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本院近年来共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为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所实施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集中在疼痛症状不明显、临床症状不显著、患者自身所携带的合并症相对较多等特点。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应遵循维持患者体内各项正常微循环为前提的条件下,降低患者心脏的负荷以及心肌梗死的程度,同时对其自身存在的合并症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Selected 80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during recent years for clinical data,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enrolled focused on pain symptom is not apparent, clinical symptom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patient's own carry complications relatively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aged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patients should be the premise in the maintenance of normal micro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load and alleviate the degre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lso on the existence of its own complications effectively control.
  Key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lderly patien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我国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而言。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在于患者的心脏供血情况受到抑制,致使其心肌出现坏死的情况[1]。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恶性疾病的一种,其致死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中如若没有及时有效的对该类病症进行治疗以及控制,则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将造成极大的威胁。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临床症状明显性相对较差,其疼痛程度相对较低,加之老年患者自身的合并症相对较多,因此对其进行临床确诊以及治疗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0例,通过对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实施合理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分布在59~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4岁。根据入院检查,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均符合我国临床医学会颁布的诊断标准[2]。同时选择80例非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其既往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同时,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详细的检查,对合并症情况进行检测。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并对其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实施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扩冠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联使用),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稳定粥样斑块,尽早给予β2—受体阻滞剂及ACEI制剂,特别是对有溶栓指征患者给予规范溶栓治疗,除此之外,临床中均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给予镇痛及镇静剂类药物。对于所存在合并症相对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运用降压药物或者降低血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各个脏器的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量,以避免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1.3检测指标以及分析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的统计,并对其运用上述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院研究的过程中,老年患者(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性比较如表1所示。
  根据本院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20例,占全部患者的25.0%,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30例,占全部患者的37.5%,无明显症状的患者30例,占全部患者的37.5%;而对照组患者当中,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61例,占全部患者的76.25%,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10例,占全部患者的12.25%,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9例,占全部患者的11.25%。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对而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较为不明显,造成该类情况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多数老年患者合并症当中,其动脉硬化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3]。因此,其出现心脏排血量较低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二,部分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几率较大,因此其对疼痛的感知程度相对较低;其三,多数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较高,因此其对胸闷的感知程度较差。因此,当老年人群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如若没有明显的致病因素,则应考虑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4-5]。临床中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运用心电图动态观察心率及ST—T变化,并动态监测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做到及时诊断,并能够根据诊断结果,合理实施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老年患者的治愈率[6]。
  总而言之,老年患者自身的合并症相对较多,因此当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症时,死亡率相对较高。加之其年龄相对较高,其各个脏器的功能衰退情况较为显著。因此,其临床中出现症状反复、心肌梗死面积较大等情况较为普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则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程度,对于老年患者应及早进行诊断,合理实施治疗,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罗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的随机、多中心研究结果——推翻了目前心源性休克的诊疗指南[J].临床误诊误治,2013,35(02):56-58.
  [2] 吴智勇,李娥卿,陈娟.亚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致心源性休克1例报道[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03):89-91.
  [3] 郝恒剑,胡大一,边延涛,等.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31(03):2371-2373.
  [4] 王毅东,朱建国,刘丹. 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55-56.
  [5] 许恩实,李玉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09):80-81.
  [6] 任永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辨证施护[J].中医临床研究,2011(07):105-1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的临床分娩方式。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而定,除满足医学指征外,有剖宫产史的产妇不宜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对策。方法:通过对本院发生的130例护理不良事件从分类、原因、职称、年限、时间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前3位是:给药错误、跌倒、输液外渗;发生原因第一位是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高;中午、中班、夜班时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高共56.9%。结论:强化制度及流程的落实,加强高危时段的监控,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吗啡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新的应用组合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病人分成三组:A组、术中硬膜外单纯推注吗啡2mg,B组、硬膜外推注吗啡2mg,术毕接静脉镇痛泵,C组、硬膜外推注生理盐水,术毕接静脉镇痛泵,比较三组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术中硬膜外推注吗啡能使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满意,静脉镇痛泵的使用能使术后镇痛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剖宫产术产妇的不良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将年轻剖宫产产妇分成两组,分析其心理特点,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变化和对分娩的影响。结果:两组在SAS、VAS、SSD、术后镇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①观察组:产妇入院后,护士先了解产妇的孕史、病情,个人和家庭的一般情况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超声在脑室周围回声增强对提示脑白质软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经颅脑超声诊断脑室周围回声增强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脑室周围强回声情况进行分级,判断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脑室周围回声强度分为:I度56例,II度21例,III度9例;并进行临床治疗,经颅脑超声监测脑室周围增强回声区域,在7天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趣味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趣味锻炼,比较两组患儿锻炼的依从性及肿胀消退程度。结论:观察组患儿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指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趣味锻炼有利于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锻炼的依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9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B组患者接受刮宫术治疗,C组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局部应用甲氨蝶呤与刮宫术。了解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方面
期刊
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大塘镇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情,如实反映该镇儿童预防接种率水平。方法:按照2013年《国家免疫规划督导评估方案》要求,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自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塘镇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低于95%,漏卡率较高达4.43%,除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外,多种疫苗的接种率低于90%。结论:大塘镇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率水平较低,工作严重滞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有待加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床护比不达标,临床护士人力不足,招聘护士流动性大,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管理方式简单落后与合理配置的矛盾。分析其原因:包括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护理需求增加,护理人员职业待遇低,队伍不稳定。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按职称上岗的护理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合同制护士的薪酬待遇,保证临床护理人员合理配置;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
期刊
摘要:题目: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方式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划分为对照治疗组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对对照治疗组患儿采用盐酸丙卡特罗片与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对孟鲁司特钠治疗组患儿在对照治疗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结果:孟鲁司特钠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孟鲁司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