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位NMR技术检测Ni—Al络合催化剂的活性物种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代以来,Ziegler—Natta型催化剂巳被广泛地用于烯烃聚合的工业生产中。与此同时对此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催化活性物种的探讨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在提出的许多机理中,氢化物机理在理论上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可是直接的实验证明仍然还没有文献报道。 作者用原位核磁共振跟踪技术在戊二酮镍和烷基铝组成的烯烃齐聚二元催化体系的反应过程中成功地捕获到了作为催化活性物种结构特征的Ni-H键信号。这一结果给氢化物机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实验中将主催化剂的戊二酮镍溶于氘代苯中,浓度 0.05 mol/L,于室温和常压
其他文献
文章提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问题,并对三种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促进源头区,重点山区,水源涵养区的生态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改善的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
从机理,晶体切割,力电转换,结构优化,晶组构成,组序排列,装架技术,预 载原理,标定与使用等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上,全面阐述了三向小力值传感器的原 理与研制的关键,给出了计算公式,并对
文中采用谐波分析的方法,分析各次谐波在一定测量精度条件下测点数对圆度误差的影响,并给出测量过程中测量精度、滤波条件与测点数的定量关系。为在圆度误差测量过程中合理选取
①实测值相关分析:CODMn=-19.918+1.460TOC,相关系数r=0.9470,剩余标准差SE=1.589.线性关系非常显著.②年均值相关分析:CODMn=-11.035+1.071TOC,相关系数r=0.7056,剩余标准差
引入碎裂岩体组合的结构模式及其变形本构规律,建立了碎裂介质圆形峒室围岩稳定和变形性质的分析理论,同时,提出以面体形变比认识围岩岩体结构特征的新观念。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碎
针对用有限元法计算瞬态温度场可能会产生振荡或超界的问题,曾提出过两种计算准则。通过数学推导,比较作者等提出的方法和传统的特征根法.发现新方法导出的计算准则更为完善和普
提出一种以溴水预测法确定高浓度挥发酚稀释倍数,为高浓度水样提供了一种科学准确的操作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并能确保高浓度挥发酚水样分析的可靠性与成功性,具有很大的应用和
应用保角变换函数和多项式拟合函数,建立了覆盖船体表面及其外场的数值计 算网格自动生成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此项研究的主要贡献为:应用边界层薄层 理论计算结果控制网格
针对目前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等效应力偏离屈服面的应力漂移问题. 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法.简述了采用通常的方法产生应力漂移现象的原因(误差累 计的结果),提出了一个消除累
以一株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种作为敏感材料,研制的生物传感器可采用稳态呼吸速率法进行BOD快速测定。该方法与广为采用的五天生化需氧量标准稀释测定法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