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其耐药性分析

来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02306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活检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6例,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分离培养,调查螺旋杆菌感染情况,采用K-B纸片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 16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38例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84.66%.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27,P<0.01).不同性别、不同胃粘膜组织慢性炎性反应程度、不同固有腺体萎缩程度、有无肠化及有无上皮内瘤变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8株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率为70.29%,克拉霉素耐药率30.43%,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20.29%、14.49%、7.97%和7.25%.其中,5.07%的菌株对6种抗生素均敏感,54.35%的菌株对单一抗生素耐药,25.36%的菌株对两种抗生素耐药,15.22%的菌株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不同年龄患者分离的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女性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甲硝唑耐药率高于男性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P<0.01).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较高,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其他文献
目的 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TssE-6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采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PCR纯化产物和pET30a(+)载体后连接,构建pET30a(+)-tssE-6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大肠埃希菌中,利用1 mmol/L ITPG诱导,获得目的 蛋白,进行10%SDS-PAGE、Western blot验证及Ni2+柱纯化,利用生物学信息学软件对TssE-6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 成功对TssE-6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经10%SDS-PAGE和Western
目的 预测鸟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基因MAV-5183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下载MAV-5183基因编码蛋白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采用Protparam tool分析蛋白的氨基酸数量、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分子式、分子组成、脂肪指数;利用Phyr、SWISS-MODEL在线预测软件进行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模型预测;使用TMHMMServer2.0进行跨膜区预测;使用PortScale进行疏水性预测分析;采用SignlP5.0进行信号肽预测分析;采用IEDB在线软件进行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TpF1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TpF1n,为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宿主炎症反应研究提供候选蛋白.方法 采用全基因合成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PF1n,表达重组TpF1蛋白,用重组TpF1蛋白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1β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28a-TPF1n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肠埃希菌后稳定表达约25 ku大小的重组TpF1蛋白.与空白组相比,TpF1蛋白干预组的IL-1β分泌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重组TpF1蛋白可显著诱
目的 对穿透支原体膜蛋白MYPE2350进行生物学信息学分析,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并检测该蛋白的免疫学活性.方法 从NCBI网站获得穿透支原体特有MYPE235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分析MYPE2350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区、信号肽和B细胞表位等生物学特性.设计引物,PCR扩增MYPE2350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质粒pET28a.将重组质粒pET28a-MYPE2350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用IPTG诱导重组MYPE2350蛋白的表达.分离包含体,使用尿素溶解后利用N
目的 探讨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β溶血素CylE基因对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免疫调理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野生菌株及β溶血素CylE基因缺失突变株对牛巨噬细胞进行侵染,提取侵染细胞的总mRNA;利用qPCR检测细胞因子Il-8、Il-10、Il-12、TNFα及NOS2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相应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免疫印迹实验鉴定无乳链球菌β溶血CylE基因对MAPK信号通路下游接头分子p-38、p44/42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明确其调控该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结果 巨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杜氏利什曼原虫葡萄糖转运蛋白LmGT1的蛋白结构和功能.方法 从NCBI网站上获取杜氏利什曼原虫LmGT1基因及编码LmGT1蛋白的基本信息,利用Ex-pasy网站Proparam、Proscale、STRING、TMHMM和SWISS MODEL等在线分析工具对葡萄糖转运蛋白LmGT1的生物信息学进行预测及分析.结果 葡萄糖转运蛋白LmGT1基因全长为1962 bp,有12个开放阅读框架,相对分子质量为70.71652×103,分子式为C3171H4901N823O918
目的 克隆表达多房棘球绦虫角化蛋白(EmCNFN)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以细粒棘球绦虫CNFN氨基酸序列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方法获得EmCNFN基因cDNA全长.设计EmCNFN特异性引物,PCR扩增EmCNFN基因,并进行菌落PCR和测序验证.构建pET32a-EmCNFN原核表达载体,筛选IPTG最适诱导浓度和最适诱导时间进行诱导表达,制备EmCNFN重组蛋白.通过Ni柱层析获取高纯度的EmCNFN重组蛋白.分别用His标签抗体、泡球蚴病患者血清、健康人血清和泡球蚴感染SD大鼠血清、健康SD
目的 分析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膜炎患者239例,采集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使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对所有患者作头部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39例患者多为单菌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多见,占46.52%,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占16.48%;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比较高,为1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8、MCP-1)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60例符合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腹针十康复训练)、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并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相比,均具有可比性(t =-0.034、-1.254、-0.081,P=0.973、0.215、0.936);治疗后组内比较,
目的 探讨微小RNA-223 (miR-223)在乙型病毒肝炎及晚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穿刺检查分期:S0-1期58例,S2期42例,S3期33例,S4期35例.另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miR-223的表达情况,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23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血清miR-223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