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验研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VS).方法实验选取12只家犬,随机分成两组.采取"两次出血法"制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SAH前先做基底动脉造影,然后行枕大池穿刺,抽出脑脊液4ml后注入等量自体动脉血.第一次"SAH"后48小时再次注入自体动脉血4ml.第二次注血后6小时治疗组6只动物经枕大池穿刺注入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r-TPA)25m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7天后再次行基底动脉造影.结果动脉造影r-TPA治疗组基底动脉口径无明显变化(P>0.05);解剖除1例基底动脉外膜上可见数点凝血外,其余动物颅底均无血块.对照组两次动脉造影基底动脉缩小极为明显(P<0.01),有严重的血管痉挛.颅底充满血块,基底动脉被血块所包绕.结论r-TPA能充分地溶解未成熟的(SAH后48小时)蛛网膜下腔凝血块,从而有效的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肿瘤组织和原代培养肿瘤细胞对鸡胚神经节神经元的影响.方法:⑴贲门癌组织块和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与鸡胚背根神经节共培养;⑵贲门癌组织/原代细胞培
目的探讨改良T型钢板对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改良T型钢板治疗34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三部分22例,四部分12例,年龄28~66岁,平均为49.3岁.结果随访时间平均
目的:研究表达重组人肝增强因子(hALR)工程菌JMl09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发酵罐发酵,优化工程菌发酵的培养基配方、pH值、诱导表达时间、补料方式等.结果:在pH6.9条件下,培养6
针对高速铣削加工中心设计并进行了静态模态实验、动态空转实验和铣削实验,分别在不同工况下的静态实验、主轴空转不铣削实验、不同铣削参数铣削实验下测得振动信号和动态铣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力学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并对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带锁钢板(Anterior thoraco-lumbar locking plate,ATLP)及AO圆棒内固定系统(Ventro
患者,男,40岁,血型B型,因腹胀10d,呕血,便血1d,诊断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失代偿,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1997年12月26日13时急诊入内科.体验:T 37.5℃、P 108次/min、R 22
目的 研究肿瘤组织中纤溶成份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North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研究 10例正常食管和 4 1例食管癌标本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中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4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例伴室性心律失常)的QT离散度进行了分析.结果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
采用探针恒温原子化技术的石墨炉原子吸收 ,测定高纯金属镁中的痕量铝 ,利用样品中的基体镁转化成硝酸镁成为一种有效基体改进剂 ,进一步改善了铝的分析性能。实验优化了仪器
1 病例报告例1,男,39岁.眩晕耳鸣伴不自主右侧斜行一年收住院.住院前一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自觉眼前影物晃动,无旋转感,伴轻度耳鸣,不在意行走时,偏向右前方约45°,有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