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坡地建筑是西南山区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坡地地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常规结构设计存在一定差异,为全面提高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效果,本文就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技术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化的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对策,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坡地建筑是在坡地地形地貌上修建的建筑物,由于坡地地形层层退阶,使得坡地建筑底部嵌固端不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难度较大。若单纯以常规方式开展设计,势必会严重影响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效果,甚至给坡地建筑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成都地区某培训中心客房建筑项目为例,探讨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该坡地建筑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分为A、B、C三个区域,该建筑总面积为1.5万m2,地面标高介于452.35m-470.25m,山坡坡脚在15°-30°之间,相对高差自东南向西北约19m。A、B、C三个区域地上分别为5层、4层、3层,层高为4.0m。改坡地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I类。该坡地建筑主体结构的竖向构件嵌固形式为连续不等高嵌固,三个区域之间嵌固高度存在一定差异,典型剖面图见图2。
  该工程坡地为丘陵地貌,山脚局部基岩出露,岩层倾角为2°-5°之间,岩质坡体稳定性较好。水位设防标高为442.65m,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作用,现状稳定,无断裂或滑坡等,适宜开展工程建设。
  2 基础设计
  坡地建筑多层框架结构基础设计的开展,应当讲地形、场地等因素纳入到结构设计考量的范围之内,确保多项要素满足坡地建筑地基、边坡以及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要求,从而提高坡地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该工程项目中,泥质粉砂岩层埋藏较浅,基于此,可以将A、B、C三区的基础设计为独立基础浅埋的形式,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在掌握好基础埋深的同事,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控制坡体之上岩体与建筑物的稳定性。
  第一,按照1:1的比例控制基底标高,通过局部加大基础埋深的方式控制岩体临空面,从而保证岩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基础拉梁妥善设置于楼层接地楼面独立基础之间,并现浇构造底板,确保其厚度满足基础设计的相关标准,从而提高结构主体稳定性。为保证地基基础沉降的均匀性,可以通过人工挖空墩式基础的方式对局部岩土交错部位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基础设计的科学性。
  第二,就坡地建筑的实际情况来看,三个区域的南北两侧基岩极易面临空面坡体风化和溶蚀风险,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势必会严重影响岩质坡体稳定性,甚至影响整个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效果,因此在基础设计中应当对该坡地建筑边坡进行专项支护设计,合理设置截水沟或挡土墙,以保证防水排水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主体结构设计
  3.1 整体概念设计
  在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设计中,整体概念设计主要通过建筑结构平面与竖向规则性控制、主体结构整体稳定性等方面来对坡地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把握。研究表明,坡地建筑项目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优化,應当以地形条件和岩土构成为主要参考因素,该项目中主体结构设计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为保证施工便捷性与结构稳定性,通过“掉层”处理方式消除坡地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结合地势坡形调整各楼层接地框架柱,形成“吊脚”框架柱。通过不等高嵌固实现应力集中,通过边坡支护专项设计与结构主体的有序分离,减少楼面质心与刚心的偏离,降低扭转效应,保证主体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3.2 空间模型分析
  在坡地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中,结构刚重比、周期比、强度比等指标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结构整体稳定性以及平面与竖向的规则性。为合理控制扭转效应,减少集中应力,可以适当调整接地顶层柱柱底嵌固方式,以保证坡地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主体结构地下连续不等高嵌固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因此在坡地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合理控制楼层位移。结构周期模型a、b对比表如表1所示,楼层刚度分布模型a、b对比表如表2所示。
  通过模型a和模型b的综合对比分析,由于竖向的不等高嵌固,主体扭转明显。采用模型b虽降低了总体扭转效应,但仍造成“吊脚”部位的接地顶层柱内力集中且放大明显,接地柱的截面和配筋均需加强,特别是接地顶层柱。
  3.3 构造措施
  首先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三级螺纹高强钢筋;其次设计中对“掉层”和“吊脚”接地框架柱截面均做了调整,其截面均比上层框架柱截面每边加大100mm,其柱轴压比不大于0.8,柱纵筋直径不小于18mm,柱箍筋沿接地层全高加密间距为100mm;接地顶层柱、角柱除按计算要求外,柱纵筋直径不小于20mm,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同时规定接地框架柱相邻的楼板厚度不小于120mm,“吊脚”接地框架柱宜采用拉梁连接;楼梯柱(短柱)按角柱及抗震规范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应当合理选择场地,在平行于等高线的位置开展平面布置,基础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形、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保证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和地基基础沉降的均匀性,优化坡地建筑的抗震构造,保证其抗震性满足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相关标准,除此之外应当做好防水排水设计,从而全面提高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为坡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设计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小兵,于宁,郭敏.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J].山西建筑,2014(25):49-51.
  [2]周少伟.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6,42(5):50-51.
  [3]尹朋贤,石日明.浅谈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与对策[J].装饰装修天地,2016(4).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滑动模板简单的说是一段顺着有关截面布置、依赖于自身的动力朝着混凝土表面进行滑升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同时也属于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和一般施工技术相比较来说,在一些构建筑以及建筑物的建设中较为实用,有着诸多的优势,例如施工进度快、节约资金等,受到了相关领域的普遍认可。然而它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消耗过多的材料、不能间断施工等缺陷。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滑动模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英语广告无处不在,有趣的广告能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而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也是英语广告创作中常用的技巧,所谓双关,是指在指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
摘 要:在社会发展中建筑物不断增多,人们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业想要保证平稳的发展,就需要在保证施工速度的同时,对质量进行升级,如今的建筑业为了既满足大众需求又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步从建筑施工中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材料方面入手,并且更加注重建筑的整体性,建筑屋顶的用材问题就是施工中的重点之一,在屋顶的建设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就是钢筋混凝土,想保证屋顶的质量就要对钢筋混凝的施工工
摘 要: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逐年加剧,可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所以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差,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行业逐渐引入先进的技术投入具体施工当中。深大基坑支撑拆除施工技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现代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施工区域周围环境与施工要求之间的矛盾,不仅能加快工程施工的速度,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基坑的挖掘质量,为建筑稳
摘 要: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筑电气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们越发关注这方面的施工建设。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两个主要的步骤,一个是预埋,另外一个是布置技术,本文主要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希望将其在施工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预埋;布置  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电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管