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创新推进重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7114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既是一项伴随我们党执政全过程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常规工作,因此必须注重创新。重庆从内容、形式和体制三大创新入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
  
  内容创新:既开“公共课”,又设“专业课”和“选修课”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重庆党员干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到本领恐慌!针对重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我们创新地将“公共课”与“专业课”、“选修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好“公共课”。所谓“公共課”,就是中央在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要求。按照这一要求,重庆精心制订“公共课”课程表,作为全市的“共同科目”:在理论学习方面,重点抓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在形势政策教育方面,着眼中央、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全市的重点工作,深化世情、国情、党情、市情、民情“五情”教育;在党性党风锻炼方面,以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重庆城市精神和重庆历史文化学习为重点,着力提高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补好“专业课”。所谓“专业课”,就是重点抓好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重庆把“内陆开放”、“城乡统筹”、“民生实践”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履职的专业基础。对照差距,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和急用先学的原则,补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从“中学生”升格为“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
  选好“选修课”。所谓“选修课”,就是鼓励各级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完成“自选动作”。在机关,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在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在企业,以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为重点;在医院,以医德医风建设、业务能力提升为重点;在农村村组和城市社区,以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乡居民文化程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重点。
  
  形式创新:既有“老套路”,又推出“组合拳”和“新招数”
  
  学习重要,但为什么总是容易陷入“学习不够——加强学习——学习不够——加强学习……”的怪圈呢?除去“考学”流于形式等客观原因外,学习形式陈旧是重要原因。针对实际,重庆在学习形式上将“老套路”与“组合拳”、“新招数”结合起来。
  用活“老套路”。所谓“老套路”,就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强党员学习的行之有效的一整套做法。比如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明确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为党员学习活动日,每年7月第一周为党员教育活动周。积极落实“党课四进”活动,即党课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12371党建信息平台”等新手段新方式,定期给党员干部学习下指标、给任务、加压力。
  打好“组合拳”。所谓“组合拳”,就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关工作融入党的各项工作中去。比如,我们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组织部门牵头开展的“三项活动”、“三项制度”等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知识到一线,扎扎实实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些“组合拳”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类似活动“单打一”和“两张皮”现象,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实现了党建资源的有效整合。
  创造“新招数”。所谓“新招数”,就是在“老套路”和“组合拳”基础上,创造一些“独门绝技”。比如,“唱读讲传”就是颇具重庆特色的“新招数”。“唱读讲传”贴近党员干部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寓学于乐、潜移默化,深受干部群众欢迎。各级党组织按照内容具体化、形式生动化、主体群众化、机制常态化的要求,推出《经典歌曲》专辑、编辑《读点经典》丛书、办好《讲故事》专刊、出版《优秀箴言集》,并充分利用重要节庆和“重庆读书月”,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市举办综合性“唱读讲传”活动2374场,参与观众1359万人次,群众的满意度达到94.74%。
  
  体制创新:既怀“立竿见影”之心,又持“滴水穿石”之态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归根到底要塑造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广大党员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立竿见影”之心,更要有“滴水穿石”之态。重庆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力求学习实效、转化学习成果、推动长效学习,着力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
  强化各级党组织的各项学习制度,及时转化好学习成果。市委中心组坚持每月举办两次高层次讲座,今年以来已举办市委中心组系列讲座十余次,其中《红歌——亿万人民纵情歌唱》、《走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等专题讲座,广受好评。在市委中心组这个“示范班”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了调查研究制度,把学理论与搞调研、谋发展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去年以来,市委确定21个重点课题,组织全市各级中心组成员深入开展调研,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今年以来又扎实围绕做好民生工作开展调研,召开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在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试点示范,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在机关、企业、学校、街道、农村中,分别选取市司法局、长安汽车集团、重庆邮电大学、江北区大石坝街道、荣昌县等,作为全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示范点,着力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各级各部门也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引领本地本单位创建工作的开展。
  建立健全咨询和督察机制。我市成立了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和专门工作督导组,统筹协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对全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提供理论咨询,对工作进展进行督促检查。
  创新推动学习,学习促进创新。内容、形式、体制这三大创新,不仅有力地推进了重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终身学习、人人学习、高效学习等理念,已深入人心。
  (作者系重庆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其他文献
不足80平方米的家,一张竹沙发已经发黑,前面是两张木凳拼成的“茶几”。两张已经用了20余年的木板床、两个土漆木柜和一个旧书柜几乎是所有的家具,一台25英寸的旧彩电算是家里最现代化的电器,水磨石地面在如今的城市家庭里难得一见。  简朴得甚至有些寒酸,谁也无法相信,这是铜梁县一位妇联干部的家。  家的主人赵积素,拿出自己资助的贫困学生从天南海北寄来的信,说:“我很富足。”    ■ 资助学子了夙愿  
9月2日,南川区石墙镇石蛾村村民张有新收到一幅特别的年历宣传画,上面除了年历以外,还用美术字体印着“‘三项制度’连民心,推进发展促和谐”的醒目大字,三张介绍“三项制度”内容的漫画图片,“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定期反馈”,内容十分生动。  以此同时,该区192个村、58个社区的群众,几乎都收到区委组织部印发的“三项制度”宣传画。  “一张宣传画,可以让更多党员群众了解‘三项制度’。”南川区委常
重庆已初步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建制镇镇区”的等级结构。1个市域中心城市,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等9个行政区构成重庆都市区。6个区域中心城市,即万州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黔江区等6个行政区。25个县域中心城市,是指除都市区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其余4个区、21个县(自治县)的党政机关所在地的区县域城区(城
在70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中,位于重庆北碚区童家溪镇的伍达畜产品有限公司却生意兴隆。这个欧洲人眼中的“肠衣大王”应对危机的法则是:切实思考并踩准节拍,迅速行动,永不放弃。    ■ 危机来临,蛰伏不动;机遇来了,一跃而上牢牢抓住它    重庆伍达主要生产盐渍猪肠衣,出口德国、波兰等欧盟国家。  肠衣,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脆皮肠、烤肠外面那层肠皮。像伍达这样做肠衣出口的企业,全国有几千家
淘汰整合落后产业  淘汰整合落后产业——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次破茧化蝶的生死考验。  重鋼巧做“加减法”,实现了脱胎换骨;重庆水泥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了从“零敲碎打”到“强筋壮体”;嘉陵化工厂在环保搬迁中起死回生,由“小虾米”变成了“大块头”。这些故事彰显出的经济思想就是:腾笼换鸟,在搬迁中升级;脱胎换骨,用新技术革新;扶优扶强,在兼并中整合。    一面是新建一座钢城,一面是关停12家钢
2009年9月,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一位身高约一米三、身体稍胖的残疾青年,吃力地用拐杖交替点击路面,支撑着身体艰难前行……  他叫谢江海,24岁,是三峡学院2008級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二级残疾的他,却用双拐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男儿有泪不轻弹    幼年时一场大病让谢江海双腿萎缩,从此,拐杖成了他终身的“伴侣”。  身残志坚的谢江海坚信知识能改变一切。经过勤学苦读,他参加了200
“周医生,我妈又犯病了,呼吸困难,你快来救救她!”一天凌晨,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周月华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永兴村的谭德芬老人哮喘病又犯了,病人连咳带喘,情况危急。  谭德芬是个慢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并发肺气肿和肺心病,经常在深夜发病,如果不及时抢救,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周月华看了看时间,才凌晨3点。这时丈夫艾起也被惊醒了,他什么话也没说,就开始穿衣服,然后到屋外发动摩托车。左腿
说话慢条斯理的重庆巧绣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维俊,搞了一项特殊的发明——一次性马桶卫生坐垫。凭这项发明,他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酒店,还飘扬过海,卖到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小小的马桶垫,哪来这么大的市场?  2006年1月的一天,一直在重庆、湖北等地从事酒店一次性用品市场生意的周维俊到武隆仙女山上洽谈业务。酒店老板向他讲了一件烦心事:一个客人蹲在马桶上方便,把马桶踩坏了。按
“中国人通过食品進行化学扫盲——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里认识了敌敌畏,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这条网络上曾经流传的消费者自嘲的“段子”,令人谈食色变。从一定意义上说,食品安全已成为国人的一大心病。  令人欣慰的是,《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新法有什么新意?老百姓该如何用好这部法律?我们离吃得放心还有多
最近笔者拜訪一位市级部门的领导,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了厚厚一叠卡片,内容全部摘自《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这位领导说,这些卡片不仅办公桌上有、公文包里有,连床头柜上都有,“没想到当年参加高考时摸索出的‘背功秘诀’,现在还能派上用场”。最近一段时间,重庆很多领导都在做同一门功课:逐字、逐句、逐段地理解甚至背诵3号文件。  有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