立志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冲锋,而他苏醒后几句自责与叮嘱的话,也成了与连队官兵最后的诀别!
付立志牺牲后,二连官兵来到他倒下的地方,抱着奖牌和他的一顶迷彩帽、一套迷彩服,眼含热泪一起跑过终点。他们说,连长从不服输,他们要替连长完成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冲锋。
参加上级比武竞赛获得7个单项第一、44个全能第一,与营连训练尖子挑应战10余次,付立志在一次次亮剑争锋中实现了军事素质的超越提升——
“是军人就要有永争第一的豪情”
看着付立志永远闭上的眼睛,团长李道银悲痛欲绝,点滴往事涌上心头。
那年5月,李道银不打招呼检查四连。路过训练场时,连队官兵正在练战术。只见一名浑身沾满泥浆的“战士”正在做示范,前进、卧倒、匍匐……动作勇猛似虎,泥浆飞溅如雨。
“干部都干啥去了?”李道银见训练场上没有干部的身影,以为是一名士官在组织训练,怒火中烧,上前质问。
“报告团长,我是副指导员付立志。连长带队巡逻,指导员休假。”只听这名遍身泥水、看不出军衔的“战士”大声回答。
付立志。李道银仔细打量,不到170厘米的个头,人虽然有些瘦小,却很精干,是块带兵打仗的料。
2011年3月,二连连长调离。二连连续5年未评上先进,军事训练水平一直上不去。李道银向团党委建议,让付立志任二连连长。
付立志到任后,大胆推出了“疯狂圆木”、“滚动轮胎”、“翻豆干”等10余种训练方法,又把训练与巡逻执勤结合起来,在巡逻中设置“敌情”,全程打、全程练,提升了训练效益,使连队军事训练水平大幅提升。当年底,二连在团队比武考核中名列前茅,成为团“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团长李道银听了这个消息十分得意,一有机会就向其他常委炫耀:“我没说错吧,这小子身上有股闯劲,是一个带部队的好苗子。”
事实上,付立志军事素质出众,好争第一,早在李道银发现赏识之前,就在同职级干部中声名鹊起。
刚任排长时,有一次连队组织5公里越野比赛,付立志吃进胃里的早餐吐了一地,引得围观的官兵哈哈大笑,说他是个文弱书生。事后,付立志暗中开始“补差”:每天天没亮就穿戴好装具跑5公里,风雨无阻。平时体能训练,别人做100个俯卧撑,他全身绑满砖块做200个。别人做100个下蹲,他扛着25公斤重的圆木做200个。
两个月后,连队组织年终考核,付立志跑到最后几百米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突然发力,一举夺得了5公里武装越野第一名,官兵都竖起大拇指钦佩地说:“这个排长真厉害!”
“战场无亚军,是军人就要有永争第一的豪情!”付立志常对全连官兵讲。
团政委刘同福对付立志敢于争先的品质印象深刻。今年大年初一,刘同福到二连慰问,付立志向他详细介绍了连队建设情况。汇报到连队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时,付立志意气风发地向刘同福立下军令状:“我们今年要争创先进连队,要在全团军事比武中拿第一……”
6月15日,参赛人员即将出发,一切准备就绪,付立志把参加比武的官兵带进连队荣誉室,用了整整1个小时,把连队获得的各种奖牌证书挨个看了一遍。付立志一句话也不说,直到看见大家眼睛里冒出了火,流露出了必胜的信心,付立志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大声宣布:“出发!”
当连长26个月,带领官兵稳妥处理涉外、涉边事务300余起,成功劝返300余人,协助公安、武警、海关查缴毒品40余千克、走私物资上千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付立志在边防连队把个人志向与履行戍边卫国使命有效统一——
“是军人就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二连驻扎在中山乡,毗邻“金三角”,防区内群山连绵,河谷纵横,近40公里的边境线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便道、通道、渡口10多个,犯罪分子历来视这里为走私、贩毒的隐蔽通道。
2011年4月,付立志到二连任职后,特意让人制作了一面印着“中山猛虎连”的红色大旗,豪气凌云地告诉全连官兵:“忠于职守是军人的本分。从今天起,我们要像山中的老虎一样勇猛无敌,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今年春节刚过,付立志带着巡逻分队对某号界碑实施纵向定点巡逻。分队行进至距蔓辛澡堂村500米处的一个三岔路口时,刚转过弯,就发现5名身背背篓、行色匆匆的可疑男子。
“全体注意。搜索组从左侧绕至嫌疑人后方进行包抄;预备组正面隐蔽设伏……”付立志立即下令实施围堵。
5名男子突见边防官兵,马上一哄而散。“收拢口袋,一个不放!”经官兵合力围捕,5名嫌疑人全部被抓捕,现场查出鸦片烟膏8000多克。
“在他眼里,国家利益重如山。”在中山乡采访,康丰糖业集团农务科科长杨庆才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1年,康丰糖业集团决定在中山乡建一个糖厂。新厂建好了,为了便于把境外的甘蔗运输到国内,康丰糖业集团在怒江对面扩建了一条公路。没想到建路过程中,大量泥石落入界河内,付立志找上门来,义正词严地交涉:“杨科长,你们修路的泥石落入了界河中,请马上清理干净,确保河水畅通。”杨庆才很不理解:“不就是一点泥沙嘛,等雨季来临,河水一涨就冲没了,何必小题大做?”
“下河清理泥石,不仅耽误工期,还要耗费大量财力。”当晚,杨庆才带着几条香烟来到了连队,请付立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融通融。哪知,付立志根本不买账:“把东西拿回去,泥石掉进界河里,会使河水改道流向我方,国家的领土就会因此变小,必须及时清理,不然就向上级反映!”付立志的话震撼了杨庆才。第二天,公司按付立志的要求停止施工,并发动所有员工用铁锹、镐和锄头连续清理了3天,这才把落入界河的泥石清完。
这件事也让杨庆才深入认识了边防军人,尤其是认识了付立志。事后,他主动与付立志交朋友,并3次邀请付连长到糖厂,给员工进行边防政策法规教育,促使糖厂和二连结成了军民共建对子。
“边防无小事。穿上这身军装就必须忠于职守,寸土必争,决不能把领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付立志带队巡逻出发之前动员的这段话,现在已经深深地印进连队官兵的心中。
2012年12月,邻国突然爆发动乱,大量边民涌入我国境内。上级一声令下,付立志立即带领官兵,打上背包,在某通道附近扎下了营。
南部边疆雾大潮湿,在野外,背包里的衣物两天就发霉。战士们都是轮流执勤,付立志却坚持天天带队巡逻,晚上带队潜伏,实在太困了,他就靠着树干眯一会儿。战士们见了,纷纷劝他:“连长,你休息一下,我们天天巡逻,应该不会有事。”他却说:“现在是关键时期,我是连长,怎么能休息!”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付立志以“零伤亡、零弹耗、零违纪”的高标准,妥善安置邻国边民3000余人,圆满完成了中山边境地段管边控边任务。
追寻付立志戍守边防的足迹,细心的官兵梳理出了一组数据:当连长26个月,带领官兵稳妥处理涉外、涉边事务300余起,成功劝返300余人,协助公安、武警、海关查缴毒品40余千克、走私物资上千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在祖国西南边境筑牢了一段不可逾越的钢铁防线。
“是军人就要有死拼到底的血性”
在付立志的柜子里,整齐地放着一摞获奖证书,全是他生前参加各类比武斩获的荣誉,大大小小一共24本。
付立志牺牲后,连队官兵都不相信:连长的军事素质那么好,区区一个5公里武装越野,人怎么就走了呢?
2010年3月,营里爱军精武比武竞赛即将举行,付立志却在一次过障碍训练中意外从高处摔下,右手手腕受伤,肿得老高,稍稍一动就钻心地痛。医生诊断结果:右手不能再用力,至少休息两个月。
听了医生的话,大家都以为付立志无法参加比赛了。谁料,他不以为然地笑了:“这点小伤难得倒我?”一个月后,比武如期举行,付立志左手持弹上阵。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撤步引开左臂,用力一挥,只听“嗖”一声,手榴弹呼啸飞出,落点竟比右手最好成绩还要远10多米,一举夺得手榴弹投掷第一名,全营官兵惊得目瞪口呆。
二连驻地群山绵绵,道路弯多坡大,官兵巡逻执勤,全是与大山较劲,走上几公里山路,就汗流浃背,像在蒸桑拿一样,身上储存的能量一会儿就消耗殆尽。每次完成十几公里的巡逻,距营区五六公里时,付立志就卷起袖子,系紧鞋带,带领战士吼叫着沿水泥公路狂奔回营。他对战士们说:“是军人就要有死拼到底的血性。这个时候极度疲劳,最适宜锻炼我们的体能和意志。”
2013年6月,团队爱军精武比武,基础项目比武有7项,除5公里武装越野为干部必考内容外,其余项目由连队指定尖子参加,绝大多数干部只参加2至3个课目的比武,付立志却参加了6项。
6月19日,团队比武进行最后一项——5公里武装越野。在此之前,二连综合成绩排名全团第二,付立志个人成绩列全团干部第一。一连好几天,付立志白天参加比武,晚上熄灯后又熬夜研究第二天的比武细则,制定人员分工和体力分配战术,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下午5点,强烈的阳光渐退,天气闷热难耐,空气中充盈着一股烤焦的泥土味,5公里武装越野比武正式开始。想到5公里武装越野本是二连的强项,只要稳定发挥平时训练成绩,连队就能打败排名第一的对手,将这次比武的冠军收入囊中,付立志精神一振,一扫连日来的疲惫,带领二连官兵一路狂奔,快速穿过了一大片榕树林,又跑过一条泥泞的机耕小道,一路冲锋在前。
随后的赛道,是一段坚硬的碎石路,坡陡弯急,官兵体力消耗很大。付立志按照先前制定的战术,一会儿跑在前面引导大家往前冲,一会儿跑在后面,为落后的战士加油鼓劲,离终点还有2公里时,付立志渐感呼吸急促,双腿像灌了铅一样难以迈开,每迈出一步都有些力不从心。
“连长,实在难受,就慢点!”排长冯对宏发现付立志脸色惨白,嘴唇乌紫,汗如雨下,有些不对劲,赶紧跑上前劝他。
“不行,我是连长,绝不能拖后腿。别管我,你快冲!”付立志斩钉截铁地说。
又跑了几步,上等兵梁白龙见付立志脚步不稳,体力明显不支,跑过去帮他扛枪,付立志一把推开他,大声喝道:“我能行!你往前冲,别管我!”
离终点还有五六百米时,付立志已上气不接下气,脸色变得铁青,突然一个踉跄,瘫倒在地。见官兵围了过来,付立志硬撑着身体爬起来,努力把眼睛撑开了一条缝,咬着牙继续往前冲。一营代理营长高君来见付立志身子轻飘飘的,随时有可能倒下,赶忙上前扶住他说:“休息一下,你不能再跑了!”
“我还行,坚持一下,我们连就是第一了。”付立志奋力甩开高君来。言毕,他紧咬着牙关,拖着沉重的步伐,摇摇晃晃地又向前冲去。又冲了100多米,付立志身子一软,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伴随保障的军医紧急施救后,付立志醒了过来,一脸内疚、气若游丝地对高君来说:“都是我不好,影响了连队!我对不起大家!”
见排长冯对宏也在,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下令:“把人员收拢,清点好武器装具,安全带回。”而后,便合上眼睛,昏迷过去……谁也没有想到,这次5公里越野,竟成了付立志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冲锋,而他苏醒后几句自责与叮嘱的话,也成了与连队官兵最后的诀别!
付立志牺牲后,二连官兵来到他倒下的地方,抱着奖牌和他的一顶迷彩帽、一套迷彩服,眼含热泪一起跑过终点。他们说,连长从不服输,他们要替连长完成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冲锋。
参加上级比武竞赛获得7个单项第一、44个全能第一,与营连训练尖子挑应战10余次,付立志在一次次亮剑争锋中实现了军事素质的超越提升——
“是军人就要有永争第一的豪情”
看着付立志永远闭上的眼睛,团长李道银悲痛欲绝,点滴往事涌上心头。
那年5月,李道银不打招呼检查四连。路过训练场时,连队官兵正在练战术。只见一名浑身沾满泥浆的“战士”正在做示范,前进、卧倒、匍匐……动作勇猛似虎,泥浆飞溅如雨。
“干部都干啥去了?”李道银见训练场上没有干部的身影,以为是一名士官在组织训练,怒火中烧,上前质问。
“报告团长,我是副指导员付立志。连长带队巡逻,指导员休假。”只听这名遍身泥水、看不出军衔的“战士”大声回答。
付立志。李道银仔细打量,不到170厘米的个头,人虽然有些瘦小,却很精干,是块带兵打仗的料。
2011年3月,二连连长调离。二连连续5年未评上先进,军事训练水平一直上不去。李道银向团党委建议,让付立志任二连连长。
付立志到任后,大胆推出了“疯狂圆木”、“滚动轮胎”、“翻豆干”等10余种训练方法,又把训练与巡逻执勤结合起来,在巡逻中设置“敌情”,全程打、全程练,提升了训练效益,使连队军事训练水平大幅提升。当年底,二连在团队比武考核中名列前茅,成为团“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团长李道银听了这个消息十分得意,一有机会就向其他常委炫耀:“我没说错吧,这小子身上有股闯劲,是一个带部队的好苗子。”
事实上,付立志军事素质出众,好争第一,早在李道银发现赏识之前,就在同职级干部中声名鹊起。
刚任排长时,有一次连队组织5公里越野比赛,付立志吃进胃里的早餐吐了一地,引得围观的官兵哈哈大笑,说他是个文弱书生。事后,付立志暗中开始“补差”:每天天没亮就穿戴好装具跑5公里,风雨无阻。平时体能训练,别人做100个俯卧撑,他全身绑满砖块做200个。别人做100个下蹲,他扛着25公斤重的圆木做200个。
两个月后,连队组织年终考核,付立志跑到最后几百米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突然发力,一举夺得了5公里武装越野第一名,官兵都竖起大拇指钦佩地说:“这个排长真厉害!”
“战场无亚军,是军人就要有永争第一的豪情!”付立志常对全连官兵讲。
团政委刘同福对付立志敢于争先的品质印象深刻。今年大年初一,刘同福到二连慰问,付立志向他详细介绍了连队建设情况。汇报到连队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时,付立志意气风发地向刘同福立下军令状:“我们今年要争创先进连队,要在全团军事比武中拿第一……”
6月15日,参赛人员即将出发,一切准备就绪,付立志把参加比武的官兵带进连队荣誉室,用了整整1个小时,把连队获得的各种奖牌证书挨个看了一遍。付立志一句话也不说,直到看见大家眼睛里冒出了火,流露出了必胜的信心,付立志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大声宣布:“出发!”
当连长26个月,带领官兵稳妥处理涉外、涉边事务300余起,成功劝返300余人,协助公安、武警、海关查缴毒品40余千克、走私物资上千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付立志在边防连队把个人志向与履行戍边卫国使命有效统一——
“是军人就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二连驻扎在中山乡,毗邻“金三角”,防区内群山连绵,河谷纵横,近40公里的边境线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便道、通道、渡口10多个,犯罪分子历来视这里为走私、贩毒的隐蔽通道。
2011年4月,付立志到二连任职后,特意让人制作了一面印着“中山猛虎连”的红色大旗,豪气凌云地告诉全连官兵:“忠于职守是军人的本分。从今天起,我们要像山中的老虎一样勇猛无敌,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今年春节刚过,付立志带着巡逻分队对某号界碑实施纵向定点巡逻。分队行进至距蔓辛澡堂村500米处的一个三岔路口时,刚转过弯,就发现5名身背背篓、行色匆匆的可疑男子。
“全体注意。搜索组从左侧绕至嫌疑人后方进行包抄;预备组正面隐蔽设伏……”付立志立即下令实施围堵。
5名男子突见边防官兵,马上一哄而散。“收拢口袋,一个不放!”经官兵合力围捕,5名嫌疑人全部被抓捕,现场查出鸦片烟膏8000多克。
“在他眼里,国家利益重如山。”在中山乡采访,康丰糖业集团农务科科长杨庆才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1年,康丰糖业集团决定在中山乡建一个糖厂。新厂建好了,为了便于把境外的甘蔗运输到国内,康丰糖业集团在怒江对面扩建了一条公路。没想到建路过程中,大量泥石落入界河内,付立志找上门来,义正词严地交涉:“杨科长,你们修路的泥石落入了界河中,请马上清理干净,确保河水畅通。”杨庆才很不理解:“不就是一点泥沙嘛,等雨季来临,河水一涨就冲没了,何必小题大做?”
“下河清理泥石,不仅耽误工期,还要耗费大量财力。”当晚,杨庆才带着几条香烟来到了连队,请付立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融通融。哪知,付立志根本不买账:“把东西拿回去,泥石掉进界河里,会使河水改道流向我方,国家的领土就会因此变小,必须及时清理,不然就向上级反映!”付立志的话震撼了杨庆才。第二天,公司按付立志的要求停止施工,并发动所有员工用铁锹、镐和锄头连续清理了3天,这才把落入界河的泥石清完。
这件事也让杨庆才深入认识了边防军人,尤其是认识了付立志。事后,他主动与付立志交朋友,并3次邀请付连长到糖厂,给员工进行边防政策法规教育,促使糖厂和二连结成了军民共建对子。
“边防无小事。穿上这身军装就必须忠于职守,寸土必争,决不能把领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付立志带队巡逻出发之前动员的这段话,现在已经深深地印进连队官兵的心中。
2012年12月,邻国突然爆发动乱,大量边民涌入我国境内。上级一声令下,付立志立即带领官兵,打上背包,在某通道附近扎下了营。
南部边疆雾大潮湿,在野外,背包里的衣物两天就发霉。战士们都是轮流执勤,付立志却坚持天天带队巡逻,晚上带队潜伏,实在太困了,他就靠着树干眯一会儿。战士们见了,纷纷劝他:“连长,你休息一下,我们天天巡逻,应该不会有事。”他却说:“现在是关键时期,我是连长,怎么能休息!”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付立志以“零伤亡、零弹耗、零违纪”的高标准,妥善安置邻国边民3000余人,圆满完成了中山边境地段管边控边任务。
追寻付立志戍守边防的足迹,细心的官兵梳理出了一组数据:当连长26个月,带领官兵稳妥处理涉外、涉边事务300余起,成功劝返300余人,协助公安、武警、海关查缴毒品40余千克、走私物资上千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在祖国西南边境筑牢了一段不可逾越的钢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