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茶叶生产区域优势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芒市发展茶叶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并结合实际提出芒市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选址、选择优良品种、营造防护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区域优势;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云南芒市
  中图分类号 S57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3-0068-02
  芒市是云南省最适宜种茶区域之一,是优质绿茶的重要产地,种茶历史悠久,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01万hm2,分布于全市11个乡镇,有茶叶企业306家,涉茶人员15.9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茶叶产量9 500 t。芒市茶叶品质独特,生产优质茶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芒市茶叶技术推广站多年来推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5年多来,全市共发展新植茶园3 920 hm2,增幅达61.5%,年均增幅超过12个百分点。到201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01万hm2,茶叶产量9 500 t,产量比2006年的4 553 t增4 947 t,增幅达108%,年均递增21个百分点。实现了面积、产量同步增加。当今茶叶进口国的茶叶农残、卫生等限量标准越来越严格,为扩大茶叶出口量,在实际生产中应更加重视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 区域优势
  1.1 自然环境优势
  茶樹喜欢温暖的气候,种植区的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4 ℃,≥10 ℃有效积温>4 500 ℃,极端最低温>-5 ℃,年降雨量>800 mm,海拔<1 800 m。芒市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类型,具有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多雾等特点。年日照时数2 452 h,年平均气温19.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 ℃,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 ℃,极端最低气温-0.6 ℃(1963年1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36.2 ℃(1960年4月29日),年积温7 170 ℃。年平均降水日数170 d,正常年降水量1 653 mm,年最少降水量1 177.3 mm(2006年),年最多降水量2 294.4 mm(2001年),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
  芒市是云南大叶种茶生长最适宜区,茶树休眠期短,春茶开采期早,生长势强,年采摘批次达18~22次,具备茶树高产优质的自然环境优势。
  1.2 区位优势
  芒市区位优势独特,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23 km。市府所在地也是德宏州州府所在地,是国家级糖料、商品粮、商品猪基地和国家亚热带经济作物名优基地及云南四大旅游集散地县(市)之一;是滇西农产品、工业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是通向畹町、瑞丽2个国家级口岸的必经之地和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最具活力、最开放的商贸口岸;是德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德宏公路、航空、电讯网络中枢;是国家和云南列为开发计划的国际航空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必经之地及连接周边各国的泛亚铁路中国出入境站;是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黄金口岸。
  1.3 产业基础优势
  芒市是云南全省10个年产量在5 000 t以上的产茶大县之一,是云南的茶叶主产县。2012年,全市有茶园面积1.01万hm2,产茶9 500 t,茶叶农业产值9 500万元,工业产值2亿元。茶树种植面积占德宏茶园总面积的42.9%,茶叶产量占全州茶叶总产量的57.8%,产量、面积在德宏州居首位。全市有1个国有农场茶厂,16家民营茶叶公司,生产规模1 000 t以上的企业7家。茶叶加工装备精良,有茶叶初制加工厂308座,年加工能力10 000 t以上;有CTC红碎茶生产线3条,年生产规模3 000 t以上;有1条年生产规模2 000 t的速溶茶生产线在建。茶叶最高年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3.36%,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56%,是芒市农业主要骨干产业。
  2 芒市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
  2.1 茶园选址
  新建茶园必须选择土壤未受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隔离带。坡地种植茶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脊、山顶之间要留有自然植被[1-2]。
  2.2 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应选择适宜芒市气候,且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无性系良种,如云抗10号、佛香3号、雪芽100号等。
  2.3 营造防护林
  茶树属半阴性植物,建园时必须在茶丛周围营造香樟、西南桦、杉树等防护林。在茶园内种植香樟、山苍子、樱桃等覆荫树,一般栽植150株/hm2左右。夏季遮荫树,可提高空气湿度,使茶叶持嫩性强。覆荫树落叶形成的覆盖层,可减少土表蒸发和径流、涵养水源。
  2.4 合理密植
  茶叶产量由树冠上各次采摘时新梢的数量及叶片重量组成。芒市的光照条件都较好,日照时数较多,但是光能利用率普遍较低。合理密植,培养丰产树冠,一般栽植3.0万~3.3万株/hm2,单行单株,行距1.5 m,株距30~35 cm[3]。树高50 cm以上,蓬面宽80 cm即可开采,产量达2 250 kg/hm2以上。并修建好茶园水利设施,如隔离沟、横沟和蓄水池。在梯层茶园畦面应保持外高内低。
  2.5 平衡施肥
  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氮、磷、钾肥配施,幼龄茶树主要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施有机肥15~20 t/hm2,同时适当提高磷、钾肥的比例[4]。
  2.6 茶树修剪
  茶苗定植后,当苗高达到30 cm以上,主枝粗达3 mm以上时,即可进行第1次定形修剪,剪后留高15 cm左右。以后每年进行1次定形修剪,经过3次定形修剪的茶树,高度在40~50 cm,树幅80~100 cm,树型基本形成[5]。成龄茶树轻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 cm的枝叶为度,经过3~4年的轻修剪后进行1次深修剪,将树冠面压低20~30 cm。对于衰老茶树可通过重修剪和台刈,一般掌握在树高的1/3、1/2或2/3处砍去,以离地面高度不超过40 cm为宜,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2.7 病虫害防治
  芒市茶树病害主要有芽枯病、茶饼病、茶炭疽病、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小绿叶蝉等。在防治上,应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强调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防治次数[6]。一是农业防治。发展新茶园时,选用抗病虫品种;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可减轻毒蛾、蚧类、粉虱等危害;对假眼小绿叶蝉、蚜虫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可进行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其发生;清理深埋茶树根下落叶及表土,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越冬害虫;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可以减少鳞翅目和象甲虫类害虫和密度。二是物理及机械防治。利用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包括捕殺或摘除、诱集或诱杀、阻隔、分离、高温和低温以及放射、高频电流、激光和超声波等应用,目前芒市大部分茶叶基地都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同时安插黄板诱杀害虫[7]。三是生物防治。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有益昆虫(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益螨)及其制剂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对茶树和其他生物无不良影响、防效期长等优点。四是化学防治。指利用化学物质来预防和防治病虫草的措施,其具有速效、使用简便、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优点,在确保茶叶高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化学防治具有许多缺点。茶叶作为一种饮料,消费者更加关注其安全性。因此,采用化学防治时必须控制在无公害范围内[8]。
  2.8 茶叶采摘
  茶树具有早采早发、晚采晚发的特性。开采标准一般为春茶新梢在树冠面上达10%~15%、夏秋茶达10%时为宜,细嫩名茶达5%即可开采。在大面积生产情况下,春茶采摘应适当提早[9]。对已成龄投产茶园,做到“及时、分批、留叶,按标准采”。
  3 参考文献
  [1] 冯明祥,姜瑞德.崂山茶区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及生态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茶叶,2010(2):10-11.
  [2] 韩丽,谢志英.西双版纳州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初步研究[J].中国茶叶,2010(4):16.
  [3] 汪松能.江西茶园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茶叶,2010(5):30-31.
  [4] 林秀珠.茶鲜叶的无公害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报[J].福建茶叶,2010(7):32-34.
  [5] 聂红红,杜安.铜鼓县茶叶生长气候条件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99,102.
  [6] 陈作书.云抗10号无性茶丰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8(2):46.
  [7] 邱玉秀,邱飞.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5,36(2):167-168.
  [8] 邓正春,吴平安,杨宇,等.富硒茶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1(4):9-10,12.
  [9] 吴洵.北方地区茶树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茶叶,2009(10):26-27.
其他文献
对双孢蘑菇菌种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的筛选,从菌丝的长势、长速和均一性3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菌丝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丝在马铃薯玉米粉培养基(培
介绍当前九龙镇烤烟套种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分析马铃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马铃薯栽培技术,以指导马铃薯栽培。
介绍中央储备粮临沂直属库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以为中央储备粮食的规范化管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提供参考。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to finely manage the
介绍果树高位多头腹接技术,包括接穗的采集与处理、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和嫁接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一直以来,全国Ⅰ卷高考数学试题一直给人以比较稳定的感觉.但在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数学试题公布之后,却惊起了一些波澜,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议论. 大加赞誉者有之,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者有之. 其实,2019年高考题之所以引起大家的讨论,除了解答题各大板块的位置有较大的调整之外,还有就是增加了数学试题的阅读量,信息量.突出了对数学文化的考查,突出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对想通过刷题的方式获取
资本融通是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非常注重资金的筹措,但因政策措施缺失和爱市场因素制约而导致融资渠道不畅和融资质量不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虽然
从最早用Notepad手写Html开始,网站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经历了CGl、Perl、ASP、PHP、JSP和ASP.NET等技术,有些技术已经是昨日黄花,有些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很多领域广泛的应用。这两
基于银企关系的主银行制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这种体制与Anglo-Saxon模式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冲击是日本金融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要近年来,由于栽培条件及气象条件的变化,农田生态环境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小麦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造成小麦损失。针对当前防治措施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防控的技术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控;问题;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44-01    近年来,由于栽培条件及气象条件的变化,农田生
[摘要] 从地理区位、资源和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比较优势来看,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临行政区划、基础设施、产业的同构和制度性等四大障碍。今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经济区域应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交通、信息业的协调与整合现行;梯度转移,逐步推进,点面结合;注重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布局;消除区间市场壁垒,统一市场运作规范。  [关键词]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辐射能力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