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逆行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下段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联合远端蒂及旋转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皮瓣切取范围8.0 cm × 7.0 cm~18.0 cm×10.0 cm,联合血管蒂长1.7~3.0 cm,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0~8.0 cm.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其中5例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远端1.0 cm发生干性坏死,面积约2.0 cm×1.0 cm,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18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其中腓肠神经均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为10.0~13.0mm.结论 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过多牺牲主要动脉,切取面积大,逆转距离长,恢复一定的足踝部感觉,为临床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机关后勤事业娶发展,关键是要着力抓好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
思考之一: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从机关做起 机关在全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赋有特殊使命。机关带头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不仪对控制和降低资源消费增长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而且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
目的探讨成人臂丛根性损伤的临床分型。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来收治并手术探查证实、资料完整的成人臂丛根性损伤病例,分析、归纳出成人臂丛根性损伤临床
患者 女,20岁.因"右肱骨骨折术后1个月伸指功能障碍"入院.患者2010年02月05日因外伤致右肱骨闭合骨折,急诊行右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右伸腕伸指功能无异常,术后10 d出现右中、环、小指伸指障碍,随后出现伸拇、示指障碍。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前外侧皮瓣的双重血供对可扩大皮瓣切取面积及提高旋转应用范围的可行性。方法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腓浅动脉和外踝上动脉为血管蒂的双重供血小腿
患者男,38岁,2007年10月18日因左示、中指机械性损伤1.5 h人院.检查:左示、中指连带部分手背和手掌皮肤脱套性损伤,脱套的组织不整齐,有明显的挫裂伤,无可供吻合的血管,难以行再植术.创面污染不重.示、中指伸、屈肌腱和部分指骨外露、末节指骨缺损,环指尺侧纵行挫裂伤。
我校物理教研室副教授金寿日等老师承担辽宁省科研课题“金属超微粒子的制备方法和特性”的研究,于1988年7月11日由辽宁省教育委员会主持通过了技术鉴定。 金属超微粒子是一
目的 探讨中央沟区手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及光学成像技术定位脑运动及感觉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5例中央沟区脑胶质瘤患者术中首先利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定位中央沟及中央前回运动功能区,然后通过光学成像定位中央后回感觉功能区.根据术中的定位,选择显微手术对肿瘤切除,最后进行功能情况评估.结果 临床应用5例,均成功定位中央沟及相应的感觉、运动功能区.术后24 h内复查MRI显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术后随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