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可以提高森林生物量估测精度和估测生物量动态变化,为森林碳储量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反演基础.文中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方法,从数据预处理、数据重构、遥感因子选取以及模型构建与精度评价4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并提出研究建议与展望.
【机 构】
: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6502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可以提高森林生物量估测精度和估测生物量动态变化,为森林碳储量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反演基础.文中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方法,从数据预处理、数据重构、遥感因子选取以及模型构建与精度评价4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并提出研究建议与展望.
其他文献
作者以2个上海本地紫苏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低温处理对打破紫苏新种和老种(贮藏半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GA3低温处理后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清水(ck).其中200mg/L赤霉素GA3低温处理对打破新种休眠效果显著,紫苏1和紫苏2种子的发芽势分别较清水(ck)高20%、46%,发芽率高9%、25%;500 mg/L赤霉素GA3处理后老种的发芽活力提高显著,紫苏1和紫苏2种子的发芽势分别较清水(ck)处理高33%、28%.5
自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m3.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将碳中和转化为国家发展战略.文中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要求和进展;分析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谈判重点议题的变化、美国立场的不确定性等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出在新格局下,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作用将更加凸显,以及
人兽冲突是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状况下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全球性问题,会同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前趋势下,这种矛盾冲突正在激化.文中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国内外人兽冲突管控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兽冲突问题;尽管人兽冲突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国内外的人兽冲突形式存在共性.在应对我国的人兽冲突问题时,应考虑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共同出资,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森林生态环境始终处于“破坏—重建”的矛盾中,北京市受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城市生态林业发展与大都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更为典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城市生态林业是其中重点关注的部分,对于北京市向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和专家定期研讨分析,明确了当前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北京市城市林业的功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系统总结归纳了城市林业发展的限制因子;针对北京大都市生态林业发展需求及存在的限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