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儿童诗创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ne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心理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儿童诗歌教学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内部语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同时,诗歌的表现形式比较特别,画面感和跳跃感很强,很容易受到孩子的喜爱。对于初次接触诗歌的孩子们来说,大量阅读优秀儿童诗歌,然后尝试仿写儿童诗歌会是不错的方法。而如何合理有效运用情景帮助孩子学习创作儿童诗,则是老师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金子美玲;儿童诗;仿写创作
  一、 推薦金子美玲
  在生活中,孩子们都很喜欢雪,但大多数孩子都是喜欢雪晶莹美丽的外在或者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从来没有人在喜欢之余会去思考雪的处境。而金子美玲的视觉角度就与大家不一样:积在上层的雪/很冷吧/冰冷的月光照着你/积在下边的雪/很重吧/上百的人压着你/积在当中的雪/你寂寞吧/你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雪花的形成不以人的意志,只要条件成熟,成也快消失得也很快,诗人内心拥有难能可贵的同情与怜悯,将儿童诗中最美的画面化成最动人的语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诗里的每一句话就像天空里飘下来的雪花一样,在每一个读者心里舞蹈,最后落在孩子们的掌心,融入血液里直到心灵深处。读者可以从小诗里读到同情,也能读到温暖和真情,能让你的心有所触动,有了共鸣就有了感动。可见,要创作出动人的诗歌,必需要有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我想这与诗人的人生有着很重要的联系。金子美玲的一生十分短暂并且哀苦坎坷,《积雪》这首诗饱含着哲学思考,透着一种人生态度,上层的雪,处境高冷,所谓高处不胜寒,还要面对冰冷月光的照耀;下层的雪落在地上,成为成千上万的路人脚踩的对象,承受着自己的压力但可以成为自己;而中间的雪呢?是最寂寞清冷的,既看不到天,也摸不到地,那份孤独也许就是每个人最不想承受的吧?金子美玲用这三层不同处境的雪写出了人间的冷暖,触动的是每一位情感丰富的读者,让人感受到诗人用生命写诗,用诗体现自己的生命。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单纯的,他们有着自己天马行空般而又真挚的感情,需要激发与引领,诗歌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孩子们将自己的情感展现出来。
  让儿童诗歌与孩子们建立起美妙的关系,大量的诵读是不可缺少的,诵读优秀的儿童诗歌可以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品味期间,感受诗歌无比的丰富性,传递人与人间美好的情感:感恩、善良、淳朴、真挚等等。我们再来读一读《露珠》:
  对谁都不要说,好吗?/清晨庭院的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一这件事说出去/传到蜜蜂的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这是一首很容易令人动容的小诗,金子美玲以独特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人间情感,那就是淳朴善良。没人能够否认这种情感在生活中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但繁杂的生活常常令人忘记了自己,忘记最重要的事情或者情感,身心疲惫的时候读读诗吧,让简单的诗句唤醒你简单的情感,纯净而美好。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这种淳朴与生俱来,用优秀的诗歌做引领,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一定会让他们未来的路点起盏盏明灯。
  二、 利用情境仿写创作儿童诗
  我曾经还向孩子们推荐过金子美玲的另一首诗:
  《暗夜的星》
  暗夜里迷路的小孩,是颗小星星,那个小孩是个女孩吧,像我一样,孤单一人。那个小孩是个女孩吧,像我一样。
  我一边朗读,一边捕捉到了孩子们的聆听的神情,专注而投入。我想这首诗读进了他们的内心,谁又没有孤独的时刻呢?我再次朗读了一遍,孩子们深深地沉浸在诗歌里,久久没有反应过来。我意识到儿童诗歌的创作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创作诗歌是有难度的,我选择从读诗,感受诗人情感到仿写诗歌开始。接下去的时间我布置许多朗读作业,让孩子们大量读诗,感受不同的生活画面在诗中的呈现方式。日积月累收到挺不错的效果,孩子们开始可以有声有色地深情朗读,品读诗歌,并录制声音礼物分享给同学、老师和家人。仿写创作可以提上日程了。
  在一次班级行为常规教育课上,我和孩子们说到在校的行为常规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有好的常规,好的品德塑造。苦口婆心的说教似乎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我突发奇想地问道:“有谁还记得诗歌《暗夜的星》?”孩子们被我问得一愣一愣的。“有谁还记得诗歌《暗夜的星》?”我提高声调再次问道。我请了一位举手的孩子背诵了一遍《暗夜的星》。孩子们还是不明白我的用意,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那本该做好的事情却没做好的小孩是颗什么星星呢?”我再次发问。这一次还是没有人回答,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提得更高了,有些孩子开始面面相觑起来。过了好一会,终于有一位孩子说道:“是天上的流星!”其他孩子都用不解的眼神望着她。我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解释道:“是啊,本该做好的事情却没做好的小孩是天上的流星!因为羞得脸红。”孩子们觉得贴切且挺有意思,一下唤起了大家的创作热情,有的孩子说“羞”与“咻”同音,诗中可以用“咻”做拟声词替换“羞”字,起到更好的寓意作用。还有的孩子说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诗歌更有童趣的味道……就这样,通过大家的集体建议,我们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首儿童诗:
  本该做好的事情;却没做好的小孩;是天上的流星!咻……脸羞得像辣椒一样!
  我们给自己的小诗取名为《暗夜的流星》,我请有意愿朗读的孩子一一起来朗读自己的小诗给全班的同学听,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初次尝到了创作的滋味,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有效的品德教育。这一次的情境教育让我收获了预设之外的惊喜。基于对生活画面的体验和感悟,孩子们的能力在一步步提升。例如下面这首小诗:
  《数叶子》
  手指;只有十个;就用它数;合欢树落下的叶子吧;一直;一直;数到毕业。
  合欢树是我们学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树,我指引孩子们观察合欢树所有值得关注的一切元素,获取了许多诗歌素材,比如阳光穿过叶缝留下的斑斓,落叶在风中的舞蹈,雨滴在叶子上的歌唱,合欢树四季的变化等。从小诗《数叶子》中可以感受到合欢树与孩子们的深深情感,在小学的六年学习时光中,合欢树带给孩子的将是一生的温暖记忆,而孩子们用自己写的小诗记录这些回忆将是无比独特的。
  参考文献:
  [1]金子美玲.向着明亮那方[M].新星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叶榕锋,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有线电视系统传送的高质量图像,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为了适应用户对有线电视知识的需求,本文试图介绍有线电视及其接收方面的几个问题,以期对读者及用户有所帮助。1什么是有线
摘要: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凭借着强大的交互功能,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提升,方便学生们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本文将重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设计对策,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全面解读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使得课堂教学模式逐步的改变,适时展开课堂教学深层次的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电子白板;设计策略  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初中
介绍了攀钢几年来信息工作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摘要: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其特征是比较突出的,主要包括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且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下,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此过程中,个人发展必定得到有效驱动,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本文中,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教育发展方面,我国一直不断对其进行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半椎板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半椎板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给了一线的老师一个明确的方向: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于阅读教学中实践真读、真思、真议、真练。夯实学生的“语用”,让学生在亲历亲为的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用;核心任务;真读;真思;真议;真练  义务教育课程
摘要: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审美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不断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驾驭能力,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改革与推进,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
摘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朗读方式,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教给学生相应的朗读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以保证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朗读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朗读效益。对学生的朗读过程进行必要的组织引导,注重多种朗读方式合理运用,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与运用,侧重朗读所得的交流与内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阅读能力;提升;效率;组织引导  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综
从古至今,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不可忽略的那一部分,因此,对于教师的写作教学能力和写作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要求.写作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
摘要: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发明创造的基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和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教学的策略让学生“敢问”“想问”,进而达到“会问”的境界。  关键词:问题意识;策略;“紧”  科学研究是以问题为出发点,而问题又是开启所有科学的钥匙。在哈佛大学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