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懂得电脑操作已成为各行各业必须具备的技能,中职学校则承担了这个重任。那么如何搞好计算机教学?如何在尽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呢?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 现状 对策
当今,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向着网络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作为主要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就显得滞后了,与社会的需求有了差距。因此摆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面前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与提高教学效益改革,已刻不容缓。
一、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第一,我们先来看一下计算机教育的三个层次。
学校计算机教育可以分三层:第一层是计算机入门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教育内容涉及一般性的应用操作、文件的保存与备份、文字编排处理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教育,通过一般性培训或自学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的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这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都能掌握。第二层是计算机技术教育。主要针对那些具有一定操作和基础理论,能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处理各种工作任务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从理论上予以指导。第三层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主要针对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开发技术理念。
第二,我们分析一下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其计算机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和需求。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内容有些简单甚至笼统,一些内容非常陈旧,许多实用性强的课程又没有开展。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对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法的掌握。
二是一些学校的教学资金投入不够。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金投入短缺,缺少基本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一些演示课无法进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太少。
三是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滞后。事实上,计算机专业发展最快,知识更新也最快,但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固守以前的思维,不擅吸收最新的东西,缺少必要的培训和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专业水平没有及时更新和提高,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无疑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致命伤。
二、相关对策
第一,我们应当首先从三个方面去研究一下中职学校的几个要素:一是学生,二是市场,三是教师。
在学生方面,现实中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差,认知水平和能力弱。为此,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市场方面,职业学校强调的就是实用,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是市场。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普通中学可以不考虑市场需求,它盯的是高考指挥棒,职业学校却不一样,必须面对市场、应对市场,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前途,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在教师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实际上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实践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否则,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就可能和市场脱节。
第二,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掌握职业状况。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教师应该思考,我们培养的学生以后出去能干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什么方面去教育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到真正需要的东西?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下,我们的学生有什么竞争力?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如果把这些情况摸清了,吃透了,教起学生来才可能有目的性,效果也会好。总之,职校教师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
第三,转变陈旧的人才观,提高全社会的计算机职教意识。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实用人才的培养。没有疑问的是,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是非常急需的,而要有这样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必须有良好的政策。为此,国家应当制定专门的政策,扭转陈旧的人才观念,建立技术人才、实用人才的长久机制,加强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的投资与管理。
三、强化职校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低。尤其是职校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就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学心理。还要建立定期对计算机专任教师进行专业的先进技术的培训制度,让计算机教师参加实践,到相应企业中去考察实践,了解各行业中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需求,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充实。其次,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比较简明,而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给予贯通、点拨,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第三,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
四、全面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想办法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文字、图形,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显现出来,有较强地趣味性。二是注重计算机教学实践。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更新得快,中等职业学校阶段更是如此,教学中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亲自在实践中理解,在实践中提高。三是采取启发引导性教学。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要采取启发引导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课件等多种手段进行辅导教学。多媒体技术形象性、直观性、多样性可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不仅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可以进行幻灯片教学,也可以新开发一些教学课件,包括教学录像、书本知识,还有丰富多彩的练习题等,把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创设一些现实性的、有可操作性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情境,在这些情境下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从而带动、影响学生去学习。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这种创设有效情境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互相学习同学中用得上的技术处理手段,扩宽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本身就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专业学校,无论是学校本身的管理和建设,还是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或者是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只要坚持与市场接轨,积极主动地介入到现实需求的环境中来,就可以搞好中职学校的教育,就可以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快提高上来,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实用型、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 现状 对策
当今,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向着网络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作为主要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就显得滞后了,与社会的需求有了差距。因此摆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面前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与提高教学效益改革,已刻不容缓。
一、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第一,我们先来看一下计算机教育的三个层次。
学校计算机教育可以分三层:第一层是计算机入门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教育内容涉及一般性的应用操作、文件的保存与备份、文字编排处理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教育,通过一般性培训或自学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的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这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都能掌握。第二层是计算机技术教育。主要针对那些具有一定操作和基础理论,能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处理各种工作任务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从理论上予以指导。第三层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主要针对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开发技术理念。
第二,我们分析一下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其计算机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和需求。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内容有些简单甚至笼统,一些内容非常陈旧,许多实用性强的课程又没有开展。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对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法的掌握。
二是一些学校的教学资金投入不够。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金投入短缺,缺少基本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一些演示课无法进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太少。
三是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滞后。事实上,计算机专业发展最快,知识更新也最快,但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固守以前的思维,不擅吸收最新的东西,缺少必要的培训和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专业水平没有及时更新和提高,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无疑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致命伤。
二、相关对策
第一,我们应当首先从三个方面去研究一下中职学校的几个要素:一是学生,二是市场,三是教师。
在学生方面,现实中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差,认知水平和能力弱。为此,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市场方面,职业学校强调的就是实用,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是市场。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普通中学可以不考虑市场需求,它盯的是高考指挥棒,职业学校却不一样,必须面对市场、应对市场,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前途,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在教师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实际上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实践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否则,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就可能和市场脱节。
第二,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掌握职业状况。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教师应该思考,我们培养的学生以后出去能干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什么方面去教育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到真正需要的东西?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下,我们的学生有什么竞争力?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如果把这些情况摸清了,吃透了,教起学生来才可能有目的性,效果也会好。总之,职校教师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
第三,转变陈旧的人才观,提高全社会的计算机职教意识。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实用人才的培养。没有疑问的是,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是非常急需的,而要有这样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必须有良好的政策。为此,国家应当制定专门的政策,扭转陈旧的人才观念,建立技术人才、实用人才的长久机制,加强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的投资与管理。
三、强化职校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低。尤其是职校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就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学心理。还要建立定期对计算机专任教师进行专业的先进技术的培训制度,让计算机教师参加实践,到相应企业中去考察实践,了解各行业中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需求,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充实。其次,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比较简明,而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给予贯通、点拨,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第三,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
四、全面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想办法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文字、图形,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显现出来,有较强地趣味性。二是注重计算机教学实践。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更新得快,中等职业学校阶段更是如此,教学中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亲自在实践中理解,在实践中提高。三是采取启发引导性教学。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要采取启发引导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课件等多种手段进行辅导教学。多媒体技术形象性、直观性、多样性可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不仅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可以进行幻灯片教学,也可以新开发一些教学课件,包括教学录像、书本知识,还有丰富多彩的练习题等,把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创设一些现实性的、有可操作性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情境,在这些情境下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从而带动、影响学生去学习。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这种创设有效情境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互相学习同学中用得上的技术处理手段,扩宽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本身就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专业学校,无论是学校本身的管理和建设,还是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或者是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只要坚持与市场接轨,积极主动地介入到现实需求的环境中来,就可以搞好中职学校的教育,就可以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快提高上来,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实用型、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