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 个性处理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搞清楚三个客观前提,活化、个性化处理方式。下面我在课程地位、 切入角度 、核心目标 、处理方式四方面阐述我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的个人看法。
  一、 课程地位——核心内容之一
  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基本理念是学生能科学的客观的认识人地关系,并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包括“人地关系是客观的,是不随人的意志改变的,所以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 同时人地关系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去认知、利用它; 人地关系又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我们人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适时的调整我们人来的活动,以谋求人地持续和谐。”
  虽然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核心思想贯穿于地理课程的始终,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出现形式、处理方式、要求水平、侧重点、切入角度等都不同。所以我们在处理“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人地关系问题时就要注意其切入角度、侧重点、核心目标以及在教学中的处理方式。
  二、切入角度 (侧重点)
  课标中三次明确提到人地关系,但切入角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一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的影响”,没有以单独的章节形式出现,而是分配到小节中,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并且总体角度是地对人,侧重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客观性。必修二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单独章节的形式出现,并且客观的、系统的介绍了人地关系,但角度切到了人对地,即人的人地观念决定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地关系,侧重树立“谋求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必修三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次是从历史的角度宏观上谈人地关系,侧重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是动态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 ”。
  三、核心目標
  必修一人地关系角度是地对人,目标是树立“人要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观念。必修二角度切到了人对地,即人的人地观念决定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地关系,目的是树立“谋求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必修三再次明确提出人地关系,是放到了具体的区域之一情境中,而“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从历史的角度宏观上谈人地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是动态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人地关系是需要协调的 ”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以为之后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四、处理方式
  在分析清楚这一部分内容的课程地位,侧重点和核心目标的前提下,在自己学生的情况、学校教学条件、自身风格等基础上,对于具体的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教无类”“教无定法”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就好。建议——活化、个性、创新教学方法,“黑猫白猫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适合是最终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以广泛性应用教学领域。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它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关键,最能综合反映学生能力。计算网络为主的多媒体技术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乏味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也转变了学生的写作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写作方式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为进一步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三观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生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抓好这一时期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起到事
期刊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都在感叹现代通信工具给我们带来便捷,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作为家长,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都离不开手机,孩子们手中也都有了手机,学生手机的管理问题就应时而生。手机一旦进入校园,就像毒品一样,带来的问题将会层出不穷,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接下来我会根据我碰到与学生手机有关的情况,浅谈如何控制管理好学生手机。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学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与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随之有了新的认识与提升,随之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与改变,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本文针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新课标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分析,并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进
期刊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普遍采用通过播放PPT课件来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办法,实训操作技术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这样的课堂不能全面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微课的出现就像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了一个新元素,起到课前学习课中解惑课后巩固反复学习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课后再现。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利用微课主题突出、时间短、趣味性强等特点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堂中
期刊
一、创设问题情境,淡化个别互动式指导  本文强调淡化个别互动式不等于不指导,教师要了解这个实验对学生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淡化指导,选择性地指导,同时注意学生表现,不能把学生的自主扩大化,这里的指导是在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更进一步,可以采用问题或者提示方式控制学生实验进度,以达到思维活跃的目的,针对学生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德育重小事,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都是由点滴言行积淀的而形成的。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期刊
身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总感觉“教育家”离我们很远,一提“教育家”,人们自然会想到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夸美纽斯、孔子、陶行知、蔡元培等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人物。“教育家”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高不可攀。仔细想想,其实,教育家也并非遥不可及。所谓“教育家”,无非是按照教育规律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明白了这一点,心里就亮堂多了,即使成不了“教育家”,做一个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各省所使用的教材都不尽相同,与此同时,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创新和尝试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但对中等专业学校化学教师而言,由于《化学》是中等专业学校化学课程必修的第一个部分,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此,不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变化,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加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