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炮制的本草考证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药食两用果实类传统中药,生用有护肝利胆的功效,性味苦寒,易伤脾胃,经炮制后可改善,并具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历代古籍本草和古今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栀子大多采用去皮取仁并切制、炒制(炒、微炒、炒黄、炒焦和炒黑)和加辅料制(酒制、甘草水制、姜制、盐制、蜜制和童便制)等加工炮制方法.按照历史脉络,通过查阅大量本草文献梳理了栀子炮制与功效的历史沿革,为统一栀子的炮制工艺和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本草学依据.
其他文献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
为了促进河南省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产业发展,分析了河南省山桐子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河南省拥有政策支持、环境适宜、科研基础良好、群众需求巨大等山桐子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了市场认知度不高、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山桐子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扩大山桐子经营规模、提高民众及市场认知度等发展对策,为山桐子产业及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以湖北清江流域地区岩溪晚芦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岩溪晚芦越冬果实枯水和品质变化,进行海拔高度和品质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清江流域晚熟椪柑岩溪晚芦种植区域布局.结果表明,在湖北清江流域地区,岩溪晚芦果实的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与海拔高度有相关性,随海拔升高,岩溪晚芦果实单果重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固酸比呈下降趋势;南坡岩溪晚芦适宜区域化种植在海拔330 m以下,北坡岩溪晚芦适宜区域化种植在海拔370 m以下;在适宜范围外,随海拔升高,果实枯水加重.
分析了8个薹用油菜品种在湖北省黄冈地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硒滋圆1号和硒滋圆2号早熟性较好;CY04、CY06、CY07和硒滋圆2号主薹茎粗和单薹重较大;CY04、CY07、CY05、CY06和硒滋圆1号主薹产量较高;CY04、CY05、硒滋圆1号、CY06、CY07和硒滋圆2号菜薹总产量较高;硒滋圆1号、中油高硒2号、硒滋圆2号、CY06和CY07主薹硒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硒滋圆2号、CY06和CY07具有主薹茎粗和单薹重适宜、菜薹总产量较高、主薹硒含量较高等特点,比较适合在黄冈地区种植.
对细圆藤(Pericampylus glaucus)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出细圆藤抗炎、镇痛有效部位,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最大给药量测定法,小鼠灌胃给药测定藤水提取物和醇提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研究其安全性;采用冰醋酸致小鼠疼痛和小鼠热刺激反应考察细圆藤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采用琼脂肉芽肿胀法观察细圆藤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中,未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细圆藤醇提取物的MTD>94 g/kg,最大耐受量倍数相当成人(60 kg)用量
探索晋中市东部山丘区与西部盆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取研究区2018年变更调查库农村居民点数据,集成格网统计,借助GIS空间分析探索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其规模和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通过分区域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地貌特征农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景观形态特征、密度特征以及分布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西部盆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越大形态越简单,越小越复杂,聚集性与连通性较好,全局围绕中心城区呈中间聚集、边缘稀疏的分布模式;东部山丘区则相反,农村居民点规模越小,形态越简
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并结合国标感官审评方法,明确了野生甜茶特异甜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同时对比分析了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制成相对应茶样的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含有的特异甜味成分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其蒸青样中含量达到11.26%,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水溶性糖与多糖,而不含云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硒(Se)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液参数的影响,选取240尾初体重(17.21±1.73)g、初体长(11.11±0.46)cm的健康黄河鲤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25、0.50、1.00 mg/kg的亚硒酸钠,测定黄河鲤鱼的生长性能和各项血液参数.结果表明,①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硒显著提高了黄河鲤鱼幼鱼的终末体重(P<0.05),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河鲤鱼幼鱼增重率(WGR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富集、分离纯化方法,对海岸水虱(Ligia exotica)消化道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得到1株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命名为HZL-3.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确定其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采用ELISA法检测HZL-3产蛋白酶、淀粉酶含量,并研究温度、pH、培养时间、接种量等因素对其产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ZL-3能够产生蛋白酶和淀粉酶;温度36℃,pH为7.5,培养16 h,接种量为6%,蛋白酶活性最高;温度36℃,pH为6.0,培养10 h,接种量为4%
为厘清火龙果种植面积情况,利用低空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对望谟县乐元镇拉么村火龙果基地进行数据采集,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火龙果种植区域和计算面积.研究表明,在进行植被指数计算时,火龙果植被指数为0.4~0.6,多光谱影像上纹理比较明显,周边以杂草为主,杂草的植被指数为0.2~0.4,能够较好地区分火龙果和杂草;结合植被指数和火龙果纹理特征,利用最大似然法提取火龙果种植区域和计算面积,提取的精度达88.4%,研究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约为55000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