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富春山居图》

来源 :小学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宝名片
  姓名:《富春山居图》
  出生年代:公元1347年 元代
  作者: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
  现居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咱们中国的国宝里,有不少的名画。不过谁的身世都没有《富春山居图》坎坷。好端端一幅画硬生生被烧成两截,身首异处、骨肉分离……
  复制一个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本是一幅大号的山水画。
  画上展现的是浙江省富春山一带初秋的景色。画里有起伏的丘陵、有云烟缭绕的村舍亭台、出没于波光间的渔翁、渔船,林间有飞禽,山间有飞瀑小桥……
  要在一张画纸上画出这些美景也不难,不过《富春山居图》却连用了8张画纸,画长达到了848厘米,这长度远远超过528.7厘米长的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
  当然了,画好不好,和长度没太大关系。只是画卷越长,内容就更加需要丰富,画中的景物不能重复,还得做到移步换景、步步不同。
  这些要求《富春山居图》都做到了。
  人在画中游
  据说,看过《富春山居图》的人,去富春江游览的时候,都会大吃一惊,觉得沿岸风景似曾相识。既而惊叹,太像了!画和实景太像了!
  怎么可能像呢?
  这幅元朝的画,画的可是600多年前的景色。
  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的战乱更迭,富春山肯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民居如今没了,从前的小木桥塌了,修了新的水泥桥……
  即便这样,那游客仍旧觉得实景和画里很像,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富春山居图》画出了富春山的特点,画出了它的神韵。
  穿越时空去学画?
  神韵这种看得见摸不着,还说不清的东西,一般画家可画不出来。《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却做到了,还做得出神入化。
  那这位黄公望先生肯定是从小就特别有绘画天赋吧?
  这个嘛,不清楚。我们只知道出生在南宋末年1269年的黄公望从小就热爱自然,博览群书,因此知识非常广泛。
  那他是不是有名师指点?
  没错!黄公望的老师可了不得。有北宋大画家董源,元朝大画家赵孟……
  黄公望虽出生在南宋,可后来天下归了元朝,终究是个元朝人,那么他拜元朝画家
  赵孟为师学画就没问题了。可北宋大画家董源早在公元962年就去世了,而黄公望是在董源去世的300多年后才出生的。
  黄公望难道会穿越时空去拜师?
  其实,黄公望是靠临摹向董源学习的。他年轻的时候,不光临摹董源的作品,还大量临摹其他名家的名作。这不,一不小心就给自己练就了深厚的绘画功底。
  除了有名师,黄公望还有许多书画界的益友——王蒙、倪瓒、吴镇。
  这四个好朋友经常一起画画,切磋技艺,渐渐地四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们四人也因此被大家称赞为“元季四大家”。
  七年一幅画
  有天赋、肯钻研、有良师益友的元朝画家很多,可为什么就黄公望能画出国宝级的作品呢?
  原因很简单——他是个勤奋的老寿星!
  黄公望是个很长寿的画
  家。元朝仅存在了90多年,他就活了80多岁。
  筹划这幅《富春山居图》的时候,黄公望已
  经70多岁。而这时候,他的绘画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当然,黄公望能把富春山画得如此传神,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勤奋。
  虽然他晚年就居住在富春山,对那里非常熟悉,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了解那里的山水花木、云卷云舒。他的袖筒里始终都装着笔墨,遇到独特的景致就立刻画下来。
  几年过去了,他搜集了好多的素材,待到富春山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已经在他的心中时,方才动笔作画。这一画就是三四年,一直到他谢世之前不久,这幅画才彻底画完。
  屈指一算,从搜集素材到画完这幅鸿篇巨制,竟然花了7年时间。
  引火上身
  慢工不光能出细活儿,还能出惊世骇俗的作品。
  这不,黄公望的这幅《富春山居图》一面世就震惊了元朝画坛。
  后来这幅画几经辗转,被不同时代的爱好者收藏。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落到了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并差点被毁掉。
  不要误会,这位吴洪裕先生并不是厌恶这幅画,而是超级喜欢。他没日没夜地临摹这幅画,都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
  就因为太喜欢这幅画,老先生竟然在临死前也不忍与画分离。他含泪下令把《富春山居图》烧掉为他殉葬。
  说烧就烧,长长的画卷立刻就被抛进了火堆。要不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里把画抢救出来,恐怕我们今天就见不到它了。可是画已经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了。前段画幅较小,是《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皇帝也会看走眼
  虽说《富春山居图》的真迹被毁为两截,不过在被毁之前,已经有不少仰慕者临摹出了它的全貌。
  被火烧后修补过的真迹残卷也有许多画师临摹仿照。这些仿制品中,人称“子明卷”的画卷还获得过清朝乾隆皇帝的题词呢。
  当然了,乾隆的题词可不是夸它是最棒的仿制品,而是把它当真品看待。看来乾隆皇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说来凑巧,就在仿制品深得乾隆皇帝喜爱之际,真正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又被送入宫中。
  虽然乾隆皇帝碍于面子一直不肯承认自己
  把赝品当真品,不过他还是把真迹留了下来。从此以后,身世坎坷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颠沛流离的《剩山图》
  就在《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故宫里睡大觉的时候,它的另一半《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却依然流落民间,辗转于各个收藏家之间。
  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一位叫吴湖帆的画家才发现了它的踪迹,并用自己珍藏的青铜器换到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的真迹。
  这个消息被浙江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沙孟海先生得知后,他数次前往上海,劝说吴湖帆将此画交由博物馆保管。1956年,吴湖帆被沙先生的一片赤诚感动,将画送入了浙江省博物馆。从此《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也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骨肉分离
  如果《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好好地待在故宫里,那它们肯定早就团圆了。可是在故宫里住了近200年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与大量的故宫文物一起,被国民党运到了台湾,并在台北故宫住下了。从此,《富春山居图》的两部真迹残卷只能隔海相望,期盼团圆了。
  直到2011年,《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来到台湾与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一同展出,两部残卷真迹才得以重新聚首。
  虽然两部残卷间有很大部分被火焚毁,如今纵然团圆也无法拼合在一起,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用数码技术,将两幅画的影像拼接了起来。
  如今,大饱眼福的华夏子孙、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心中所思所想的定是国宝已合为完璧,何时大陆与台湾能够早日结束骨肉分离!
其他文献
轿车后座上堆满了各种香烟、零食与饮料的包装袋,怪味儿充斥着整个车厢。新任警长艾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德布西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两人都是满面倦容,胡子拉碴,眼睛盯着布莱克
你知道水晶泥是什么吗?水晶泥是一种用于室内种植和家庭装饰的新高科技产品,经过充分浸泡后能吸收100倍左右的水分。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发现,水晶泥不仅含有镁、锌、钛等元
人的容貌、身材、性格和行为,虽说主要是先天因素,但并非完全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气候的手中。对人类的不同“打扮”人类学家以皮肤颜色来区别人种,
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吉县,海拔高、温差大、日照足,空气洁净,自然生态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生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获得山西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苹果产地认证,并被农业部确定为全
“嗡——嗡——嗡——”尽管沃克将手机调到了震动模式,但在空旷的办公室中,震动声依然有些刺耳。沃克抬起头。发现原来办公室已经只剩他一人。当他意识到是自己的手机在响的时
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呃逆可分为一过性及连续性(顽固)两种类型,前者多可自行痊愈,无病理现象,后者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引起严重后
我们经常能听说周围的一些人被诊断出患了某种癌症,比如肺癌、乳腺癌等。这些得了癌症的人可能无法生存太久就会因病去世。这是因为癌症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大多数的癌症病
来自22世纪的智能机器人,帮助人类过上幸福生活之后悄然离开,这是哆啦A梦与大雄的故事。难以想象,在哆啦A梦离开之后的日日夜夜里,大雄要如何面对孤独与无助的煎熬?  哆啦A梦也3D  《哆啦A梦:伴我同行》是一部纪念“哆啦A梦之父”藤子·F·不二雄诞辰80周年的3D动画电影。  为了什么都做不好的大雄,来自22世纪的大雄的玄孙带着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来到现代,打算改变大雄的未来。他为哆啦A梦设定了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合同文本和专业术语有其自立的译法,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熟知并应用此类的词汇译法更显必要.本文通过对跨国企业的组织机构,集团的职位设置,人力资
本刊讯 据三秦日报消息.陕西首批260t酥梨顺利通过中澳双方联合预检.获准于近期出口澳大利亚。这标志着陕西酥梨的生产和加工管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